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陽性」驚魂48小時

2022-05-14     每日人物

原標題:「假陽性」驚魂48小時

13個人在48小時里,先是全部被檢測為陽性,接著又全部被檢測為陰性。張遠說,「大家很擔憂這個事情,都徹夜未睡」。5月7日,好在社區先通知暫時不用去方艙,派了工作人員來復檢。晚上出了核酸結果,再一次全部都是陰性。另外幾棟樓也一樣。

在這場「假陽性」的風波中,13個人的核酸檢測都來自中科潤達的實驗室。

文 | 徐晴 李清揚

編輯 | 易方興

運營 | 栗子

驚魂48小時

家在上海的宋雨接到了一個令他心跳加速的電話。對方用最短的時間告知了他三件事:我是疾控中心,你被測出核酸陽性,街道會跟你聯繫,把你轉運到方艙醫院。

幾個小時後,跟宋雨住在同一棟樓的張遠也接到了電話,對方說,自己的岳父被確診了陽性,也要去方艙隔離。張遠一下子慌了,他是70後,跟妻子、兩個孩子還有岳父、岳母住在一起。一家6口,上有老下有小,最小的孩子才剛上幼兒園。岳父陽性,剩下的五個人都是密接,根據上海目前的政策,密接要被送到外地實行7+7天隔離,如果隔離期間陽性,就再送去方艙。這意味著,密接很有可能比陽性隔離的時間還要長,「20天直接出去了」。

家人手忙腳亂地收拾東西,為每個人準備行李,張遠在社區的樓道群里通知了大家這件事。他說明了岳父住在幾單元、幾號樓,還額外說了一句「對不起」,他覺得,是自己的家庭給別人造成了不便。但很快他發現,更多的人在群里說,自己或家人被測出了陽性,加起來有6個。後來他得知,同社區另外幾棟樓也有7個被確診陽性的人,這一波陽性,共計有13個人。

如此密集、同時地出現這麼多陽性,不管是宋雨還是張遠,都覺得震驚。樓組長把這些人拉到了同一個群里,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群里的新消息一條一條跳出來,做核酸的時間、出結果的時間、家屬的核酸情況、各自的活動範圍……像流調一樣列出來,但討論之後,並沒有總結出什麼規律。

緊接著,大家用家裡的檢測盒給自己和家人做核酸檢測。張遠和家人幾乎每隔兩三個小時就重新做一次,一晚上做了四五次,結果無一例外全是陰性,群組其他的人也是一樣的情況。

圖 / 視覺中國

核酸檢測都是陽性,自測盒檢測都是陰性,更大的疑惑包裹了張遠。另外的疑點是,不管是張遠這樣的六口之家,還是其他人的家庭,都只有一個成員是陽性。他想,奧密克戎毒株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如果真的是陽性,為什麼家人沒有被傳染?

樓道群里,一個剛從方艙回來的女性說,記得帶一個行李箱,方艙的消殺會把布背包浸濕。接陽性患者去方艙的車很快就要過來了,宋雨收好了行李,還額外帶了兩罐可樂,把箱子推到了電梯門口。這時有人在群里說,要去方艙就一起去,但現在先都不要去。

晚上9點,樓組長給社區打了電話,他告訴社區,大家都自測出了陰性。而5月6號的早上,大家也做了社區里的核酸,就算最終還是要去方艙,也可以等幾個小時後最新的報告出了再去。幾次交涉之後,社區終於同意了。

五里橋街道居民訴求信。圖 / 受訪者提供

大家開始了漫長的等待。那幾個小時,每個人都是煎熬的,像等待打開一個未知的盲盒,等待最後的宣判。凌晨一點,新的核酸報告出了,全員陰性,綠色的核酸報告截圖一個接著一個出現在群聊里。

張遠徹底鬆了一口氣,「大家很擔憂這個事情,都徹夜未睡」。之後,5月7號中午,社區先通知暫時不用去方艙,派了工作人員來復檢。晚上出了核酸結果,再一次全部都是陰性。另外幾棟樓被確診陽性的7個人沒有那麼好運,他們被帶去了方艙,在一個中轉站重新檢測了核酸,也全都是陰性。13個人在48小時里,先是全部被檢測為陽性,接著又全部被檢測為陰性。

