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在我屁股挖出一大坨腐肉,問我:以後還敢吃辣不?

2023-07-21     39深呼吸

原標題:醫生在我屁股挖出一大坨腐肉,問我:以後還敢吃辣不?

口述|張春華(化名)

作者|梁中明

編輯|廖穎瑤

如坐針氈的痛,我是徹底感受過的。四年時間裡,只要生活上稍微不注意—— 吃辣、熬夜、壓力過大、久坐,我的肛門附近經常會鼓起膿包,那種疼痛真是無法言語。特別是在夏天,發作頻率之高讓我毫無喘息的機會,每次都讓我恨得咬牙切齒。拖了幾年,除了更嚴重之外,沒有任何好轉跡象。

後來我才知道這叫肛瘺。身邊很多朋友都以為肛瘺跟痔瘡差不多,是肛門「漏氣」了,經歷過手術的我都笑著說不是,那可 比痔瘡嚴重多了

肛瘺與痔瘡是兩種不同的疾病,痔瘡是直腸末端的柔軟靜脈團,而肛瘺(上圖紅圈處)由直腸膿腫破潰或切開排膿後形成,是不易癒合的慢性感染性管道。/ 站酷海洛

01

肛門旁邊長起了包包

我這肛瘺怎麼來的呢?大約四年前吧,有一次發現肛門旁突然鼓起了一個包,痒痒的有輕微疼痛,小黃豆般大小,拿指頭按一下,會發現中間軟軟的有膿液。

作為一名女青年,當時25歲多點,覺得出毛病的位置太尷尬了,又想著應該沒什麼大問題,可能就是上火起個「火癤子」,就沒去看醫生,也沒找藥抹一下。

到了第三天,包包又鼓大了一些,刺痛感開始明顯,能感覺到裡面的膿液更多了。 當時把心一橫,直接用手摁破了,紙巾一擦,有血和膿。我以為它破了後沒啥事會自動癒合,就沒再管它。

有兩三個月的時間,包包沒再來找我,但後來又鼓了起來,而且是反覆地鼓起。 特別是一到夏天,鼓起—疼痛 破潰—癒合,這樣一個周期下來大概七天。剛好起來沒過幾天,又得重複這樣的折磨。

那時我上班得騎電動車,坐的時間也長,風蕭蕭兮,晃動在路上真跟受刑一樣。

在秋冬季節會好一點,大概一個月犯一到兩次。 因為皮膚表面起的包包我一直以為屬於皮膚問題,雖然它長在肛門旁邊。

02

屁股流膿血,尷尬一言難盡

在包包反覆發作兩年之後,我實在受不了了,於是就預約掛了一家省級醫院皮膚科主任的號,屁顛屁顛地(顛是因為實在痛得很)看病去了。

看病時候人還挺多。我說明了包包的位置和症狀,醫生讓我蹲著,就著光線看了一眼,說是個膿包,但看不出來是什麼,要切開引流做病理檢測才知道,然後就叫我去門診看吧。

現在想想,如果她建議我去肛腸科看看,估計當時能馬上確診。但我沒繼續去門診看,因為她說切開包包引流時不用麻藥,還得住幾天院。當時工作比較忙,我就直接離開了醫院。

膿包起初只有黃豆那麼大,後來犯的次數多了,慢慢變成像小拇指頭肚那麼大。 鼓起來的時候,能強烈感覺到那種火辣辣的刺痛,不論坐著躺著站著,都讓人覺得痛,像身上被劃了一刀。

