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搶人大戰到企業競賽,中國的元宇宙政策還有多少花樣?

2023-10-30     VR陀螺

原標題:從搶人大戰到企業競賽,中國的元宇宙政策還有多少花樣?

文/VR陀螺

國內的元宇宙產業又多了一分底氣。

2023年10月23日,《江蘇省元宇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正式發布,意味著江蘇省成為第7個發布省級元宇宙專項政策的國內省份/直轄市。

縱觀今年整個元宇宙產業,政策落地潮從未停歇,不僅山東、四川、重慶等省級單位密集出台相關計劃,國內首個從國家層面頒布的專項元宇宙文件也終於落地。

2023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聯合印發《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成為2022年10月發布《工業元宇宙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5年)》、2022年11月發布《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後的又一國家級元宇宙大事件。

從上至下、層層布局,國內元宇宙規劃體系目前來看已經十分立體。

圖源:unsplash

首個國家級元宇宙行動計劃發布

仔細研讀《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可以很容易提取出發展目標中的幾個關鍵詞:數字經濟、工業元宇宙、關鍵技術。

首先是數字經濟。

整個文件都在圍繞著「預計到2025年,元宇宙技術、產業、應用、治理等取得突破,成為數字經濟重要增長極」展開。元宇宙可以看成是數字經濟的新內容和新發展,為了突破數字經濟的發展瓶頸,打造元宇宙勢在必行。

未來,數字經濟將集中在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農村、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數字政府等領域,重點在於推廣沉浸交互的生活消費場景,包括文旅元宇宙、虛擬購物、元宇宙視聽場景。

其次是工業元宇宙。

構建工業元宇宙、賦能製造業是元宇宙三年計劃的主要目標。

計劃中提到將加快重點行業工業元宇宙布局,針對家電、汽車、船舶、航空航天、重大技術裝備、電子信息製造等離散型製造業,重點發展數字孿生技術,加速實現基於工業元宇宙的跨行業協同。

在計劃中,未來全國範圍內將培育出3-5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3-5個產業發展集聚區。工業元宇宙發展初見成效後,將形成一批標杆產線、工廠、園區。

圖源:pexels

最後是關鍵技術。

以培育元宇宙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為抓手是實現元宇宙的主要途徑,這其中包括XR、AI、IoT、雲計算、數字孿生等元宇宙相關技術。

針對我國元宇宙產品不豐富的發展瓶頸,國家支持拓展元宇宙入口,加速 XR 頭顯、裸眼 3D 等沉浸顯示終端的規模化推廣,支持腦機接口、數字人和虛擬空間相關產品等前沿產品研發,發展全息實時通訊、3D實景地圖等超高沉浸感產品。

在軟體上,計劃提到開發面向元宇宙的作業系統和中間件,打造適用元宇宙的智能內容生產工具;在硬體上通過加快圖形計算晶片、高端傳感器、光學顯示器件等基礎硬體的研發創新,突破手勢、眼動、頭部追蹤、動作捕捉等體感交互技術。

總的來看,從該項政策的推出可以確認,國家層面上元宇宙已被認定為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創新和應用的未來產業,有望通過虛實互促引領下一代網際網路發展,支撐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圖源:unsplash

除了國家對元宇宙產業化發展的支持外,各地也紛紛加快出台元宇宙產業相關政策,搶占元宇宙產業布局先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各地元宇宙專項規劃或扶持政策已超60個,已有40餘省市區(縣)政府相繼發布元宇宙建設規劃。

從省、直轄市層級看,目前上海、河南、浙江、四川、山東、重慶、江蘇都發布了省級元宇宙專項政策。其中上海作為國內最早支持元宇宙政策的地區,帶頭作用明顯。

2023年6月14日,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印發《上海市「元宇宙」關鍵技術攻關行動方案(2023—2025年)》,聚焦沉浸式技術、Web3技術兩大主攻方向,在沉浸影音、沉浸計算、新型顯示、感知交互與區塊鏈等關鍵技術領域打造新高地。

