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研究表明,城市生存的鳥類靠發育出更大的大腦或大量繁衍後代

2020-03-26     譯言網

據《每日郵報》3月25日的報道,來自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發現表明,為了在城市環境中茁壯成長,鳥類需要像海鷗一樣發育出更大的大腦,或者像鴿子一樣擁有更多的後代。也就是說,巨大的大腦或大量的後代是鳥類在非自然環境中生存的兩個關鍵因素。

該研究小組表示,一些鳥類物種面臨著因城市化進程加快而瀕臨滅絕的境地,但部分鳥類似乎實際上在人類周圍茁壯成長。他們發現,與大腦較小的鳥類相比,大腦較大的鳥類能夠更準確地尋找新的食物來源,並更準確地避免人為危險。

那些大腦較小的動物,如鴿子,不得不依靠更大的種群才能在人類占主導地位的地區生存下來。

該研究發表在《生態學與進化前沿》(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上,研究表示,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成熟,逆城市化現象將會出現,人們的生活將逐漸轉向自然環境中,這可能會促進對鳥類的保護工作。這項新的研究填補了一個知識空白,那就是鴿子和其他大腦較小的物種如何能夠在城市中生存下來。

塞羅(Sayol)博士和他的同事分析了一些鳥類的資料庫和博物館的收藏品,其中包括大腦和身體的大小、最長壽命、全球分布和繁殖頻率,這包含了全球27個城市629多隻鳥的詳細信息。

分析結果表明,鳥類大腦大小對其生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這也並不是唯一的因素,另一因素則是鳥類繁衍或種群的大小。後者代表了一種適應能力,它優先考慮一個物種未來的繁殖能力,而不是目前的生存能力。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相對於它們的身體,大腦只是一般大小的鳥類,是最不可能生活在城市裡。研究人員說,他們在研究中發現了大致的模式,但在未來,了解其背後的數據後,還可能會更有趣。如果了解是什麼讓一些物種能夠更好在城市環境中適應甚至繁衍後代,將有助於研究人員預測到,隨著城市的持續擴張,生物多樣性將如何應對的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GNcFnEBrZ4kL1Vi-oQ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