特別是上班時間要坐著,正好壓在那個包上,疼得我齜牙咧嘴。 包包鼓到四五天,會突然破潰,流出來很多膿血,把褲子都浸濕了,那種尷尬真是一言難盡。

每天總是坐立不安。/ 站酷海洛

03

還是只能做手術

又拖了好長一段時間,我終於搞清楚了肛門起包是肛腸疾病,於是去了一家肛腸專科醫院挂號。 醫生做檢查時,指檢和儀器檢查一起上,當時就能摸到兩根瘺管了,確診了肛瘺。

當時我還想著,能不能不用做手術處理呢,於是上網到處查,又去了其他醫院諮詢,中醫西醫都問過了,都是建議做手術。

終於到了去年年末,我「陽完」之後又「受風」了,屁股上的膿包立馬大了好幾倍,疼得我徹夜難眠,持續發燒兩天。硬撐著去醫院看病,一檢查: 高位馬蹄形肛瘺,三個瘺口。

我問醫生這病為什麼變得這麼嚴重,都身居高位還三個瘺口了。醫生很嚴肅地說,姑娘你拖的時間太長了,感染面積大。

再也不想被反覆折磨了,我就狠下心來要做手術。接下來就是住院,我很記得是今年2月4日做的手術:

肛瘺手術不痛苦,局麻,全程不疼,只聞見焦焦糊糊的味道。醫生在我肛門附近開了三刀,其中兩個刀口在右邊屁股,是相通的,因為感染嚴重,把兩個刀口間的腐肉都掏空了。

醫生還捧著這些腐肉讓我看,一大坨的,說要讓我長長記性:以後吃香喝辣的時候,多想想自己屁股。這兩刀割得很深,挖得很徹底,手術後頭三天換藥,我朋友也跟著去觀摩,說看到刀口像《西遊記》里的妖精洞一樣深不見底。

另外一刀在我左邊屁股,稍微淺一些。

挨了三刀之後,需要進行高位皮筋掛線治療。出院後我研究了一下,應該是把一條皮筋貫通於刀口和肛瘺內口,穿過瘺道再從肛門出來,通過筋線引流和慢性切割作用,以控制炎症。

手術後,止疼泵、止疼藥等能用的緩解疼痛的措施都用上了。換藥時,把塞進刀口裡的紗布換掉(醫生說塞到新肉長成為止),刀口外覆蓋的紗布也得換。每次換藥都提前吃止疼藥,雖然也會疼痛,但我咬咬牙還能忍受。

相比起來,我這高位三瘺的情況居然還算輕的了:每次排隊去換藥,都能見識到一位20多歲小伙子的壯烈,換藥前他已將一卷衛生紙咬在嘴裡,但我們在外頭還是能聽見陣陣撕心裂肺的嚎叫。 主治醫生說,這小伙子啊,半邊屁股快被掏空成「大通鋪」了。

依據瘺管與肛門括約肌的關係,分為括約肌外型、括約肌上型、經括約肌型、括約肌間型。/ 站酷海洛

我第一次感覺到醫生們搞起比喻來原來如此精妙,堪比小說家。有一次這位仁兄換藥時叫喚得特別厲害,把後面跟著排隊的大哥都嚇跑了。大哥很哀怨地對醫生說,我以後真不能跟他一起來換藥了,這叫聲把我的世界都快喊坍塌了。

我不能忍受的其實是緊線,也就是拽皮筋。就像拿著一根鐵絲,同時在屁股肉里和肛門裡做拉鋸戰一樣,來來回回地拉,想想那種疼痛,都是淚。

做完手術十幾天後,痛感漸漸減輕,換藥時醫生說刀口有增生,要我多坐一坐,別對屁股太好捨不得用。怎麼坐呢? 壓著刀口坐下去,坐的時候最好三個刀口都能壓到。

像我這樣聽話的病號,在第一次坐下去前也是做了好久的心理建設,只敢坐病床邊上,跟打坐一樣,坐下去一動不敢動。前幾分鐘最難受,鈍疼、刺疼都有,熬過開始時段,就感覺疼麻木了。差不多連續一周,我每天坐一個半到兩個小時。

追溯我得肛瘺的原因,醫生說, 可能起初是因為某個階段頻繁地拉肚子,導致肛周菌群紊亂什麼的,於是容易受到感染,再加上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熬夜、嗜辣、飲酒等等,就這麼得上了。

