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李萌 郭媛丹】近段時間以來,美媒不斷爆出美軍方重修二戰舊基地的消息。《華爾街日報》21日披露了美國加速重修太平洋天寧島上一座偏遠機場的細節,稱「該機場在二戰期間曾被美軍用於向日本投擲原子彈,如今美國針對的目標已變成中國」。
報道寫道:「近幾個月來,頭戴紅帽的美國空軍工作人員手持砍刀和GPS設備,在天寧島茂密的樹林中前行,他們的任務是根據20世紀40年代的黑白圖像和地圖,標記出天寧島北部機場8500英尺長(約合2591米)的舊跑道邊界。」報道稱,工作人員用挖掘機推倒了大片樹林,平均每天清出117卡車廢棄物;效率最高的一天,工作人員清理的面積接近8個足球場。
《華爾街日報》援引在當地參與重建任務的士兵的話說,機場附近的植被非常茂密,兩個人即使只相距3米,也看不到對方。
這座被閒置已久的機場位於天寧島。該島屬於北馬里亞納群島,1945年8月,向日本投擲原子彈的B-29轟炸機就從這裡起飛。
美媒稱,重建天寧島機場體現了美軍方在如何應對亞洲潛在衝突方面的重大轉變。「幾十年來,美國並不需要這座機場,而是把軍力集中在少數幾個大型空軍基地,例如位於日本和關島的基地。」《華爾街日報》稱,然而現在美國擔心,一旦發生衝突,中國的火力可以覆蓋這些相對知名的美軍基地。報道稱,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美國計劃改變策略,將飛機分散在印太地區的一系列機場上,包括盟友的成熟基地、偏遠島嶼上單獨的飛機跑道,以及民用機場的跑道。「讓中國猜不透,從而增加生存機會。」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問題專家卓華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美軍方的活動和美媒的宣傳可以看出,美國持續對華武力威懾和恫嚇,還把當前美軍毫無來由的懾華軍事擴建活動與二戰時期美軍對日正義作戰行動類比。一邊塑造美軍軍事遏華的正當性,一邊妖魔化中國,這種行為等同於戰爭輿論動員。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除天寧島外,軍事人員正在關島修復另一個二戰時期的機場。今年初,美軍還出資擴建菲律賓巴薩空軍基地,以容納更多美軍戰機。
美海軍陸戰隊也重啟了兩座二戰舊基地。據美國《防務新聞》日前報道,海軍陸戰隊8月宣布斥資2800萬美元對北卡羅來納州戴維斯營機場進行整修,在6月重新認證了位於貝里琉島的一座簡易機場。
不過,這種做法很難輕易奏效。《華爾街日報》承認,駐紮在不同的、間隔距離遙遠的地點,保持較小的單位供應比較困難,且飛機離主戰場越遠,就越難參與戰鬥。報道援引美國太平洋空軍天空和網絡空間作戰副主任溫克勒的話分析稱,採取更為分散的布局,也意味著需要有更多地方能夠在危機中讓飛機降落、起飛和投射力量。「此外,只有部分機場的所在地位於美國領土,如天寧島。」報道稱,這意味著當衝突發生時,美國還需要與盟友進行協商。再者,財政支持和後勤保障也是該戰略需要解決的問題。
「美軍所謂重啟二戰基地,是明確以中國為假想敵的戰爭準備行為,是在人為地製造緊張、推動戰爭機器,中國當然無意也不會主動挑起和發動戰爭,但是當前中國的軍力發展已經具備足夠有效的預警和防禦能力。」卓華認為,面對現代戰場環境和中國的防禦能力,使用固定翼戰機突防或者遠程轟炸已是過時和落後的戰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7e2e09f1416adc03610be8f7b407e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