知道不用去方艙時,宋雨只覺得慶幸,自己的判斷是對的。但他也有些後怕,整件事情中有太多疑點,如果大家沒有堅持去質疑,現在可能已經在方艙里了。

實驗室污染的可能性

在這場「假陽性」的風波中,13個人的核酸檢測都來自中科潤達的實驗室。相關的新聞在網絡上傳播開來,更多的人發現,自己或是自己身邊的親友,也曾經被潤達測出過「假陽性」。這家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立刻成了公眾視線中的焦點。

根據官網上的介紹,中科潤達實驗室在2017年成立,它的背後有三家單位,包括上海潤達醫療、中國科學院和巨星醫療。今年3月以來,潤達醫療在上海的虹口區、黃浦區、浦東新區、寶山區等區域設置了數百個固定核酸採樣點、便民採樣點、流動採樣車。

護士李紅所在的醫院與中科潤達實驗室合作,派出了不少醫護人員去一線做核酸採樣,他們會坐著採樣車進入社區或其他地點,經過一天的採樣後,再將樣本貼上條形碼,放到生物安全桶中,由專門的人轉運到中科潤達實驗室進行檢測、出具報告。

圖 / 視覺中國

採樣的時候,李紅的精神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她說,采咽拭子如果只是輕輕在舌頭上刮兩下,甚至在牙床上刮兩下都不行,一定要採到位,不然會採到空樣本。她也覺得,在採樣時出現試劑污染的機率並不大,大家都嚴格遵循著「一人一消毒」的規定,志願者們也會維持人與人之間的間隔。出現「假陽性」,更大的可能性是在實驗室檢測的過程中出現了污染。

范丹是北京一家醫院檢驗科的工作人員,疫情這段時間,她常常要坐在實驗室的安全櫃前,與成千上萬的核酸採樣樣本隔著一塊玻璃「面對面」。玻璃下面留著一道縫隙,可以讓她的雙手通過,完成一系列檢測工作。而縫隙里會有一道從下往上吹的風,確保玻璃內的空氣流通和過濾。

這道風是重要的。PCR實驗(註:PCR是一種分子生物學技術,通過DNA基因追蹤系統,能迅速掌握患者體內的病毒含量)屬於分子實驗,最怕氣溶膠污染。檢測時,她要拿著取樣槍從樣本里抽取樣本液,再加入提取板或反應液,這個過程中,帶著新冠病毒的飛沫很有可能泄露出來,與空氣混合形成氣溶膠。氣溶膠的體積微小,人的肉眼很難看到,但卻可以懸浮在空氣里,污染非常多的試劑。

圖 / 視覺中國

污染也有可能發生在取樣槍的槍頭上。李紅打了個比方,「你剛才喝了一口醋,要是漱口不充分,你接下來喝一口水,有可能還帶著酸味」。有一次,范丹所在的檢驗科突然測出來「三五十管陽性」,這個結果顯然是有問題的,排查了各個環節,折騰了很長時間,後來換了一批新的槍頭才恢復正常。

還有些污染,很難找到原因。遇到這種情況,只能把實驗室開窗通風很久,再投入使用。

這一次潤達實驗室出現的「假陽性」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據深藍觀報道,每種檢測試劑判定陽性的Ct值會有差異,例如思路迪試劑Ct值小於等於39.5判定為陽性,而伯傑試劑是Ct值小於等於40時判定為陽性,Ct值處於臨界值附近的人群,用兩種試劑檢測,會測出兩個結果,因此產生誤差。中科潤達使用的主檢試劑正是思路迪。

內卷的行業

假陽性的出現,除了實驗室污染,與在短短兩年時間裡迅速膨脹起來的醫學檢測行業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根據東吳證券的測算,如果國內所有一線、二線城市實施常態化檢測,按照人口數量為5.05億來計算,每個月常態化核酸的費用約為1212億元,年花費約1.45萬億元。誰都知道,這是一片藍海。

2020年以來,全國新成立的醫學檢測公司有627家,上海新成立的醫學檢測公司有32家,在北京,今年4月26日,朝陽區封控的4天前,一家名為「北京朝安醫學檢驗所有限責任公司」的檢測機構成立了。

