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被賜死的時候已經是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為什麼就容不下他?

2023-12-19     吳忠強

原標題:白起被賜死的時候已經是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為什麼就容不下他?

殺神白起被秦昭襄王嬴稷賜死,一代名將不得善終。從表面上看是秦昭襄王容不下白起,因為他的軍功已經能影響到君王的統治,此外還得罪了秦相范雎。但仔細想想也是白起咎由自取,面對秦昭襄王發兵攻打趙國結果秦軍大敗,他不僅大說風涼話而且還稱病不聽從君王的調令,試想不聽使喚的臣子要了又有何用呢?

還有一條原因,估計也是秦昭襄王不得不除掉他的理由,他是前秦相魏冉(宣太后羋月的弟弟)親自提拔的,而魏冉正是被范雎奪了相位,最終在封地鬱悶而死。作為有著「魏冉嫡系」標籤的白起心裡對范雎也是有點想法的。如果白起借著軍功給魏冉鳴不平,那後果對秦昭襄王不利。畢竟秦昭襄王對自己的母親宣太后及舅舅魏冉心裡多少都有點恨意,因為他即位前幾十年,都是由這些人把持朝政,自己就是一個傀儡。

長平之戰,榮耀的背後埋禍端

可以說白起之死,禍根源頭就是那場世人皆知的長平之戰,即便這場戰役成就了他「白屠夫」的威名。

話說白起打敗了紙上談兵的趙括,四十餘萬趙兵也全部繳械投降。但他為了防止降兵暴動,下令除二百餘人放回歸趙外,其餘趙軍全部被坑殺,此事光聽一聽都令人不寒而慄。就當白起想要乘勝追擊,一舉滅趙之際,韓趙兩國派蘇代(著名縱橫家蘇秦的族弟)去秦國遊說秦相范睢。

蘇代的口才也十分厲害,他直接找到范雎的軟肋。他說白起殺趙括後又準備攻打邯鄲,趙國滅亡,他的軍功足以使他位列三公了。如此一來只能范雎只好屈居他的下位,即使不甘心也只能服從。范睢是誰?司馬遷在《史記》里評價為: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也就是說他心胸不是那麼開闊。

范雎一想,這樣可不行,要知道他這個相位就是從他的前領導魏冉手裡搶過來的,到時候給自己穿小鞋怎麼辦?於是范睢向秦昭襄王進言說,秦軍太勞累了,這樣下去也會把自己整垮,打仗不就是為了土地嘛,那就讓對手割地講和吧。

《史記》:「武安君聞之,由是與應侯有隙。」

秦昭襄王想想覺得也是,於是聽從了這個建議而休戰。白起知道後,就明白了應侯范睢的心思,從此與他結仇。但這也給白起後面被賜死埋下了伏筆,因為范睢之於秦昭襄王,就相當於管仲之於齊桓公。那為什麼秦昭襄王會對范睢十分信任呢?

秦昭襄王對范雎的信任源於後者的才能

范雎之所以能得到秦昭襄王的信任,原因很簡單,就是他讓繼位後一直堪稱為「傀儡」的秦昭襄王成為真正大權在握的君主。而且他還提出遠交近攻的軍事方針,使六國諸侯不能合縱攻秦。

話說秦昭襄王的的宣太后,也就是曾熱播的影視劇《羋月傳》中的女主人公羋月。秦昭襄王繼位時因年紀太小,當時宣太后聽政。秦昭襄王成年後,宣太后並未有歸政,而是讓穰侯魏冉、華陽君羋戎、涇陽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等四貴主政。

《史記》記載:以太后故,私家富重於王室。

簡單來說,「四貴」中兩人是宣太后的兒子,兩人是宣太后弟弟,所以宣太后及四貴的專權極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權力。范睢入秦後,范雎初次面見秦昭襄王時,未經通報徑直走入內宮,遇上秦昭王,宦官怒斥:「大王來了!」范睢故意說:「秦國哪裡有王?只有太后、穰侯罷了。」此言正中秦昭襄王的傷心地。此後,他向秦昭襄王建議收權歸王,解除「四貴」權力,避免弒君篡國的禍亂。可以說,范睢是秦昭襄王擁有真正王權的主要推手。

為此秦昭襄王不惜給范雎報私仇。據記載,范睢曾是魏國中大夫須賈的門下,有回他出使齊國時被誤會。魏國宰相魏齊暴打,范睢裝死才逃過一劫。范睢在秦國得勢後,秦昭襄王想盡辦法給他報這個私仇。最終魏齊逃奔到魏國大梁,打算通過信陵君魏無忌逃到楚國去時揮劍自殺。如此秦昭襄王算是為范睢報了此仇。

可見秦昭襄王對他的信任達到了一定高度,甚至無以復加。因此范雎在長平之戰後,嫉妒並排擠、詆毀白起,最終導致秦昭襄王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白起看不清形勢,說風涼話還拒絕君王的調令,這就是一種挑釁

上文提到長平之戰,最終在范雎提議下,秦昭襄王退兵。一年之後由於白起生病,秦昭襄王便派秦國大將王陵率軍重新攻打趙國並圍困邯鄲,但秦軍無法攻克邯鄲,損失慘重。此時白起生病痊癒,秦王便想到了他,於是便把他叫來,準備任命他為主帥攻打趙國。

但白起分析說邯鄲城不是容易攻下的,雖然之前消滅了長平的趙軍,可秦軍死亡也超半數,也是元氣大傷。如果有其他國家軍隊參與進來,里外夾擊,秦軍必敗。但是秦昭襄王不聽,親自下令讓白起赴任,白起拒不受命。秦昭襄王一聽火了,「我是一國之君,你就這麼不聽話?我不信這秦國除了你白起,就沒別人能打仗了!」

於是秦昭襄王改派王齕替王陵為大將,但秦軍在邯鄲城下果真被數十萬楚魏救兵攻擊,損失慘重。白起於是說了風涼話:「秦王不聽我的建議,看看就是這樣的後果!」秦昭襄王聽到後十分憤怒,他感覺白起這是在嘲笑自己,於是下令強行叫他挂帥。但白起此時也做得很絕,直接稱病,沒辦法帶兵打仗了。

秦昭襄王內心估計將他罵了無數遍:「作為秦朝的大將,食君之祿應當忠君之事,在秦國最需要你出面帶來勝利的時候,你就躺地上,這就不僅是有情緒、嘔氣那麼簡單了!」於是白起被免去爵位,讓他遷離咸陽,但白起因病未能成行。又過3個月,秦軍失利的消息不斷傳來,秦昭襄王將這件事怪罪於白起。

畢竟當他在秦國最需要的時候,兩次拒絕領兵出征,這是什麼意思?而且,此舉把他本身自帶的「魏冉嫡系」標籤徹底凸顯出來。秦昭襄王或許會想白起是不是在為魏冉鳴不平?難道是想通過這件事,將他一軍?或許他有造反的打算?與其這樣,倒不如先下手為強。

正好范雎也恰到好處地說白起,「目無君上,意圖謀反」。於是秦昭襄王直接令人驅逐他,不准再留在咸陽城。白起抱病上路,走出咸陽10多里路到了杜郵。范雎又在次恰到好處的說了九個字「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於是秦昭襄王決定,把離開咸陽時滿腹怨言、不服氣的白起賜死。

或許秦昭襄王也是知道白起的厲害之處,不可能就這樣放他走,如果去了別的國家,要是反過來再咬秦國一口,那不是得不償失嗎?所以不管怎麼理由,白起被賜死是一定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985e9835b4d61f5e2623ff7f2e80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