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也許很多家長不是很懂得羽毛球訓練的真諦,更可能不明白羽毛球訓練是怎樣一個過程。在這裡,我給大家做一些簡單的普及,以便家長對於訓練、和孩子參加訓練時教練的安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青少年訓練,和成人訓練的不同。青少年訓練和成人訓練的周期性和系統性是有很大區別的。之所以有很大區別,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青少年擁有成人無法比擬的可塑性
孩子技術水平的拓展,完全都可以按照教練的意圖進行不斷的提升。就像蓋高樓一樣,地基打得越深、越紮實,樓建的就越高。所以我們作為教練,首先建議孩子的基礎部分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打牢、反覆積累。畢竟孩子以後的空間是很大的。在基礎階段,不管家長是否願意讓羽毛球成為孩子的專業或者特長,對於教練而言,最關鍵的莫過於打牢基礎,而不是迅速讓孩子能夠在短時間內打到多好,有多高的競技能力。
二、身體素質和身體形態區別
小孩的力量以及身體結構、身體機能,都還未發育完全。所以在學習動作的過程中,要比成人更多的「忘記」,也更容易比成人「記牢」。因為羽毛球的技術動作,在開始階段屬於肌肉記憶。在肌肉記憶的同時,孩子的肌肉水平以及身體機能等等方面,都還在持續不斷的提升。也就是說如果基本功練的太少,孩子的肌肉根本記不住動作,也就形成了很多小孩一直在學習最基礎部分,可還是無法掌握的原因。反過來,基本功練習的很多,小孩的肌肉和機能隨著肌肉記憶一起成長,逐漸的就變成了本能反應。
所以,基礎部分在青少年訓練中,一定是重中之重。我們不能因為家長的想法和意圖去改變教學的初衷。因為我相信不可能有任何一個家長,希望看到自己孩子學球的動作不規範。只要家長能看到更多的成功案例及看到自己孩子在不斷的進步,自然就可以理解教練的苦心。
三、量的積累
在多年的教學體系中,我們發現一個規律。就是練的越多,越頻繁,參與學習的學員的進步速度會成幾何方式增長。
大概一周只練一次的成人,在基礎階段,高遠球揮拍,大概需要10000次才能定型。我們指的定型是指能夠看到球就做出正確動作的條件反射。
而青少年大概是成人的十倍左右數量。這個數量,也根據不同大小的小孩,發育情況等相關情況有所區別。比如5歲小孩,可能是成人數量的20倍;13、4歲小孩,可能是成人的3倍數量就可以完成。甚至有些15、6歲的小孩,比成人學習的還要快很多。
但是我們一定要灌輸孩子以及家長一點。不要急於求成。雖然動作學得很好了,但是他們的量積累的越多,後期的水平能達到的高度就越高。這也是從5歲開始練的小孩,雖然看上去學的很慢,但是總會在同齡組,是最厲害的,因為他積累的比別人多的多。
四、最合理的訓練時數安排
寒暑假是我們教練教學的重點。因為大多數孩子,都可以一周5練甚至有些孩子每天都參加訓練。這時,訓練的系統性、合理性,孩子肌肉記憶能力,都是很直觀的體現出來。我們經常會看到某些小孩從初級班,一個暑假跳到提高班,原因就在系統性和周期性上。
有的孩子一周練一次,一年才50次左右。但是一個暑假,有的孩子就練了36次甚至50多次,有的比一年還多。課時多、還更連貫,自然就提升的速度很快。
最合理的周期,其實是一周6練,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基本是不可能的。作為教練,一般建議孩子最合理的訓練時數就是,除了寒暑假這種集訓制度以外:
(興趣班)初級班:一周1-2次,重在鍛鍊身體、學習羽毛球的規範動作。
(訓練班)提高班:一周3-4次,規範動作的同時,把羽毛球當做自己的特長,希望有所發展的。
(特長班)高級班:一周5次及以上,準備發展這項特長,系統性的訓練。