04

別不好意思去看病

在醫院賴到「三八」婦女節那天,醫生說,可以了,你趕緊收拾東西回家養著吧。她特別囑咐我,不要亂吃東西不然容易導致頻繁拉肚子,還要少喝酒。 住了40多天院後,我終於可以「團」回家裡。

出院後每隔六七天去複查一次,看看刀口恢復情況、有沒有長肉芽之類的。到第三次複查時,醫生說,沒有不舒服的話以後不用來了。我當時還吃了一驚,因為三個刀口有兩個收攏了,還有一個最深廣的沒收齊。 醫生說,那個就那樣了,位置所限,長不平的。我是有點感傷,手術後終究還是留下了一道小溝。

於我而言,手術後最大的改變,就是從無辣不歡變成只會偶爾吃辣;白酒一口沒喝,啤酒也是完全好了以後偶爾才喝,羊肉這些「發物」再不敢放開了吃;上廁所不敢上太久,平時注意不要拉肚子。

長期辛辣、油膩飲食可導致便秘或腹瀉,增加肛周膿腫及肛瘺的發生率。/ 站酷海洛

整個治病過程中,我最大的教訓吧,就是 不要諱疾忌醫,雖然這說法很俗套了,但真的是我很重要的切身體會。 除掉病恥感最好的辦法,就是大方點去談論它。誰敢保證自己一輩子都不生病呢?

也不要在意醫生性別,覺得不好意思。等你去肛腸科住過院就知道, 在專業醫生眼裡,每個人的屁股都是工作對象而已,他們每天看的屁股,比我每天見的人都多。

(註:本文封面圖片來自站酷海洛)

專家解析

任東林教授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肛腸外科首席專家、主任醫師

肛瘺俗稱「耗子掏糞」——瘺管怎麼走都是未知數。臨床上, 肛瘺作為一種常見性、多發性的肛門疾病,其發病率僅次於痔瘡,占肛門疾病的1/4。肛管直腸瘺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腸,故常稱為肛瘺,是與會陰區皮膚相通的肉芽腫性管道。

可以理解為,肛瘺是在肛門內有一個內口,肛門周邊皮膚有一個外口,有一些異常分泌物,肛門周圍感染性病變導致肛門周圍皮膚破潰、流膿。最開始會有腫痛,經久不愈、反覆發作,從而形成肛瘺。

臨床上的簡單肛瘺,是里外一個口、中間一個瘺管,瘺管穿過了肌肉。如果感染四處擴散,可能會有幾個內口、幾個瘺管,跟肛門周圍肌肉形成很複雜的關係,這種複雜性肛瘺會帶來反覆復發的問題,處理起來很考驗醫生的外科手術能力。

廣東省屬於肛瘺高發地區,多發於青壯年男性,尤以肥胖者多發。在中山六院收治的肛腸疾病患者中,肛瘺患者約占70%,其病因包括飲食上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講究衛生,排便狀況不好;外傷損傷;遺傳因素等。比如一些幼兒患者,就極可能與母體身體有關。

肛瘺的主要表現是流膿、瘙癢、疼痛、硬結,如果有這四大症狀,建議及早去醫院就診,早期還應選擇核磁共振檢查來確診。

肛瘺自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般都需要手術才能極大改善患者症狀。簡單的肛瘺手術3分鐘就解決,複雜性肛瘺患者需要經過多次手術治療,甚至還會出現手術也無法根治時,醫生建議患者「帶瘺生存」的情況。最嚴重的複雜性肛瘺患者有27個瘺口之多,像「馬蜂窩」一樣,最長的瘺管甚至去到小腿。

形成肛瘺時,要儘早手術,因為肛瘺拖延得越久,炎症就會蔓延,周圍組織被侵蝕,面積就會越大,甚至派生支管,使肛瘺變得越發複雜和難治,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一旦發現患有肛周膿腫,應及早就醫。

RECOMM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95e3ba5e79dad7c085d3862ff8a44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