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周,小寶就開始對我說:「媽媽,馬上就是六一兒童節了,你有沒有什麼打算啊?」
我裝糊塗:「打算?我都是老年人了,又不過兒童節,沒有打算。」
小寶惱,撲到我身上,摟著脖子不依不饒:「媽媽,媽媽,你知道我的意思啊?是不是?」
我被他膩來膩去的渾身汗津津,拉著他問:「說吧,把你的小算盤統統說出來。」
小寶這才笑眯眯,板著指頭一一數來:「媽媽啊,一年就這一次兒童節,疫情又不能出去玩,所以我想多要幾個玩具在家裡玩啊!」
呵,還真是獅子大開口啊!
你家裡有同款的寶貝嗎?
其實,對於孩子來講,玩具真的是他們不可或缺的好朋友,不但能夠給他們帶來快樂,還能夠激發孩子的想像力,促進他們的心智發展。
因此,玩具對於孩子的吸引力,就像新衣服對於愛美的女生一樣,總是覺得少了那麼一件。
然而市場上的玩具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孩子們只是憑藉自己的一時喜好和新鮮,對於玩具的態度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就需要父母從各種不同的玩具中,選擇出最適合孩子的。這種辨別能力,也是需要父母不斷修煉的哦!
1、首先要從玩具的安全性能上考慮
很多時候家長選擇玩具,會從玩具的色彩、性能等方面考慮,卻不注重玩具的安全性。
比如有沒有國家安全檢驗局的安全標誌,也就是3C認證標識。另外,有些玩具含玻璃纖維、含鉛等,父母也會因為其性能而置若罔聞。
還有一種安全性的考慮是不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盲目地超前選擇玩具或者對具有挑戰性的玩具缺乏科學的認知。
比如有些寶寶尚小,已經給他們買一些超出年齡的玩具,讓孩子一時興奮卻最終因為無法掌控而失去興趣;或者帶孩子去玩一些本算是適齡的大型玩具,家長卻認為太危險而拒絕。
2、玩具的選擇要因材施教、取長補短上考慮
玩具可以作為孩子取長補短的有效補充。
比如孩子活潑愛動,媽媽就可以為其選擇一些靜態的益智玩具,類似積木、棋類等,讓孩子逐漸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學會自我控制,作為愛動性格的一種補充。
如果孩子喜靜不喜動,媽媽不妨選擇一些動態的玩具,類似聲控類、投擲類等,讓孩子主動去戶外玩耍,允許其他小朋友的參與,從而產生愉快和自信的感覺,逐漸變得活潑開朗。
所以,玩具是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做一些性格方面的調整的。
3、玩具對於孩子來講,並非多多益善
孩子玩玩具,並非是多多益善,實際上在同一時間,與其給孩子很多玩具,不如給孩子選擇1-2個自己喜歡的玩具就好。
太多的玩具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陷入選擇糾結,不利於他們的專注力,甚至他們往往還會在手裡玩著這個玩具,心中卻想著那個玩具,到最後哪個玩具都沒有玩好。
長此以往,對孩子的性格發展是有弊無利的。
4、玩具的主體使用人是孩子而不是父母
家長為孩子選擇玩具的時候,應該儘量站在孩子的觀點去考慮,因為你喜歡的,不見得是孩子喜歡的;而孩子喜歡的,不見得是你認同的。
孩子對玩具多是純粹的喜歡,而父母更多會從教育性、功能性、價值感等多方面綜合考慮。
這就是年齡、閱歷所帶來的代溝吧!
不過,我們買玩具,不就是為了讓孩子玩得開心,有所收穫嗎?因此買玩具不要本末倒置哦!
另外哦,作為父母要給孩子尤其是幼兒正確的觀念,玩具並非只是市面上出售的玩具;而孩子需要的也不僅僅是這些明碼標價的玩具,或者越貴越好的玩具。
孩子真正需要的,其實是來自父母真心地陪伴,一起玩玩具的快樂,而這些玩具,可能是一個小樹枝、一朵小花,或者是家裡的一些廢物,只要父母用心,就可以和孩子玩出不一樣的感覺。
如果有時間,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動手製作一些小玩具、小手工,讓孩子感受到完成一件東西的喜悅感,讓他為自己感到驕傲和成就感;而當他長大之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製作小玩具、一起玩小玩具的時光,就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