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答題技巧!2023高考必看100+個熱點!

2023-06-08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2023年高考地理答題技巧!2023高考必看100+個熱點!

2023年高考地理答題技巧!

我是來解題的

高考地理·做題技巧

Jiang Xin Di Li

小匠在此想要提醒各位考生

當你坐在考場裡面,你要時刻提醒自己

新情景

新設問

我是來解題的

我要窮盡圖文及設問信息

答案基於圖文及設問信息

高考四大能力要求

一、試卷構成

Jiang Xin Di Li

總所周知,高考地理試題是由選擇題和綜合題(部分省份有選考題)兩大部分構成。

因此高考地理試題的做題技巧方法是有所不同的:

1、做選擇題好比「打蛇」——要打「七寸」,即要抓住關鍵信息,一舉殲滅。

2、做綜合題則如「捕魚」——要會「撒網」,即全面且準確地獲取「得分點」。

下面重點談談高考地理的解題技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二、選擇題做題技巧

Jiang Xin Di Li

高考中,地理選擇題一般是 成組出現的,即以一段文字材料或圖表為背景,設計2-3道選擇題,背景材料往往是解題需要的已知條件或解題的指導語。

這樣的設計方式使各個試題相互關聯,考生答題時往往發生連鎖反應,一旦審題失誤或考慮欠妥,可能造成一組試題全錯,損失慘重,所以必須掌握必要的解題方法和技巧。

No.1選擇題的置疑特點

匠 心 地 理

命題者為了減少考試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試的 可信度區分度,命題時一定會考慮並提高選擇題的迷惑性。

概念混淆

在涉及概念的選擇題中,往往是 通過混淆相關概念,或利用考生對某些概念的模糊和片面認識來置惑誘錯。對於這類試題,考生必須加深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和比較,注重其內涵和外延。 匠心地理整理

【真題案例】

匠心地理 例如:2019年全國卷二

定勢誘惑

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思維定勢。受 習慣性思維的影響,很多考生很容易誤入圈套,掉下陷阱。解答這類試題時,要注意分析思維的科學性和全面性,要注意加強發散性思維的訓練。

【真題案例】

例如:2017年全國卷二

誤聯因果

選擇題中的因果關係有兩種:

題干與選項之間的因果關係。

選項本身具有的因果關係。

解答這類試題時,一定要搞清楚其因果關係是否正確。

如2017年海南卷:

根據題干時間提示,正確關聯因果!

【真題案例】

變式迷惑

這類選擇題主要是通過 變換試題的表現形式,如 圖文轉換、形式變換 通過新情境的干擾來增加試題的迷惑度。

【真題案例】

例如:2019年全國卷二

【真題案例】

例如:2016年全國卷二

無圖考圖

這類試題在近年的地理高考中比較常見,也是考生容易出錯的題目,要引起重視。

解答這類試題要求有較強的 空間想像能力,儘可能的還原材料反映的「圖」。

如2020年全國卷、的最後一個題組 圖解

【真題案例】

例如:2020年全國卷一

【真題案例】

例如:2020年全國卷三

隱含信息

這類試題的 關鍵信息往往 隱含在題干或地理圖表中,如果沒有把握住題干或圖表中的關鍵信息,必定導致答案錯誤。因此,解答這類試題要特別慎重,而且要注意檢查。 匠心地理整理

如2018年全國卷二,以澳門半島填海造陸為背景,考查人類活動對地貌的影響及地形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關鍵信息:丘陵、街道格局、街道名稱(文字與圖例都很關鍵)

前後矛盾(正誤同項

有些選項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組成,其中部分分句是正確的,也正因為如此,其迷惑度明顯增加,也很容易導致考生誤入陷阱,應特別注意檢查。

【真題案例】

例如:2016年全國卷二

支不符干

這類試題的迷惑度更大, 因為其選項本身往往是正確的,只是因為不符合題乾的要求而不能成為正確答案。

【真題案例】

例如:2020年全國卷三

新名詞、新術語干擾

在與時政地理有關或能反映地理研究新成果的試題中,往往會出現一些 新名詞、術語或陌生地名,而這些新名詞、術語或陌生地名增加了試題的迷惑度, 解答這類試題往往結合材料信息,運用排除法。

