剛剛,武漢新地標——航發智慧城成功封頂

2019-11-14   上海工地

自2018年8月2日項目正式啟動、12月28日工程整體出±0,經歷了40萬方土方的開挖、5.6萬平方的地下室施工……隨著今天最後一斗混凝土的澆築完成,由武漢航空港發展集團下屬武漢航發星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上海建工旗下二建集團承建的武漢航發智慧城項目正式結構封頂。

武漢航空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鬍承啟,武漢航空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肖典鰲,武漢航發星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鵬,武漢航發星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順林,上海建工二建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新等領導出席儀式。

武漢航發智慧城項目位於武漢臨空經濟開發區,東臨延喜路,西靠宋家崗西路,南側毗鄰海航項目,北至景雲街。規劃用地80畝,總投資約10億元,總建築面積達15萬平米,由4棟建築組成,建築地上4~10層呈階梯型分布,集5A級高檔寫字樓、五星級酒店及相關商業配套於一體,計劃2021年投入使用。

該項目是武漢航發集團在武漢臨空經濟區自主投資開發的第一個產業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首席建築師崔愷領銜設計,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有效實踐,同時也是上海建工二建集團在武漢區域市場以「匠心工程、精工品質」為理念,打造國內一流的生態、品質、智能示範級大型綜合地標。上海建工二建集團在施工時將生態節能理念植入肌理,並引入太陽能、地源熱泵、屋頂綠植、海綿城市、構件預製等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

2019年5月31日武漢航發智慧城項目還作為分會場承辦了武漢市「安全月」啟動儀式暨施工現場觀摩會,向武漢市業界全方位展示項目在安全文明施工、綠色生態建築方面的諸多成果。

花園工地 與臨近公園融為一體

設計理念上生態建造,立意高遠;施工中,綠色環保也被施工方處處落到實處。工地現場外圍擋旁綠樹成蔭,與毗鄰的香廷公園融為一體,場內不見黃土裸露,處處是綠植草皮覆蓋,道路兩旁種植了紅楓、玫瑰花和多種灌木……

項目部還採用環保綠色仿真草皮,對施工圍擋進行統一覆蓋,並在圍擋上張貼統一標準的宣傳標語。綠色草皮的植絨不僅能吸附灰塵,減少揚塵,在施工工程結束之後,將圍擋拆除清洗還可以再次利用。

同時,秉承著綠色施工的理念,項目部在建築與便道之間形成的數十米臨時護坡上,用種植草皮取代混凝土硬化。

綠色施工 巧妙利用地下空間

除了滿眼生機勃勃的綠,項目部按照安全文明標化管理要求,制定了項目工完場清標準,並將此標準作為勞務分包單位合同的一部分。項目部還成立了文明施工隊,專門處理一些清不到位的部位及區域。項目部高標準、嚴要求的管理,確保了建築垃圾日清日畢、地面無長流施工用水、無積水,無落地灰、無建築垃圾等常態化管理狀態的實現。

與此同時,項目部還在防塵降噪上精心組織,打出有效「組合拳」。該項目在沿線圍擋上設置了噴淋降塵設施,噴洒出細細水霧,讓整個工地乾淨不少。項目部還配備4台可移動霧炮機、1台洒水車,場內5台塔吊上也安裝了噴霧系統,可根據場內揚塵、溫度等實施情況,進行自動噴淋。洒水車每天早晚,對場內硬化道路、周邊市政道路進行全面沖洗。在工地出入口,全自動洗車平台,讓大型車輛進出工地時進行自動沖洗。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噴淋、沖洗的水有一部分來自於項目自建的雨水收集池。項目部在排水溝集水井處,還設有一個三級沉澱池結合雨水收集池,收集場地內雨水、基坑內地下水等,經過三級沉澱和過濾,利用壓力泵輸送到現場各用水點,實現水資源的重複利用,也避免淤泥堵塞市政雨水管道。

項目部在工地降噪時還將地下空間進行充分利用。為避免二結構施工及機電安裝階段管線切割預彎、加氣塊切割時噪音過大,根據現場施工工況的不同,項目部在地下室劃分不同區域,供各專業分包作為材料加工場地,並用隔音圍牆進行隔斷,確保加工場外音量在40分貝以內。

智慧節能 生態智能建築來源核心技術

在航發智慧城項目上還運用科技手段,使建築更智能、更節能。為實現生態建築、綠色降耗的願景,建築引進地熱交換系統,多達800組深度達百米的雙向管道,形成向地熱取能的通道,有效降低暖通系統的能耗,節能率在武漢處於領先地位。

據了解,航發智慧城由4棟建築組成,從四層至十層形成錯落的高度。為滿足業主要求外立面外觀完全一致的需求,項目部摒棄拋光、粉刷,採用清水混凝土施工一次成型,完工後的建築外觀平整光滑、乾脆簡練、稜角分明。

用結構輪廓勾勒建築輪廓的清水混凝土體系、超大型清水混凝土整牆(高22米寬13米),43米超高排架……這個已獲得中國綠色建築最高級別認證——「綠建三星」的建設項目,正一絲不苟地踐行著綠色環保的施工理念,充分展現了上海建企在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等各項工作上的豐富經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