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武漢16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從2月5日收治首批患者以來,其中的14家方艙醫院共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12000多人。武漢的患者中,每4人就有1人是在方艙醫院治療。
從緊急修建到有序休艙,方艙托舉著生命之舟。
2月3日,武漢開始建設首批方艙醫院,上午9點,家住武昌紫沙金苑的市民趙丹了解到「方艙醫院」需要人幫忙安裝床位之後,在微博上發起呼籲,一時間就有200多人加入微信群,其中39位志願者連夜趕到洪山體育館。
經過一夜的施工,這裡已具雛形,也讓我們見識到「中國速度」。
幾乎所有「方艙醫院」都是依託城市原本的公共設施,連夜趕工建成,建設時長以小時計。
國家衛健委醫管中心主任王健曾回憶,「153台從全國各地趕赴武漢的車跑了一天一夜,最遠的是在接近4000公里之外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月5日的晚上就開始收治病人。」
援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最初的3所「方艙醫院」分別是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武漢洪山體育館和武漢客廳,共設超過4000張床位,主要收治輕症患者。
建成34年的武漢市洪山體育館,這個迎接過小虎隊、李宗盛、NBA明星隊等名人的武漢文化地標,第一次成為一家「臨時」醫院。
武漢方艙醫院
2月7日,首批規模最大的方艙醫院——客廳方艙醫院投入使用,志願者袁向東接受採訪時說,A艙600多床位患者的生活垃圾清運,每天就有4噸。
從「人等床(位)」到「床等人」,方艙醫院成為扭轉疫情的關鍵一戰。
2月9日,3.4萬幹部職工下沉社區,發起了「應收盡收」總攻。12日,湖北新增確診病例達到14840例,其中武漢市13436例,是此前單日確診人數的十倍之多。
多少人那天早上以為自己看花了眼,隨後大家意識到,雖然數據難看,但確診多意味著排查多,數據公開透明。
2月19日,僅半個月的時間,武漢全面啟用12家方艙醫院,床位超兩萬張,「充裕」到有些方艙醫院甚至沒用上。
考慮到病友倉促搬入方艙醫院,工作人員為他們發放了牙具、毛巾、衛生巾、襪子、拖鞋、保暖衣等生活物品,甚至他們還發現了盲點:指甲刀,於是趕緊申請了100個送進方艙。
醫護人員來回奔走、照料病患
方艙內的餐標是每日120元,此外還有水果和牛奶,營養充足,甚至有患者覺得,在方艙比在家更安心,因為「吃喝不用愁」。
21歲的周玉婷2月9日進入方艙時,這裡已經有了吹風機、微波爐。她原以為這裡「就是幾張床」。5天後,淋浴間也建好了,解決了洗澡的大問題。
方艙雖小,五臟俱全
方艙故事源源不斷地從艙內傳到艙外,有的患者在醫護人員帶領下跳起廣場舞、打起太極拳、扭東北大秧歌,甚至自編自導演起了小品……
方艙醫院的輕症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硝煙中開出了花朵。
2月12日,新疆援鄂護士巴哈爾克麗教患者跳起了新疆舞,原來新疆是真的隨便拉一個就能歌善舞。
黑龍江齊齊哈爾醫生郝仁義在武漢沌口方艙醫院帶領患者繫上紅綢,扭起了東北大秧歌。網友:給你一個醫療隊,還你一城東北人!