【真題案例】積雲

例如:2019年全國卷二

No.2選擇題解答的一般方法

匠 心 地 理

1.仔細審題

「仔細審題」是做好選擇題的關鍵,一旦審題出現偏誤,就會導致全盤皆錯。

第一,明確題目結構

選擇題包括題乾和題肢兩部分,「仔細審題」是指對題干與題肢要認真地加以審讀,搞清題干中的答題項、主幹語和條件限定語。

答題項是指答案包括的內容和項目。

主幹語是選項表述的直接對象。

條件限定語是對回答內容的各方面限定。

特別要關注題乾的「設問」,也就是「題眼」,它決定了選擇的方向。

第二,搞清基本信息

A. 明確試題要求和提示信息。

題干是選擇題的主體部分,由提供條件的疑問句或陳述句構成,長短不一,圖文並茂。理解題乾的關鍵指導語言,如「最多(少)的是」、「最合適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確的是」、「錯誤的是」等。 匠心地理整理

B. 明確試題意圖和提取對解題有用的信息。

全面分析題干內容和充分挖掘題目提供的條件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明示條件: 題干中附有明確的解題條件;

暗示條件: 多潛隱在題干提供的材料中;

限制性(或特定)條件: 在題干中出現的數量詞、方位詞或特定名詞等;

借用條件: 用同一事實的不同說法給出解題條件。

C.分析選項本身敘述的正確性。

選項敘述錯誤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誤為因果: 如「在副高控制下,長江中下游多雨」。

表述絕對化:如「迎風坡的降水一定多於背風坡」。

前後矛盾:如「衛星在大氣層中高速運轉能較好地散熱」。

概念混淆:如「海嶺、海溝等構造帶將地殼分為六大板塊」。

表述錯誤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區盛行下沉氣流」、「太陽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體、彗星、星際物質組成的天體系統」。

以偏概全,以點代面,舉例不當:如「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汛期出現在夏秋季節」。

D. 明確選項與題干之間的關係。

選項內容是否完全符合題干要求,尤其有的選項本身敘述是正確的,但與題干無關,對這種選項要特別注意。

2.認真篩選

「認真篩選」是指依據題乾的要求,從題肢與題乾的關係上對備選項進行認真推敲。

近年來,備選項的干擾性日益增強,需認真分析。一般來說,可以有這樣三次篩選:

第一次篩選,即「 排錯項」。在審清題肢的基礎上,排除有知識性錯誤、觀點錯誤的題 肢。

第二次篩選,即「 排異項」。常針對有多項條件限制的題型,雖然題肢觀點或內容本身正 確,但與題乾的規定性無關,這種試題選項的干擾性比較大,是否排除的唯一標準是「是否符合題意」。做好「第二次篩選」的關鍵是要仔細分析每個選項和題乾的聯繫,以題干給定的條件為「篩子」,對選項逐一進行篩選,檢查驗證,棄誤留正,得出正確答案。

第三次篩選,即「 選最符合題意項」。當一個小題出現兩項或兩項以上與題干有關聯的題肢時,這樣的選擇題往往難度較大。這時我們就要堅持「以干求肢」的解題原則,以題乾的規定性為準繩,逐一分析題肢,選出最能與之「掛鉤」的選項,即「最符合題意」的題肢,排除其餘相關但不相符的題肢。 匠心地理整理

3.果斷確定

相信直覺

第一感覺的正確率通常是比較高的。在仔細審題的前提下,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做出選擇後不要輕易改動,如果經過一番考慮後,仍然不能確定正確選項,就先選上一個最有可能的選項,然後打上問號,等做完全部試題後,再對有疑問的地方作重點檢查。

假如在檢查的時候還不能有把握地確定正確選項時,記住一條:「 別動了,就選一開始選的那個!」如果過分推敲,受心理暗示的影響,反而會懷疑正確的選項。

不要空題

當你實在確定不了正確選項的時候,就是閉著眼睛也要選一個,這樣做,正確的機率是 25%。

No.3選擇題審題注意事項

匠 心 地 理

(1) 注意題中的關鍵字詞

題中的關鍵字詞,是試題的「題眼」,需認真把握才能為正確解題打下基礎。

如試題的設問是「為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該城市應」,四個備選項中有「植樹種草,擴大綠化面積」,粗心的同學會認為該選項是正確的,因為擴大綠化面積確實可以改善城市環境,然而這些同學在解題時,並沒有很好地把握試題設問中「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中的「排放」二字,顯然擴大綠化面積並不能減少尾氣排放,只不過能降低尾氣排放造成的危害而已。

