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經常吃魚易患癌?真正要少吃的是這4種魚!

2023-11-25     家庭醫生在線

原標題:顛覆!經常吃魚易患癌?真正要少吃的是這4種魚!

一直以來,魚類都被廣大民眾視為一種健康的食物選擇,它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等豐富的營養素。

然而,今年《國家癌症中心雜誌》發布的一個研究報告提到,研究者從中國10個地區招募了8.8萬名30~50歲的中國人完成調查問卷,經過分析飲食習慣這一變量發現與紅肉相比頻繁攝入魚類的患癌風險更高。

這一結論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和關注,人們不禁反問:不是都說魚類含優質蛋白,有益健康嗎?怎麼還會增加癌症風險呢?

01

真正要少吃的是這4種魚

大家先別慌!其實,研究內提及的經常吃魚會增加癌症發生的風險,錯並不在魚類自身,更多的是在一些錯誤的養殖或烹調方式,以下4種魚要少吃,它們可能是致癌「元兇」。

1.烤魚、煎炸魚:高溫燻烤或煎炸後的魚肉會產生氧化聚合產物,其中苯並芘屬於一種多環芳烴物質,進入人體後會被代謝,繼而產生大量的分子中間體,它們可能引起靶細胞結構的變化,導致癌症。

2.甲醛魚:為了保鮮和增色,一些不法商家會在魚產品中加入甲醛。而甲醛是有害身體的物質,可能引發過敏、白血病和致癌。因此,平日選購魚類時應注意異常發白肥大、有刺鼻異味的魚肉,以避免誤吃甲醛魚。

3.腌制魚:鹹魚在製作過程,可能生成亞硝酸鹽物質,該物質跟胃部消化產物反應後轉化為亞硝胺。長期攝入亞硝胺可能導致食管癌、肝癌、胃癌和腸癌等疾病。

4.生魚片:經常性食用未經煮熟的生魚存在較高的寄生蟲感染風險,例如肝吸蟲病。這種寄生蟲進入人體後可能寄居在肝臟中,引發膽管癌和肝癌等致癌疾病。

02

魚身上隱藏的「營養王者」

前面提到魚肉致癌與錯誤的養殖或烹調方式相關,上述4類魚建議大家能不吃就不吃。那麼,在魚肉本身養殖及烹調方式都無害的情況下,魚的哪些部位的營養價值相對較高,推薦食用呢?

1.魚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特別是Omega-3脂肪酸,對心腦血管健康有益。可以用魚頭煮湯、燉煮或者烹飪成各種美味的菜肴。

2.魚皮:富含膠原蛋白和多種微量元素,可以增加皮膚彈性和滋養。

3.魚骨:富含鈣和磷等礦物質,是天然的補鈣食品。可以將魚骨製成香脆的零食,或者研磨成粉末用於調味。

4.魚鰾:也被稱為「花膠」,富含蛋白質和膠原蛋白,具有滋養皮膚和關節的功效。可以用來製作湯或者燉煮,賦予菜肴豐富的口感。

03

正確吃魚的好處比你想像中更多

1.緩解關節炎症:魚肉中的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特性,這些營養物質有助於維持關節的健康狀態,減少疼痛和不適,並提供支持以促進關節的正常功能和靈活性。

2.幫助健腦防痴呆:魚肉富含DHA(腦黃金),它在維持大腦健康和促進神經元間的信息傳遞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神經信息傳遞、增強思維和記憶能力。

3.輔助抗衰老:魚肉中富含牛磺酸,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幫助清除體內無用或癌變的細胞,具有一定的抗衰及延壽作用。

4.使心血管疾病風險下降:魚肉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於調節血液狀態,降低血液凝結及阻塞的風險。Omega-3脂肪酸還可與血膽固醇結合,將其從血管中帶走,降低體內膽固醇含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家庭醫生在線媒體矩陣中心

編輯:彭秋霞

審校:郝雅竹

從胃痛到查出胃癌僅2周!醫生:這5類人最危險

女人壽命長不長,看「腳」就知曉?腳上有6個特徵,壽命短不了

腸道里長了息肉,上廁所時會有3個提示,別等到中晚期了才發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83983662afd6f0ee5a86539d27232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