同處長三角的浙江也對元宇宙興趣頗深。

2022年12月5日,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印發《浙江省元宇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元宇宙產業鏈體系基本形成,在經濟社會重要行業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帶動相關產業規模2000億元以上。

此外,河南計劃到2025年,全省元宇宙產業發展初具規模,核心產業規模超過3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四川則提出到2025年,全省元宇宙相關產業規模達到2500億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元宇宙谷」。

而從市級政策看,廈門、武漢、成都、蘇州、南京、無錫、鄭州、廣州、深圳、杭州、大連、合肥、青島、南昌等城市均出台了元宇宙專項政策,元宇宙賽場的入口早已擠滿了參賽者。

國內城市已開啟砸錢招人模式

在各地的元宇宙相關政策中,數字經濟是最常出現的字眼。且從城市數據來看,最熱衷於元宇宙建設的地方基本也都是數字經濟強省/市。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報告(2023)》,我國數字經濟呈現梯次發展格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分值集中在40-100之間,呈現3個梯隊。

其中,第一梯隊包括北京、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四川、天津、福建、湖北10個地區,出了多個元宇宙戰線上的排頭兵。

這些第一梯隊城市對於元宇宙的態度明顯偏向積極進取,不惜投入重金開展產業扶持與人才引進爭奪戰。

圖源:unsplash

在產業扶持方面,對於企業吸引力最大的是金融支持,這部分基本集中在落戶補助、研發補助以及「專精特新」等認證補助。

在落戶補助方面,鄭州市明確對整建制遷入鄭州和在鄭落地區域總部的元宇宙領域頭部企業、重大科研平台,給予最高2億元啟動資金支持。對在元宇宙領域引進的高端創業團隊,給予最高2000萬元項目補助,創業領軍團隊給予最高500萬元項目補助,創新領軍團隊給予最高300萬元項目補助。

上海市普陀區對經認定的具有明顯帶動和支撐作用的新企業,給予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一次性開辦費資助,分三年撥付。

廣州南沙新區提出對新落戶及認定的元宇宙總部型企業,一次性給予最高3000萬元落戶獎勵。

在科研補助方面,廣州南沙區對具有重大科技創新支撐作用的元宇宙科研平台落地,給予每個平台最高2億元資金支持。對經省、市科技主管部門認定的元宇宙領域新型研發機構在建設期內給予最高1億元補助。對區內元宇宙領域企業,按照研發經費投入的20%,給予最長3年每年最高1000萬元的研發投入補助。

在「專精特新」補助方面,鄭州市對於首次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元宇宙企業,給予最高6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於獲得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認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分別給予最高200萬、50萬元一次性獎勵。

此外,各地還通過設立發展基金、減少稅收等方式吸引企業。

青島市提出要設立產業發展基金,三年內成立目標規模不低於5億元的元宇宙產業投資基金,2022年首期規模1億元,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集聚,聚焦支持元宇宙產業內容生態創新創業項目,培育元宇宙產業內容生態上下游重點企業,加速培育產業新增長點。

鄭州市將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元宇宙產業發展專項基金,並聯合部委、省財政部門及社會投資機構,建成500億元專項基金,用於支持鄭州市元宇宙產業發展。

北京、廣州、廈門等城市設立「元宇宙」新賽道產業基金,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支持「元宇宙」產業發展。

廣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出台了《關於支持元宇宙產業發展十方面稅收措施的通告》,從十個方面二十三條稅收政策和服務舉措,給予元宇宙企業從落地起步到成長發展的全周期支持。

其他諸如四川等省市雖然還未給出具體的補貼數字,但依舊強調了將通過補助等對元宇宙企業提供支持。

四川表示將發揮各類專項資金作用,加強對元宇宙關鍵技術、重點工程、企業引育和產業發展的保障。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支持元宇宙產業發展。充分發揮稅收、補助、貼息等各類政策作用,引導金融服務機構加大對元宇宙企業支持。