有時,粗心的同學會將 「此時」「該季節」「近年來」等看起來不太重要的信息忽視,從而在簡單的試題上栽跟頭。如試題的設問是「近年來,某地荒漠化面積顯著增加,其原因最可能是」,實際上「近年來」就是提示考生應選擇人為原因,因為一個地區的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在短時間內一般是不會變化的。

(2) 注意選擇正確項還是錯誤項

大多數情況下,試題要求考生選擇出其中的正確選項,但也有一些試題要求考生選擇出其中的錯誤選項。

如:江蘇地理試卷中有雙項選擇題這一題型,有的題目要求考生選擇出錯誤的兩項,但一些粗心的考生根據慣性思維選擇了正確的選項,從而出現相反的結果。

(3) 注意觀察和提取圖中的信息

地理試題離不開圖,正確提取圖中的信息是解題的基礎。

在試題給出的坐標圖中,有時命題者有意將不同坐標圖中的數值發生變化,不認真審題的考生就很容易在這方面出問題。

(4) 注意題組中各題之間的關係

地理選擇題多以題組的形式出現,這說明該題組中的各題並非獨立的,而是有著某種密切的聯繫,有時上題正好是解答下一題的重要條件。

如果審題時不能注意這一點,不能從全局的角度來審讀這一題組,而是將自己局限於某一題中,則常常會導致無法解題。與此相反,有些題組中還經常出現條件不斷變換的情況,解題時千萬不要將上題中的條件作為下一題的已知條件,否則極易受到干擾,最終得出錯誤的結論,所以解題時應將它們看作是一道道獨立的試題。

No.4選擇恰當的方法

Jiang Xin Di Li

1.直選法

一些試題往往考查考生對教材中 基礎知識的記憶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題時根據自身對知識的記憶情況,選擇出正確選項即可。

如:2017年全國卷二第三題。

【真題案例】

例如:2017年全國卷二

2.排除法

所謂排除法,就是在認真閱讀、分析題干所給條件的基礎上,對題目所給的四個選項逐一分析排除。解題時可先從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選項開始,然後把比較有把握的選項排除,直至最後剩下唯一的選項。 找准解題的關鍵點,根據這個關鍵點進行排除,不僅可以正確解題,也可大大節約寶貴的考試時間。

3.優選法

選擇題有時所給選項有一個以上甚至全部都符合題目要求,而試題又明確說明該題為單項選擇題,這時,考生切不可懷疑試題出了問題(尤其是高考試題),而應採用優選法,即從這幾個符合條件的選項中,找到最符合題意的或最佳的選項。

在做選擇題時,即使能快速得出答案,最好也對剩餘的選項進行分析,以免由於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錯誤,因為有時所選答案表述正確但並非是該題的最佳答案,此法與排除法有相近之處。

4.特例反證法

反證法是解答地理選擇題常用的方法之一。

所謂反證法,就是在解題時,並不是直接判斷某選項描述的正誤,而是 通過逆向思維,找出不符合選項描述的特例,進而來確定選項的錯誤,從而排除一個個障礙。

用特例反證法來解答的選擇題,在語言描述上一般較有特色,大多選項中會出現 「全」「都」「均」等語氣比較肯定的詞語。

5、因果聯繫法

地理事物和現象之間往往存在著明顯的因果關係,因此不少命題者據此編制出一系列 具有因果聯繫的選擇題

在解答這類選擇題時, 考生先要認真審題,分析出題干中的關鍵詞,找出題乾和選項之間的聯繫,然後就此探究現象的成因或追尋某種現象可能帶來的結果。

這種類型的選擇題,命題者往往會從以下幾個角度去設置障礙:

選項本身就是錯誤的,不符合科學性;

選項雖然正確,但選項和題干之間並不構成因果關係;