潤達並非在這一批最新成立的公司里,原本的核心業務也並不是核酸檢測,而是常規的醫學檢測。但在疫情帶來的核酸檢測需求激增時,潤達沒有錯過風口。2020年3月,潤達在上海虹口區設立了第一家新冠檢測ICL實驗室,一個月的時間裡,潤達為虹口區、黃浦區、奉賢區、崇明區等地的疾控中心及全市公檢法機構提供了2萬多次新冠核酸篩查服務。這一年,潤達醫療也在黑龍江設立了核酸檢測專業實驗室,在後來東北地區疫情蔓延時,又參與建設了東三省面積最大、檢測能力最強的核酸檢測實驗室。

今年3月以來,上海政府啟動大規模、常態化的核酸檢測,疫情為潤達帶來了更大的機會。上海有2400多萬人口,醫院、疾控無法承接巨量的核酸任務,政府不得不把眼光投向第三方檢測機構。

根據《同花順財經》的報道,正是在黃浦區政府的牽頭下,今年5月,潤達醫療在黃浦區建成了核酸檢測氣膜實驗室。它被形容為一個「充氣式城堡」,可以快速安裝,方便移動。正是在這個新建成的氣膜實驗室里,許多人被檢測出了「假陽性」。

能夠被黃浦區政府選中,證明了潤達的檢測規模夠大,交付效率也足夠高。

實驗室的數量直接影響檢測規模。今年3月,潤達在虹口連夜設置了兩座新的移動式檢測實驗室,負責人胡春穎說,公司的員工「吊卸、組裝、接電、調試直至深夜,僅用一晚上的時間就完成了實驗室從運到裝的全流程」。

而氣膜實驗室初期設計產能達到了每天10萬管,並為後期預留約5萬管的儲備產能。相比方艙實驗室,氣膜實驗室的產能是它的6到7倍,在啟用的當天完成了2萬管樣本檢測工作。

與此同時,潤達選擇使用快檢試劑思路迪,這種試劑可以在45分鐘內出結果,與普通試劑90分鐘出結果相比,快了50%,這讓潤達的產能又提高了一倍。

很難想像,這個主營業務並非核酸檢測的公司,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扭轉大船的方向,讓它抓住時代的洋流。潤達醫療負責人曾經說,「4月份開始,我們的檢測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從3月份的幾萬管提升到數十萬管」 「目前每天我們實驗室檢測量能達到30-40萬管左右」。這個數量無疑是驚人的。

圖 / 視覺中國

潤達能夠在多家檢測機構中殺出重圍,獲得政府的認可,也源於極高的交付效率。一篇虹口區發布的《中科潤達全力跑出核酸檢測加速度》的文章也提到,「中科潤達全體員工開足馬力,進一步實現了檢測效率的最大化」。

出現陽性是否復檢,以及復檢到什麼程度,每一家檢測機構有不同的選擇。范丹說,在她所在的醫院,一份核酸樣本如果得到陽性的結果,需要進行覆核,換一撥人再做一遍,才能進行報告。醫院覆核之後還要上報疾控,疾控再覆核一次,最終才能確定是否陽性。

據《深藍觀》報道,在3月中下旬,上海疫情最激烈的時候,一家實驗室突然發現,在一批樣本中有100個陽性樣本,這是此前從未出現的高陽性率。實驗室負責人擔心實驗室樣本污染,在做過消殺、重新復檢發現結果一致後,才敢於最終出具報告。

但復檢用掉的時間要比第一次檢測多一倍,人力成本也跟著上升。13例假陽性事件中,如何檢測出陽性,以及復檢到何種地步,依然尚未對外公開。針對假陽性的質疑,潤達表示,將全力協助官方進行調查。

但不可否認的是,效率和精度要想兼顧,必定會存在一個臨界點,過於追求效率,精度就會下降。相應的,快檢試劑出結果快,但相應的誤差率和出現假陽性的機率會比正常試劑高。而中科潤達此前從未如此大規模介入核酸檢測行業,一下子擴充到幾十萬產能,這次假陽性事件,正是發生在這種背景之下。

臨時建立的氣膜實驗室也會存在同樣的顧慮。李紅說:「就像是建一個房子,有的房子是很久之前建成的,通過了各項標準,做好了防火、防水,所以人住進去可以住很久。但如果是一個三天建成的房子,它可能住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些問題。」深圳也有臨時建成的檢測實驗室,但深圳的疫情沒有像上海持續這麼久, 「臨時的意思就是,它只能用很短一段時間。」

巨大的利潤

早在2018年,潤達醫療就布局了第三方實驗室,但主要做的是常規醫學檢測,不是核酸檢測。到2020上半年,因為疫情影響,做常規檢測的人少了,潤達醫療的上半年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直接下滑了10.67%。