圖源:unsplash

而在人才引進方面,一線、超一線城市更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智聯招聘數據顯示,元宇宙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北上深這三座一線城市人才需求最為旺盛,其中北京招聘崗位占比達21.9%,位列榜首。上海、深圳招聘職位數占比則分別為11.5%及9.3%。

2022年1-7月招聘元宇宙崗位TOP10城市中,除北上廣深外,成都、杭州、武漢、南京等新一線城市位居前列。從招聘增速看,武漢、杭州這兩座新一線城市對元宇宙人才需求快速增長,增速分別達到65.9%和39.3%。

政策層面,上海提出應屆畢業生落戶以及外籍人才永久居留政策,北京提出公租房支持政策,江蘇南京則推出落戶、購房、子女教育等待遇。

杭州錢塘區對高層次人才來錢塘區創辦「元宇宙」產業項目的,給予最高1000萬元啟動資金和研發費用補助、最高1000平米3年租金補貼、最高1000萬元貸款額度貼息支持以及最高1000萬元創業發展資助;產業發展緊缺、水平特別突出的創業項目,最高給予1億元資助。

杭州市西湖區通過「英才計劃」,對海內外元宇宙產業領域高層人才來西湖區創新創業的,給予最高500-100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支持。

廣州黃埔區提出對元宇宙領域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項目,給予不超過2000萬元創業資助與直接股權投資扶持。

各地政府還通過支持高等院校元宇宙相關學科專業人才培養,加強人工智慧、區塊鏈、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選拔和支持了一批元宇宙相關領域高水平管理、技術、技能人才。

同時,高層次的元宇宙人才還可以深度參與元宇宙國際治理規則和標準制定,提升國內元宇宙企業的國際化水平,拓展國際市場應用,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一線城市企業占據元宇宙百強榜單半數席位

可以說,元宇宙專項政策密集出台,一方面體現各地方政府對元宇宙的認可和重視;另一方面也說明地方政府需要元宇宙這樣新的概念去引領或者創造出一批龍頭企業。

國家元宇宙三年計劃中就提到鼓勵地方結合產業基礎,建設一批元宇宙創新應用先導區、科技園區、產業園,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生態體系。

前面提到,未來全國範圍內將培育出3-5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3-5個產業發展集聚區。而這些企業以及隨之帶動起來的產業發展區,將有很大幾率出現在一線城市以及國內幾個網際網路、電子產業密集區域。

圖源:unsplash

在胡潤研究院此前發布的《2023胡潤中國元宇宙潛力企業榜》中,列出了元宇宙領域最具發展潛力的中國企業200強,市場價值均在10億美金以上。

從地區分布來看,總部位於北京、上海、深圳的企業合計占比接近50%;北京以45家企業位列榜首,其次是上海33家、深圳21家、廣州15家、杭州13家。

其中,北京的高科技企業密集,包括百度、騰訊、位元組跳動、阿里巴巴等幾乎所有頭部科技公司都將總部或重要研發基地設置在北京,因此北京更容易形成元宇宙產業生態鏈。同時,由於其智能製造產業相對薄弱,北京將元宇宙的布局重點放在C端。

在北京的元宇宙產業中,單是朝陽區就已經擁有600多家與網際網路3.0產業相關的企業,全面涵蓋基礎支撐、底層技術、運營服務和場景應用等關鍵環節,初步形成以人工智慧技術、交互技術和運算技術等核心技術為基礎的網際網路3.0產業體系。

北京市將依託強大的網際網路體系打造元宇宙產業創新中心及數字人基地,探索元宇宙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模式,助力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