顛倒了因果關係,如要求選擇出題干中這一結果產生的原因,而給出的則是題干中內容會導致的結果。

6、圖文轉換法、圖解法

圖是地理學科的一大特色,在解題時,要注意適時地進行 圖文轉換,使題中所給的圖(或文)信息朝我們比較熟悉的文(或圖)去轉換,這將極大地 提高解題效率。

如:2019年、2020年全國卷三

【真題案例】

7、比較法

有時為了 考查對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綜合評價與對比分析能力,設計兩個區域地理事物或現象比較相似的,如對地形、氣候、水文等進行比較。

在解答時首先應認真審題,明確題干所涉及的地理事物或現象的本質特徵,從相關的角度仔細比較找出其異同點,結合題干要求,整合做出判斷。

【真題案例】

如:2016年全國卷一,與景德鎮相比,20世紀80年代佛山瓷業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真題案例】

再如:2020年全國卷一, 與傳統的打壩淤地工程相比,治溝造地更加關注?

8、精確計算與估算法

地理學習中會遇到不少的計算問題,如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比例尺和實際距離的計算、氣溫的計算等,計算類選擇題經常會在試題中出現。

在解答這類題時,先要看清題目的要求,然後結合有關計算公式,進行計算,最後在備選項中找出與計算結果一致的選項即可。但 地理計算並不是考數學,重在方法,許多數據和角度都是特殊情況,計算過程並不複雜。

9、排序法

地理事物或現象按其分布的位置、範圍等特徵,會有一定的序列分布, 對其某一特徵按某一規律排序是考題中經常會出現的情況,對此同學們 一定要分析清楚事物或現象的發展或分布規律,逐一進行排序。

10、同意相溶法

單項選擇題只要求選出一個正確選項,因此在備選的四個選項中,只要能夠確定其中某兩項或三項的含義是相同或相近的,就可把它們先溶解掉(即去掉),這樣就可大幅度地減小選擇的難度,甚至直接得出答案。

11、瞻前顧後、前呼後應法

多問組合型試題注意前後題目的相互印證。因為該類題目一般是在呈現一張信息量豐富的圖表或信息量較大的材料的基礎上,設計若干個相關問題,其中存在前邊的題目可能成為後邊題目的條件,也可能存在後邊的題目成為前邊題目的信息等,其綜合性特彆強,著重考查分析問題的綜合能力,在解題時應注意宏觀本組全部題目,前後簡單分析,特別是對於第一個題目難以拿下時, 考慮一下後邊的題目是否與前邊的題目之間存在一定關係。

12、逆向思維法

當我們看到一道試題涉及面較廣,或者是感到無從下手的時候,不妨先假定某一選項是正確的,然後把它放到條件中去檢驗,進而逐一排除或確定。

13、分析推理法

對於高考來說,絕大多數試題都需要分析和推理,而且這類題目 一般知識跨度大,綜合性強,能力要求高。

這些試題選項與題干之間知識轉換的環節往往較多,不管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有可能遇到這類試題。此外, 根據地理事象之間的因果聯繫,通過由因導果或由果溯因來進行因果推理。

No.5選擇題常見題型

Jiang Xin Di Li

題型一:計算型選擇題

題型特徵:

地理計算與單純的數字計算不完全等同,它不僅需要一定的數學基礎,還要求能把握其內在的地理原理和規律,即能夠運用已有的地理知識,通過數學計算得出結論。

對於各類地理計算,同學們首先要掌握相應的地理知識、地理原理,其次要多練習,只有熟悉各種題型才能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答題技巧:

結合地理原理,運用計算公式來完成計算。

題型二:等值線型選擇題

題型特徵:

在等值線圖上根據等值線數值大小、排列方向、形狀變化、疏密程度等判斷地理事物變化的急緩、遞變的方向及分布的特點。

等值線圖是將大量的文字內容,包括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徵、形成原因及內在規律等以圖形的形式表示出來,既科學嚴謹又簡明扼要。

答題技巧:

解答等值線判讀型選擇題的前提是掌握等值線圖的判讀方法: 找出等值線的數值變化幅度看疏密情況看等值線封閉與否等值線走向特點。

如等溫線圖讀出氣溫值各地溫差大小高(低)溫中心分析影響氣溫的主要因素等,等降水量線圖讀出降水量約數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乾旱)中心影響降水的主要原因等。

