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腿走路」,奧迪的搖擺不定

2023-09-20   車市觀察

奧迪在中國市場的故事,始於1987年一汽奧迪100項目落地,已在中國市場走過36年的風雨歷程。從奧迪A6、A4、Q5遍地開花,到如今神話光環的黯淡,奧迪不得不「低頭」,拿出了「合資架構優化」戰略,試圖扭轉不利的局面。

之前,BBA就是豪華車的代名詞,在國內豪華車市場是無可替代的,所以三者幾乎不需要什麼戰略,只要推出新車幾乎是無往不利。但是,在汽車行業不可逆轉的電氣化背景下,雙B已經完成了技術更新,奔馳甚至不惜停產改造工廠。

奧迪本身的技術平台明顯與時代割裂,大眾雖然為奧迪準備了四個電動化平台,MLB evo平台、MEB平台、PPE平台、J1高性能平台,但是受限於軟體的先天不足,奧迪電動車一直是水土不服。

奧迪e-tron上市後,銷量寥寥無幾。數據顯示,今年1-8月,奧迪e-tron的累計銷量僅500輛左右,月均銷量只有幾十輛,還不及造車新勢力單一車型月銷量的零頭。要知道,e-tron和Q4 e-tron促銷力度很大,甚至出現了半價銷售的案例。

面對電動化進程,奧迪e-tron明顯無力招架。不可否認,奧迪的燃油車確實還在領先時代,但目前的奧迪電動車,也確實跟時代沒什麼關係。當這個時代拋棄你的時候,甚至不會打一個招呼。

不甘接受失去話語權,奧迪在慕尼黑車展期間,發布了中國發展戰略的調整方案--「合資架構優化」,兩個合資公司都聚焦於新一代智能網聯汽車。一汽奧迪繼續沿用全球產品序列--奧迪的PPE平台,而上汽奧迪在展望基於上汽(電動化)平台進行升級和開發。

也就是,奧迪「兩條腿走路」的戰略。

一汽奧迪現在有一汽奧迪和奧迪一汽新能源兩個項目,長春的奧迪PPE工廠將在2024年開始投產。而奧迪與一汽的合作,兩者已經確認基於上汽電動平台開發新車型,吸收上汽在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技術經驗。

從本質上來看,奧迪在中國市場的策略,還是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受制於本身技術平台智能化不足,不得不與上汽合作新車研發。奧迪PPE平台要到2024年才能推出,由奧迪和保時捷聯合開發,支持超600公里續航和800伏技術,搭載由CARIAD全新開發的高性能電子架構和軟體平台。

按照大眾的介紹,新平台可以實現,客戶可以使用車輛集成的應用商店,下載並使用自己喜愛的應用程式。難道這也算新技術?奧迪對智能化會不會有什麼誤解。奧迪Q6 e-tron也首搭全新獨立MMI全景顯示器,採用曲面設計,配備新型增強現實抬頭顯示器和副駕駛顯示屏。

奧迪Q6 e-tron內飾在慕尼黑國際車展的亮相,搭載了新一代軟體架構E³1.2。同時,奧迪在加快未來軟體架構 E³2.0的開發,CARIAD已與大眾汽車品牌和奧迪品牌建立整合項目組,開發下一代軟體定義的汽車。

面對雙B品牌的傾軋,以及來自造車新勢力的擠壓,奧迪認識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在新車研發技術疊代和研發周期上,奧迪還是有所緩慢,至少軟體技術和智能化上,沒有很有效的策略。所謂「兩條腿走路」戰略,只不過是暫時的平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