而在上海,今年9月,上海市經信委正式發布寶鋼、東方明珠、中共一大、瑞金醫院、久事體育等10家上海市元宇宙重大應用場景建設成果名單(第一批)。

其中,寶鋼全真元宇宙熱軋工廠完成全工藝流程的可視化打造,構建了熱軋虛擬工廠管理體系;上海瑞金醫院「元宇宙智慧醫院」利用元宇宙技術打造智慧醫院空間,提升患者體驗度、醫者感受度和管理者掌控度;前灘東體元宇宙打造集體育文化、消費商圈、品牌營銷於一體的綜合性元宇宙平台,構建商圈消費線上線下聯動,實現虛實聯動。

上海近年來還承辦了世界元宇宙大會以及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元宇宙產業創新論壇」,並在第二屆世界元宇宙大會上發布《安亭汽車元宇宙產業規劃白皮書》,力爭到2025年汽車元宇宙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綜合來看,上海被認為是最具元宇宙發展潛力的城市,以至於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在對國內城市地方元宇宙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分析時,將上海放在了《2022元宇宙產業鏈生態白皮書》目錄順序首位。

但僅從中國元宇宙最具發展潛力企業200強名單上看,明顯還是大灣區更勝一籌。200強名單中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就上榜了50家,占全國25%。其中包括了華為、中興、立訊精密、TCL、歐菲光等不少高端製造企業,與北京、上海相比更加「務實」。

今年初,廣州市海珠區元宇宙產業聯盟成立,吸引了三七互娛、山水比德、映宇宙集團、科大訊飛等多家企業共同籌建。

通過建設元宇宙產業主題基地,海珠區還打造了琶洲遊戲產業園元宇宙中心、中大國際元宇宙數字中心、元宇宙藝術基地和元宇宙動漫基地等多個產業集聚示範區。

整體來看,三個一線城市都選擇在自身優勢領域發力元宇宙。以廣州為例,大灣區聚集了國內最為密集的高端製造企業以及人才,無形中也為該地區城市的元宇宙起步提供了底層產業基礎。

廣州市黃埔區就以重點培育工業元宇宙等體現元宇宙發展趨勢的領域為切入點,聚焦數字孿生、人機互動、AR/VR/MR等多個領域,推動元宇宙相關技術、管理、商業模式的產業化與規模化應用,培育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以期搶占下一個風口。

在相關產業方面,據《廣州藍皮書:廣州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23)》數據,2022年,廣州虛擬現實及相關企業達550家,近一年新註冊企業達196家。在國內VR主題樂園硬體銷售中,廣州銷售額占80%,專利申請量占60%,成為國內乃至國際VR製造和研發領域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圖源:unsplash

小結

無論是搶人大戰還是百強企業競賽,一線城市似乎永遠都在比賽中占據前列,但其他城市並非就無法後來居上。元宇宙帶來的機會相比以往更加多樣,各大城市之間的競爭不只局限於一條賽道。

比如在許多城市的元宇宙政策中,文旅元宇宙都被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廣西《關於加快文化旅遊業全面恢復振興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到運用元宇宙打造數字化景區,將數字與文旅相結合,豐富消費形式,

廈門也提出「依託鼓浪嶼、沙坡尾、貧篤湖等廈門地標,及金雞百花獎、馬拉松等城市名片,支持科研院所和企業打造特色元素的元宇宙應用場景」。

重慶則在《重慶市元宇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中表示將鼓勵虛擬演藝賽事發展,引導全息投影、體感交互等技術與賽事、演唱會、音樂會等相結合,打造虛實融合的「超級現場」沉浸體驗等。

這與國家元宇宙三年計劃中提到的「鼓勵地方結合產業基礎發展元宇宙」不謀而合。

可見,元宇宙的應用場景並不單一,各地發展的路線也必然各不相同。未來,更多因地制宜的元宇宙專項政策還將繼續出台,無論是工業、文旅、消費、體育還是其他,打不過可以錯開賽道,留給城市們的選擇機會還有很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7bc30566cee253fb9f004c38877ed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