總之,等值線的判斷一般需掌握「五讀」,即讀 延伸方向、密度、極值、彎曲及局部小範圍的閉合等。

題型三:地理圖象解讀型選擇題

題型特徵:

地理圖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是地理試題展示地理信息的重要平台,也是考查同學們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方式。

答題技巧:

先讀圖名。

細辨圖例。

挖掘信息。前兩點是該步驟的前提,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圖表分析的關鍵,也是解題的歸宿。

題型四:地理坐標圖解讀型選擇題

題型特徵:

坐標圖是採用數字坐標形式來表示多項地理要素的地理信息圖象。

坐標圖有二維坐標(平面直角坐標)圖、三維坐標圖和多維坐標圖。

二維坐標圖用橫、縱坐標分別代表兩個地理要素,坐標中的點、線等內容表示兩者之間的關係,能夠簡明地反映地理要素的時空變化規律。根據點和線的不同,二維坐標圖可分為折線圖、曲線圖、柱狀圖和點狀圖等。

三維坐標圖是用三維空間反映三個地理要素之間的關係,或將三個地理要素統一放在一個平面內,最常見的多維坐標圖是平面正三角形坐標圖。

多維坐標圖是根據坐標的一般原理,將眾多具有並列關係的信息反映在一幅圖上,常見的有雷達統計圖、風玫瑰圖等。

答題技巧:

解讀坐標圖, 首先要能正確判讀、理解坐標系統中各坐標的具體含義,讀清坐標軸上的地理事物名稱、單位、尺度等,明確該圖反映了哪兩個或幾個地理事物之間的關係,思考橫坐標與縱坐標所反映的內容之間的關係; 其次要正確讀取坐標圖的有關數值及其變化趨勢,準確判讀出各坐標對應的時間與數值;同時特別要注意峰值和谷值,分析數值的谷峰變化與地理事物的相關性。

解讀坐標圖,可靈活採用以下方法:

坐標圖上的點、線(折線、曲線)、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數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發展變化趨勢。一般來說,線狀圖側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時間或空間分布規律,如「海洋表層鹽度的緯度分布圖」中的鹽度曲線就表示了海洋表層鹽度的緯度分布規律;柱狀圖側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絕對數量,如「某地年降水量的變化圖」中的降水柱就表示了各月降水量的數值大小。 匠心地理整理

解讀坐標圖時,與相關地理圖象對照,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更容易挖掘圖象所蘊含的地理規律。如解讀「洋流分布圖」可與「氣壓帶和風帶圖」對照,解讀「理想大陸自然帶模式圖」可與「氣壓帶和風帶圖」、「世界洋流模式圖」對照。

要重視對地理圖象內容的綜合分析。如鋼鐵工業的布局不但與原料、燃料緊密相關,也與交通、科學技術、勞動力等因素相關。綜合分析,可以全面地認識地理事物,深刻理解地理內涵。

解讀坐標圖,不能忽視圖上的定量信息,要看清橫、縱坐標單位數值;不僅要注意圖象中地理事物多少、強弱、增減的變化,還要進一步區分出發展階段、增減趨勢和程度的不同。

題型五:因果型選擇題

題型特徵:

該類選擇題的重要特徵是題干與選項之間存在著因果關係。

特徵之一由因求果:題干為原因或條件,選項為結果;

第二特徵由果推因:題干為結果,選項為原因或條件。

答題技巧:

解答該類試題時要充分調動所學知識及題目提供信息,熟練把握知識之間內在聯繫與因果關係,運用直選法、邏輯推理法或逆向思維法得出結論。

直選法: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可以直接選出來。多考查基礎知識,注意必須看完所有的選項再選擇。

邏輯推理法:根據題干提供條件,判斷某種事物是否具有某種性質或結果,需要進行邏輯推理或運算逐步得出正確的結論。 匠心地理整理

逆向思維法:即由結論推已知,亦稱倒推法。

題型六:正誤型選擇題

題型特徵:

判斷正誤是該題型最主要的考核目的。該類試題的題干中往往有「是」、「不是」、「正確的是」、「不正確的是」等,這類選擇題一般是基礎知識測試題。

答題技巧:

解題時要認真閱讀各選項,充分調動和運用所學基本知識和基本規律進行判斷,切忌想當然,或只看了一個熟悉的選項而不顧其他選項。

題型七:比較排序型選擇題

題型特徵:

比較型選擇題是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地理事物作為題干,要求經過比較指出各地理事物之間的共同點或不同點,主要考查考生對相關地理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比較分析能力。

比較型選擇題可以考查考生對地理事物認識的深度、廣度和清晰度。考查考生通過橫向、縱向比較加深對地理事物的理解。

排序型選擇題一般是指把地理事物按時間或空間分布排序的一類選擇題。這類選擇題要 求理解地理事象的時間和空間分布規律,然後按照題乾的要求進行排序。

排序型選擇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地理事象的時間和空間定位能力、比較分析能力。可以是對某一事物和現象的分布進行確認,也可以是對某一組事物或現象的分布進行確認。

答題技巧:

解答比較型選擇題的關鍵是要善於利用比較法進行不同地理事物之間相似性和差異性的比較。

首先要對各個獨立現象進行分析、歸納和概括,找出它們的共性和個性。

其次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整合,一般備選項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沒有的,因此同學們在做題時要注意辨別這些備選項表述的正誤,這是較高層次的能力要求。

解答排序型選擇題時,要注意抓住關鍵詞語,結合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出現的相對位置來推理它們的位置關係,重在比較判斷再排序。

題型八:最佳型選擇題

題型特徵:

題干中往往含有「最」這個關鍵字,即在給出的選項中找出最佳的或是最合適的選項。所給選項往往與題干都有聯繫,但聯繫最為密切的或最為合理的選項只有一項。

答題技巧:

這樣的題型四個選項可能都與題干相關, 匠心地理整理 做題時要通過比較優化並抓住關鍵字「最」,仔細斟酌每個選項,切忌粗心大意,看到有相關的選項就盲目作答。

題型九:組合型選擇題

題型特徵:

該類選擇題的選擇項由一個或一個以上組成,是多項選擇題變成單項選擇題的一種主要形式,往往比其他類型的選擇題要複雜一些。

答題技巧:

從選項入手,找准一個或多個正確或錯誤選項,排除1-3個選項。各項都有的不用判斷;在選項中出現多的經常為正確敘述,也可先不判斷其正誤;注意一下長短項。

具體做題時經常用到下列方法:直選法、排除法、邏輯推理法。

三、主觀題做題技巧

Jiang Xin Di Li

No.1重在審題

Jiang Xin Di Li

窮盡圖和材料中的一切信息

(1)審文——明確限制條件,確定答題方向。

一審題干

二審材料

三審題分

(2)析圖——提取圖上的有效信息。

看圖例,看圖的性質(坐標圖、柱狀圖、地形圖等)

(3) 審題干:注意分析題目中「句子」的成分,找出「中心詞」、「修飾詞」。

找「主語(中心詞)」 ——確定題中主題,認定答題方向

找「定語(修飾詞)」 ——鎖定限定條件,找出目標項,如限定的時刻季節月份和地理空間

找「動詞(指令詞)」 ——確定作答方式

找「連詞」 —看看要你回答幾個問題?此問題的分值是多少,根據分值確定要點個數也就是分析解題條件,確定思維方向

(1) 明示條件(顯性)

(2) 暗示條件(隱性)

(3) 多重條件(兩個或以上條件)

(4) 限定條件:數量詞、方位詞、程度

No.2做題步驟

Jiang Xin Di Li

第一步: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明確試題要求和意圖。對任何題型的圖文材料,都應有兩次提取信息(即要兩次審題) 第一次:提取信息,進行信息轉化(找出問題的實質——考什麼)。

第二步:結合選擇題的題干、綜合題的設問再次提取信息,發現材料與題目之間的聯繫。

第三步:根據試題情境和設問要求等,確定描述的思路(列模板),要全面、想的全。

第四步:組織語言,全面簡潔、準確科學、邏輯清晰地加以描述,有條理、答得精。

整語言(地理術語、要點順序)要求做到:

1. 要點全面:不遺漏、無多餘

2. 順序合理:先主要後次要;先自然後人文

3. 富有邏輯:先因後果、有理有據

4. 點面結合:提出論點、結合實際

5. 地理術語:使用地理專業詞語-地理名詞

6. 簡潔精鍊:不囉嗦、不重複

7. 書寫工整:格式整齊,不塗畫

8. 格式整齊:編「序號」或用「分號」(分點作答)

一定切忌!