上帝為潤達關上了一扇門,又為它打開了一扇窗,核酸檢測行業的快速發展給潤達帶來了希望。通過與政府、高校等單位合作建立新的核酸檢測實驗室,潤達由普通檢測轉向核酸檢測,在這個新方向里重整旗鼓。

改變方向帶來的利潤是巨大的。根據2021年年報,在這一年,潤達實現營業收入88.60億元,同比增長25.33%。其中,「因新冠檢測業務帶來的業績增量和常規檢測業務的逐步恢復」,第三方實驗室業務實現營收3.53億元,同比增長125.60%,翻了一倍以上。

公司的員工也飛速增加,相比2019年的2490人,2021年潤達母公司與子公司共計擁有3214名員工,增加了29.1%。

就在今年4月的年報業績交流會上,負責人也說,提高核酸的產能,「對我們在上海院內常規檢測業務的受損可以有些業績上的彌補」。

除了對公司業務規模擴大的「表揚」,負責人還進行了反思,他覺得,業務重心改變得太晚了:「倘若過去兩年多時間裡投入更多力量到新冠檢測,可能利潤會好得多,這也是管理層最近所檢討的。」

這家公司還有更遠大的宏圖。潤達醫療副董事長、總經理劉輝說,未來整個行業將會發展為幾家寡頭競爭的格局,「潤達醫療目前市占率為6%-7%。我們的目標是在未來3年到5年時間內,做到20%的市占率」。

潤達發展版圖。圖 / 潤達醫療官網

在13個「假陽性」新聞迅速傳播後,5月9日,上海黃浦區五里橋的一個社區又被潤達的氣膜實驗室檢測出5例陽性報告,後續覆核後確定為陰性,「假陽性」的例子又增多了。

5月10日,在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相關領導針對「異常核酸結果」表示將開展對相關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核查,若有違規會依法處理。中科潤達緊急反應,出具了關於五里橋5例新冠檢測「假陽性」結果的說明文件,表示「質控結果在控,實驗操作規範」。

聽聞一系列的潤達「假陽性」事件時,李紅的第一反應是「不稀奇「。就在五里橋假陽性前的幾天,李紅所在的醫院中,多名醫護也被測出了陽性。醫院裡人並不多,如果這幾位醫護陽性,那剩下的全體員工大機率都是密接,整個醫院都面臨癱瘓。幾個人立刻去疾控中心重新檢測,最終確定了陰性。

她更多的情緒是不值得。醫院的護士們配合檢測實驗室的工作協助採樣,並沒有多餘的薪水可以拿。在每天至少8個小時的採樣過程中,她要穿著防護服工作,不能說話,不能休息,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廁所,她和同事有時會穿安心褲。春天的上海,晝夜溫差大,白天穿防護服覺得熱,細密的汗從額頭上沁出來,到了傍晚,又開始覺得冷。

重複著這套動作時,李紅在心裡倒數,計算還剩多少份,「你只能倒數,不倒數就太絕望了」。有的同事連續工作了兩個月,最近每天保持幾千份的採集量,但對於李紅這樣的底層醫務工作者來說,核酸檢測行業帶來的巨大財富並沒有落到她們頭上。

根據《證券時報》報道,按照目前上海的核酸檢測單管收費28元、潤達目前每日檢測30萬管計算,公司每天的收入超過800萬元。在4月,通過核酸檢測這項業務,潤達的收入就可以超過2億元。

如今,經過覆核,像宋陽這樣的假陽性居民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暫時回到居家的生活。但對於李紅這樣進行核酸採集的醫務工作者來說,假陽性的風波只會加重她們的心理負擔。大家每天上完班都沒有什麼力氣再溝通了,之前還能在微信群上聊聊天什麼的,但現在,這個微信群,已經安靜很久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宋雨、張遠、李紅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 虹口黨建:人才抗疫,溫暖守「滬」——中科潤達全力跑出核酸檢測加速度

2. 上海虹口:揭秘虹口這家企業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流程!

3. 深藍觀:中科潤達多例「假陽」背後:被催熟、被內卷的核酸檢測行業

每人互動

你怎麼看待這次「假陽性」事件?

本文由【每日人物】創作,獨家發布在UC瀏覽器,未經授權,任何平台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8270f223933e93316485ab130df9e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