來自黑龍江的醫生帶領大家跳東北大秧歌
「各位乘客,大家好,本次列車由方艙站開往健康站。香煙飲料礦泉水瓜子了啊,來把腳挪一下,挪一下了啊……」
視頻里,穿著軍大衣的夏斌扮演列車乘務員,推著「食品車」走向正在休息的醫務工作者。簡單生動的短視頻,傳到網絡上一下子火了。「小品哥」夏斌一下就成了「網紅」。
31歲的夏斌是一名貨車司機,每天變著花樣逗大家開心的他是病友的「開心果」。
醫護人員和患者上演《方艙地道戰》
2月5日,「清流哥」看書照刷屏,那正是疫情的焦灼期,這一幕,讓所有人焦慮不安的心情瞬間安靜下來。
江漢方艙醫院的「清流哥」鼓舞了不少人
後來就連書作者本人弗朗西斯•福山也轉發了他的報道。
書作者本人轉發了此篇報道
祖國的花朵們,在逆境中向陽而生。
「考研哥」和「高考妹」,一個邊治療邊學習考研英語,願望是考上武漢大學。一個備戰今年的高考,每天堅持學習。
身邊病友降低音量,為小姑娘營造安靜的學習氛圍……
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內,備考的學子
生活真是在哪兒都會發芽。
「您好像比我這個身在外地的武漢人還要樂觀?」一記者採訪方艙患者,對她的「謎之樂觀」感到好奇。
「不樂觀不行呀,醫生說了沒有特效藥,只有增強自己抵抗力,保持樂觀的心態才能早日康復。我們的樂觀就是特效藥。」
休艙這天,可愛的醫護人員,終於可以摘掉口罩,露出燦爛的微笑,而我們,終於看清你們的臉。
來源:央視新聞
10日上午開始,武漢江夏方艙醫院,95名治癒患者陸續出院。休艙前夕,最後一次在江夏方艙醫院上班的河南醫療隊員於莉,手持話筒「一展歌喉」,用甜美的歌聲送別最後一批患者。
醫護人員用歌聲送別治癒出院的患者
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在江夏方艙外手拿紀念T恤衫,上面寫著「與子同袍」「有你們在,終會勝利」等標語和漫畫作品。
10日下午,武漢最後一個方艙——武昌方艙醫院,最後一批患者出院。
「感謝白衣天使,感謝政府!」從武昌方艙醫院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張鳳玲,剛出門,就看到了早已前來等候自己的9歲兒子。她遲疑了一下,然後把兒子攬了過來。
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武昌方艙醫院正式休艙後,一名醫護人員送走新冠肺炎治癒患者,開心得邊走邊跳,像孩子一樣。
來源:新華社
35天的時間,武漢的病患早已和醫護人員親如一家人,他們有的甚至互相留下電話號碼,相約以後去彼此的城市看看。
揮手告別,已哭成淚人兒。
武漢人從來不會忘記他人的恩情,一批批治癒出院的患者更是。9歲的雯雯是漢陽國博方艙醫院年齡最小的患者,她家四口人全部感染上新冠肺炎,分散在四個不同的隔離點。
出院時,雯雯的一句「我替武漢謝謝你們」,瞬間讓醫療隊員們現場淚奔。
方艙醫院裡,94支醫療隊,8000多名醫護人員,在最危急的時候,不舍晝夜,用他們的專業、善良、樂觀的態度,和武漢病患們緊緊團結在一起。
據了解,醫護人員特別是護士,在方艙醫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只是打針發藥,更多是管理者、組織者。
一般情況下,一個護士管理幾十個床的病人。廣東援鄂醫生李文浩在武漢方艙醫院工作已一個月,曾有一次工作6小時後出艙時,全身被汗水浸濕,他脫下雨靴後從靴子裡倒出百來毫升的汗水。
援鄂醫生值班後,從雨鞋裡倒出汗水
在8000多名醫護人員的辛苦付出下,武漢方艙醫院終於傳來了好消息……
據了解,武漢開放的14家方艙醫院,床位1.3萬多張,累計收治患者1.2萬餘人,武漢每4名新冠肺炎患者中就有1人在方艙醫院治療。方艙醫院實現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頭,是名副其實的「生命之艙」。
方艙醫院休艙,但醫生們的步履不停。武體方艙醫院醫生、山西援鄂醫療隊隊長白文啟說,病人出院轉診完成後,他們連夜開會,已經接到新的醫療任務,會繼續在武漢抗疫一線戰鬥。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說:「方艙醫院這段歷史將寫在武漢、湖北、甚至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歷史上,創造了中國經驗。」
武漢方艙醫院戰「疫」線
中國網-中國有數
生命的方舟已抵達彼岸,
但我們不會忘記那一聲聲關懷備至的噓寒問暖,
也不會忘記握手擁抱時的溫度和溫情,
這一切,
將成為患者與醫護人員間共同的珍貴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