1. 針對一點,反覆囉嗦

2. 違背地理原理

3. 違背該地狀況

4. 違背地理事物情況

5. 「口頭語」、「大白話」

6. 書寫凌亂,字體潦草

No.3作答時注意以下關係

匠 心 地 理

(1)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關係

原因的分析,一定要注意因果關係,層層遞進,追根溯源。

(2)具體答案與模糊答案的關係

對於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響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況下儘量迴避、少寫。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3)答多與答少的關係

對於自己確信無誤的部分要準確、有條理的書寫,做到「踩點」準確,語言精到、簡潔、條理分明;但對於自己把握不準的部分堅持多寫些內容、多分幾個點、多用地理語言。

(4) 主要答案與次要答案的關係

在原因分析、區位因素分析類問題中,儘量抓住主要方面。

(5) 課本語言和日常用語的關係

組織語言時,要儘量用課本語言,這是任何參考答案都推翻不了的標準答案。

注意:在不特殊指明的情況下:

(1)回答成因或因素類問題都要往兩個方面去想,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為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氣候(光熱水)、河流、土壤、水源、洋流、植被、資源(原料)、能源(燃料)、土地、氣壓帶和風帶等。

人文因素包括人口、市場、交通、勞力、技術、政策、資金、工農業基礎、歷史。

(2)回答意義影響類問題時,應當注意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作答。

(3)回答條件分析類問題時,注意應答出有利條件以及不利條件。

(4)回答評價類問題時,從對自然、社會、經濟的發展三方面綜合分析。

(5)區位問題。工業、農業、城市、商業、交通區位問題分析從自然和人文社會兩方面分析。

(6)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義。應該圍繞經濟、生態、政治和戰略四個方面宏觀把握。

(7)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技術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

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途徑

Jiang Xin Di Li

1

要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點

針對信息的形式和特點對其進行概括和整合, 匠心地理整理 並分析信息的空間、屬性和時間等特徵,明確試題的要求是定性描述還是定量分析、是判斷還是推理、是演繹還是歸納、是比較還是綜合等,進而明確試題考查的內容和意圖。

2

掌握獲取信息的途徑和解讀方法

解讀文字材料要注意從中提取關鍵的詞語,對解題起提示性作用的詞語最好能做上記號。解讀圖表信息時要遵循各種圖表的解讀方法和技巧,一般來說解讀圖表信息時可以按照:明確「圖名」—關注「圖邊」—分析「圖中」的步驟。

3

做好必要的知識儲備

在平時複習時一定要重視主幹知識的複習,構建地理學科知識體系,儲備豐富的知識。

4

加強遷移能力的培養

平時複習時要加強對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通過重組知識網絡,構建知識的內在聯繫,將所學知識進行縱、橫向的串聯、比較、發散、遷移、升華、深入理解、拓展思維,提高知識的遷移能力。

5

加強能力的專項訓練

逐步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基本步驟是:

審材料

析圖像

讀設問

提信息

找關鍵

解題意

調原理

2023年高考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最後的衝刺階段

一起來看下 100+個熱點

新高考試題歷經多年積累,試題不再迴避熱點,而是直接面對熱點,從2022 年高考命題立意來看,2023 年命題將延續這一風格,我們在引導課堂教學與日常學習過程中,需要有意識地關注現實熱點和生產生活實踐。

高考試題往往聚焦時代重大現實問題、關鍵歷史事件、社會熱點話題、科技前沿進步、偉大建設成就等,往往通過情境串聯地理知識,引導學生思考,提升地理學科素養,著重考查學生的家國情懷、奮鬥精神、責任擔當、理想信念,以及美育、體育、勞動等領域的道德品質。