當然無法排除孩子自己時間不足,課業太重等等問題。咱們作為教練,只能是建議孩子的訓練次數,告訴家長最合理的訓練次數而已。
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下訓練內容
1
初級班對應的訓練內容
在初級階段,孩子的訓練首要目的並不是打好球,而是養好習慣和鍛鍊好基礎的身體素質。任何一個孩子,無論年齡大小,都應該在啟蒙階段,最好將基礎的習慣養成,為了以後提高打好基礎。也許有些家長並不明白這一點,或者認為我們孩子並沒有想走多麼專業的道路。但是我們作為教練不得不說,我們為了將專業的技術傳播下去,就是需要這樣的專業化模式去訓練。更何況,對於任何孩子而言,我們教練和家長的期望能達到100,也許孩子才能達到50分的水平。而如果您一開始的期望就是20,那麼孩子是一輩子不可能達到30的水平的。所以在最開始的準備一定要做到100分,而達到多少,那就是孩子未來的造化。說白了,就算不走專業,您孩子來參加學習和訓練,總是希望學一身標準的技術動作,而不是歪七扭八的亂打,所以基礎習慣的養成就是必須的。
那麼基礎階段的習慣養成都包含哪些內容呢?大概分為幾個環節:
1. 固態動作習慣:比如準備動作、架拍等練習
2. 連貫動作習慣:比如揮拍、擺臂發力等練習
3. 肢體控制習慣:比如轉體、腳下移動等練習
養成了好的習慣,再加上打好基礎身體素質。以後的發展,不可估量。
2
訓練基礎部分的時長
我們對於基礎部分要求較嚴格。其實也是為了孩子在後期,有更好的發展。同時也是對孩子、對家長負責。在最低級別(初級)階段,孩子的動作養成時間,大概是100-300小時不等。然後升入下一個組後,大概還需要100-300小時來完成基礎動作的熟練掌握,升入再下一個組(提高)。這個數值,是對應每個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來大概統計的平均數。
3
升級
如何判斷一個孩子從最低級別升到下一個級別?我們教練的主要判斷是依據以下幾點:
1. 基礎的架拍、揮拍等的標準程度和熟練性(即一做揮拍、架拍等動作就做的很標準)
2. 標準的做出發球(做到正確的揮擺軌跡和幅度、會藉助轉體和力傳遞去發力、準確的找到發力點、球發的比較到位)
3. 基礎的步伐練習較為熟練(移動專項步法等各項基礎的單項步伐熟練掌握)
那麼如何判斷一個孩子從低級別升入稍高級別?主要判斷是依據以下幾點:
1. 用標準的動作打到高遠球(做到正確的揮拍、並能夠熟練的擊打到飛行中的球,並能夠發力)
2. 基礎的全場步伐的掌握(能夠較為熟練的在全場進行標準的步伐移動)
3. 挑球、放網等基礎技術開始熟練的掌握和基本的運用(能夠在加上步伐的基礎上找到合適的時機,發力觸球)
4
訓練密集度和訓練效果的關係
其實相對於其他方面,這個訓練密集度和訓練效果的特點應該大多數家長都明白。那就是練的越密集,孩子的進步幅度越快,因為羽毛球學習階段的特點是肌肉記憶為主,所以時間間隔越長,訓練效果越差、養成習慣的時間就越長。所以在初級階段,一般時間充裕的家長,都會選擇一周練2次或2次以上。這樣至少能讓孩子在短期內肌肉的記憶不會消退。而遇到寒暑假這類的時間,那就是提高速度最快的階段,很多孩子在寒暑假時期可能會一下子提高很多個級別(畢竟一個暑假的訓練時間可能頂的上一年的訓練時間總數)。建議在初級階段,儘量多的參加訓練。
最後,希望在我們教練和家長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下,可以讓孩子的羽毛球之路茁壯的成長,使得孩子的童年時光健康快樂的度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6BxaG4BMH2_cNUgNr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