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理企業未來將由單一的施工監理向全過程、全方位監理髮展

2023-08-14   普華有策

原標題:監理企業未來將由單一的施工監理向全過程、全方位監理髮展

監理企業未來將由單一的施工監理向全過程、全方位監理髮展

我國的建設工程監理制於1988年開始試點,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以立法形式做出規定,明確「國家推行建築工程監理制度」,通過連續多年持續的政策推進,在十四五期間,整個工程監理行業迎來一個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管理標準逐步規範、行業整合不斷深入、技術發展不斷完善、數字化智慧化管理全面覆蓋的發展契機。

隨著我國建築業快速發展、工程項目不斷規模擴大和複雜程度不斷加深,市場對工程監理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我國建設工程監理行業朝著專業化、規範化、現代化的方向穩步發展,建設工程監理行業從業人員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營業收入穩步增長。監理行業的積極參與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建設投資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進程,對保障工程質量、安全生產和全省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通過強化監理管理,我國工程質量總體水平不斷提高,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政府投資控制機制逐步完善,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監理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行業發展歷程

(1)第一階段(1984年-1992年):引進探索,試點萌芽

1984年,9月,發布了《關於改革建築業和基本建設管理體制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提出建立有權威的政府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至1988年7月創立監理制度前僅地市一級就建立起了1,736個工程質量監督站。

1988年3月,新組建的建設部首設「建設監理司」,同年7月,原建設部印發了《關於開展建設監理工作的通知》,標誌著我國創立並試行建監理制度,明確創立建設監理制度的初衷就是建立一個高智能的諮詢服務業。至1992年底,全國累計對1,636項、投資額2,396億元的工程項目實施監理。

(2)第二階段(1993年-2003年):穩步發展階段

1993年,第五次全國建設監理工作會議召開,工作會議總結了中國4年多來監理試點的工作經驗,宣布結束試點工作,標誌著中國建設監理制度走向穩步發展的新階段。根據原建設部1993年第16號部長令—《工程建設監理單位資質管理試行辦法》,原建設部首次認定了59家甲級資質的監理單位。

1997年11月,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8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於1998年開始實施,明確工程監理單位劃分為不同的資質等級,經資質審查合格,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後,方可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範圍內從事建築活動。

(3)第三階段(2003年-2013年):規範化階段

2003年2月,原建設部發布《關於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鼓勵具有工程勘察、設計或施工總承包資質的企業開展工程總承包業務,發展成為具有設計、採購、施工(施工管理)綜合能力的工程公司。

2006年12月,住建部、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範》(GB/T50326-2006),該《規範》成為了建立項目管理組織、明確企業各層次和人員的職責與工作關係,規範項目管理行為,考核和評價項目管理成果的基礎依據。2007年,原建設部先後發布了《工程設計資質標準》《工程監理企業資質管理規定》,使工程監理行業進一步規範化。

(4)第四階段(2014年-2017年):市場配置資源轉型、重新定位階段

2014年起,受房地產投資回落、製造業投資下滑、房屋施工面積減少等因素影響,我國建設監理營業收入增速開始放緩,2015年增長率不足4%,行業迎來市場配置資源轉型、重新定位的發展陣痛期。

(5)第五階段(2017年至今):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階段

2017年2月,我國印發《關於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對工程監理行業進行重新定位:進一步簡化企業資質類別和等級。培育全過程工程諮詢,政府投資工程應帶頭推行全過程工程諮詢,鼓勵非政府投資工程委託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全面落實各方主體的工程質量責任,特別要強化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和勘察、設計、施工單位的主體責任。健全企業負責、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工程質量安全保障體系。

2019年3月,我國發布《關於推進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完善和推進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實施辦法,標誌著經過兩年來的探索和實踐,我國工程諮詢服務已經全面跨入了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發展的新階段。

2、工程監理行業市場規模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工程監理行業強制監理制度覆蓋面的擴大及強制監理執行力度的增強,我國工程監理市場規模整體穩步增長。

根據統計數據,行業內具有建設工程監理資質的企業由2017年的7,945家增至2021年的12,407家。工程監理企業從業人員由2017年的1071780人增長至2021年的1,669,600人。行業目前呈現出了快速發展趨勢。

根據統計數據,工程監理企業承攬合同額由2017年的3962.96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2,491.65億元。其中工程監理合同額從2017年的1676.32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103.88億元。

根據統計數據,工程監理企業營業收入由2017年的3281.72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9,472.83億元。其中,工程監理收入從2017年的1185.35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720.33億元。

3、發展趨勢

(1)由單一的施工監理向全過程、全方位監理髮展

我國的工程監理行業目前仍然以施工階段監理為主,並且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工程質量控制、安全控制和建設工期控制,對投資控制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起到的作用有限。事實上,除了施工監理階段,項目設計階段和決策階段也需要專業的監理團隊來控制投資和質量,所以,監理企業未來將呈現由單一的施工監理向全過程、全方位監理髮展的趨勢。

(2)提升BIM(建築信息模型)等技術的應用水平將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經過多年發展,BIM應用的成效已逐步被業界認可,據統計,有效應用BIM可以降低40%的設計變更,提高20%-30%的勞動效率,並降低5%左右的總造價。我國監理企業應用BIM技術的經驗較少,「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推進BIM技術、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工程監理中的融合應用。提升BIM等技術的應用水平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3)建設工程監理將逐步規範化、法制化

雖然我國已經頒布了許多法律法規來對建設工程的監理行為進行規範,但由於我國企業的法制意識較為薄弱,依然會出現監理企業合同管理意識不強,有法不依的現象,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行業的發展。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市場機制運行,促進建設工程的高質量發展,工程監理行業未來勢必要更加規範化、法制化。

(4)建設工程監理向國際化發展

「十四五」規劃提出以來,中國工程監理事業的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許多大型監理企業正在積極開拓國際工程服務市場,通過拓展企業規模,提升監理人員技術水平等方式來不斷提高企業效能和核心競爭力,打破只有國外監理企業進入我國的被動格局,逐步向國際化監理髮展。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諮詢《2023-2029年工程監理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同時普華有策諮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諮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諮詢等服務。(PHPOLICY:L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