沈洪健地理工作室團隊成員收集整理2023地理備考熱點,多次打磨審核,在此分享交流。

  • 張川: 武漢城市圈;15分鐘養老服務圈
  • 夏偉瑄: 福鼎白茶與鄉村振興;「一帶一路」之梅萊格大壩
  • 蘇婷: 「一帶一路」中國基建之中老鐵路;新能源產業——光伏農業
  • 李敏: 南繁;耕地非糧化
  • 馬翔凌: 北溪管道被炸事件
  • 方躍媛: 土耳其地震;上堡梯田入選世界灌溉遺產工程
  • 萬敏: 2023年1月巴西玉米輸華走廊正式打通;北極事務
  • 陳曉: C919試飛;西喉門公鐵大橋
  • 李兆林: 鄉村振興之鄉村合理規劃問題;白令海峽(美俄地緣關係)
  • 趙江艷: 長江流域旱情;中醫藥材
  • 羅棋仁: 全國土壤普查;數字中國建設
  • 馮汝艷: 變農業碳票為農民鈔票;大同對接大灣區產業構建
  • 王海燕/楊喻舒: 碳達峰與碳中和;東數西算
  • 吳春艷: 西伯利亞凍土層融化;我國渤海再獲億噸級油氣大發現
  • 何冬梅: 廣東省常住人口40年來首次負增長;華北地區地下水位總體回升
  • 劉楠: 工業上樓;國家生態安全建設
  • 馬秒: 廊下蘑菇小鎮;「網際網路+」打開就業新空間
  • 張悅: 火山噴發、森林火災
  • 韓家佳: 河南3月雷打雪;賽里木湖冰泡景觀
  • 肖順云: 海南全島封關運作;多年生水稻
  • 緱曉婷: 口岸經濟;新型消費
  • 彭升: 大數據中心;昆明氫能源
  • 趙藝聰: 泄風、布拉風、乾熱風;武漢春季雷雨天氣
  • 奎紅艷: 北斗衛星導航;嫦娥探月
  • 黃鈺淳: 俄烏衝突對糧食安全的影響;鄱陽湖水位創歷史新低
  • 楊小平: 庫布其治沙已獲終身成就獎;升級光伏治沙 、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
  • 鄒代花: 海洋牧場;2022年鄱陽湖水位變化
  • 譚月梅: 滇藏鐵路麗香段最後一個隧道——哈巴雪山隧道;江蘇東台市——條子泥濕地
  • 李海燕: 福廈高鐵;高溫熱害
  • 吳有昌: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白鶴灘水電站
  • 楊潔: 世界濕地日;世界動力電池大會
  • 張瓊輝: 東數西算;深地工程
  • 胡玲: 北京沙塵暴;極地渦旋與寒流
  • 胡茜茜: 我國糧食創新高;黃河三角洲濕地
  • 王發兵: 中國人口負增長;中巴糧食貿易
  • 郭平林: 碳達峰與碳中和
  • 方興富: 中國航母建造
  • 宗偉: 芬蘭加入北約
  • 鄭權: 海洋經濟
  • 王燕: 和若鐵路;平陸運河
  • 趙祖平: 生物與環境;市場競爭力
  • 甘雯: 中巴關係與發展
  • 羅平: 電動汽車;長江禁漁十年
  • 劉倩: 太空育種;江西上堡梯田申遺
  • 何滋: 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全線貫通;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
  • 解佳睿: 新型儲能;中國人口負增長
  • 劉元會: 國產榴槤;我國糧食新創造
  • 羅靈: 沙伊和解;蒙古沙塵暴
  • 李選昌: 「一帶一路」十周年與中非合作;中東關係新進展
  • 楊雪姣: 卡福廈高鐵—世界首座無砟軌道跨海大跨斜拉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生態保護
  • 許屹於: 中國國家公園;寶島台灣
  • 文炳芳: 世界動力電池大會;我國海上風電機世界第一
  • 向攀: 特色農業;糧食安全
  • 王燕: 植物工廠;頁岩氣
  • 李嶸: 新能源汽車發展;上海貨櫃吞吐量連續第13年蟬聯全球第一
  • 胡穎: 卡達世界盃;南極科考
  • 湯艷欽: 中國國家公園;寶島台灣
  • 孫麗芳: 巴基斯坦的洪災; 鄂爾多斯人均GDP居全國首位
  • 程春容: 中國首個深遠海浮式風力發電站出海;北溪管道泄露

綜合自沈洪健地理工作室、匠心地理等

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5aa94732d08741f1ff5acf639b7cd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