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複習貼心攻略:老師、學生、家長,請各司其職

2023-06-19     校長傳媒

原標題:期末複習貼心攻略:老師、學生、家長,請各司其職

進入期末複習階段

恰當的複習方法

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

而且能使學習內容掌握得更加紮實

在這段時間裡

老師應該如何輔導學生?

學生應該怎樣複習?

家長又能為孩子做些什麼呢?

好師妹已整理好「乾貨」

一起用起來吧——

教師篇

好的複習課就像一篇優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一種精神上的享受。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必須優化複習課教學方法。

1.複習課須按步驟操作

讓學生回憶所學的主要內容,並讓學生進行討論、口述。回憶,就是學生將過去學過的舊知識不斷提取再現的過程。回憶是複習課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看課題回憶所學的知識,看課本目錄回憶單元知識。

複習開始時,先向學生說明複習的內容和要求,然後引導學生回憶。回憶時,可先粗後細,並讓學生進行充分討論,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口述,或出示有關複習提綱,引導學生進行系統地回憶。

"梳」是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歸納,幫助學生釐清知識線,分清解題思路,弄清各種解題方法聯繫的過程。根據學生的回憶,引導學生進行從點到線、由線及面的總結,做到以一點或一題串一線、聯一面,特別要注意知識間縱橫向聯繫和比較,構建知識網絡。

教會學生歸納、總結的方法。在幫助學生釐清知識脈絡時,可以根據複習內容、教學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項、分步進行整理。

"梳」的過程是梳理、溝通的過程,是將所學知識前後貫通,把知識進行泛化的過程,是複習課的鮮明特徵。

對單元中的重點內容和學生中的疑難作進一步的分析,幫助學生解決重點、難點和疑點,從而使學生全面、準確地掌握教材內容,加深理解。這一環節重在設疑、答疑和析疑上。

如內容較多時,可以分類、分專項進行分析、對比。

選擇有針對性、典型性、啟發性和系統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做練習。通過練習,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練習時,可通過題組的形式呈現練習內容。

練習內容要注意算理、規律或知識技能、知識的縱橫聯繫,抓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做到舉一反三,使學生通過練習不斷受到啟發,在練習中進一步形成知識結構。

在練習設計中,可通過典型多樣的練習,幫助學生系統整理知識。

讓學生對複習的結果進行檢測、評價與反饋。教育心理學十分重視教學評價與反饋,認為通過教學評價會給予學生一種成功的體驗或緊迫感,從而強化或激勵學生好好學習,同時通過及時地反饋和調控,改進學生學習方法。

複習完成時,可選取數量適當的題目進行當堂檢測。

2.優化複習方法

以學生為主

複習過程是一個信息交流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材是客體,教師是媒介,教師起著溝通學生與教材的作用。複習中切忌喧賓奪主,不要以教師的講代替學生的學,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由配角變為主角,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以課本為主

期末複習知識點多,覆蓋面廣,複習時既要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又要靈活地運用基礎知識去解決問題,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點。

因此,複習過程就要扎紮實實地抓好課本知識點,把課本與資料有機結合起來,使之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以課內為主

要將問題儘量在課堂上解決,上課前要認真做好課前準備,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合理安排講練時間,總結出規律,做到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

學生通過教師講、自己練,有常學常新之感,真正達到溫故而知新之效。

以精講精練為

複習課應充分體現「有講有練,精講精練,邊講邊練,避免重複機械練習」原則。在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機會,練的內容要「全」,練的習題要「精」,做的方法要「活」,訓練循序漸進,提高效率,由淺入深,重點引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實現觸類旁通。

小節練習抓基礎,單元練習抓重點,全面練習抓綜合。精練能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在考場上靈活應變,巧能升華,臨陣不亂,沉著應戰,克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誤。

學 生 篇

期末複習階段,複習方法同樣很重要,但是不同的學生也要具體根據自己的特點去複習,因此複習方式也要隨之變化。

1.做好複習計劃

統籌期末複習總體情況,按學科劃分、歸類,再根據自己的能力情況做計劃。背誦、聽寫類的可以安排在課間和同學一起進行;朗讀可以安排在早晨進行。如此,規劃出一個比較科學的複習計劃,那麼各科目的複習也就迎刃而解了。

2.杜絕不良學習習慣

比如看電視寫作業、聽音樂寫作業等,這樣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降低學習效率。

3.幾種巧妙的複習方法

番茄時間法

能不能看得進書不在於看多久,而在於有多專注。手機、社交都可能分散注意力。

使用番茄時間法,以25分鐘為單位,強迫自己至少保持25分鐘高度集中注意力,之後休息五分鐘。番茄時間法就是一個訓練,從25分鐘的專注做起,逐漸升級到保持一小時、一上午的專注,這樣看書也會更有效率。

思維導圖

複習要重視背誦,背誦的關鍵在於框架。尤其涉及背誦量很大時,只默讀或者只背誦其實都是不夠的,還需要最終落實在紙上,在檢查背誦效果時用思維導圖法。

每個詞畫一個思維導圖出來,不僅能節省時間,還能把知識點和框架在頭腦里又梳理一遍,從而提高背誦的效率。

任務分解法

根據一定的原則,把要完成的整體複習工作分解成若干個小任務,再把小任務分解成更小的單元任務,然後逐個擊破,這樣更容易完成複習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每天在完成既定任務後可以給自己一點獎勵,以激發學習動力,複習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及時複習法

人們對於剛學過的東西,總是一開始忘得快,過一段時間就逐漸減慢。每天從學校回來都學了一些新東西,要先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複習之後再做作業。

每天晚上睡覺前想一想:「我今天都學了什麼?」然後在頭腦里把這些東西過一遍。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可以讓家長來提問,比如「今天的語文課都學了什麼?」孩子回答後,再進一步詢問。比如孩子說學了兩個生字,就可以說:「這兩個字是怎麼寫的,寫給媽媽看好嗎?」孩子不會寫的話,就可以鼓勵他再去看看書,然後寫出來。如果不及時複習,時間一長孩子就忘記了,許多內容最後集中到一小段時間複習,效果自然不好。

分散複習法

如果有60分鐘的複習內容,同學們應該一下子複習完呢,還是分成幾段間隔複習呢?

心理學家很早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實驗,實驗的結果表明:分散複習要比長時間的集中複習效果好。對於孩子來說,其身心發育的特點也要求採用分散複習的方式。所以,不妨每次複習20分鐘,中間休息之後再複習,這樣就不會疲勞,複習的效果也會更好。

交叉複習法

當我們同時面臨幾門課程的複習任務時,最好採用交叉複習的方式,即這10分鐘複習語文,休息後換成數學,再之後又換成別的科目,這樣複習的好處是不會使我們產生厭倦心理。

讀寫結合法

加大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複習力度,做到溫故而知新。充分利用點滴的時間,爭取多記幾個公式,多背一篇課文,多溫習一遍老師講的重點。

查漏補缺法

在對知識點進行梳理的時候抓住重難點,還可以把平時作業中所出現的錯誤再分析,確保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家長篇

學生的複習工作少不了家長們的配合與支持。孩子回家以後,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營造一個更加有利於孩子學習的環境,以便讓孩子能夠更加集中精力進行複習。

1.克服幾種不良習慣

做難題

有些家長覺得複習就是做題,難度越大越好,其實不然。做難題至少有三方面的負面影響:

一是影響孩子的自信,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自己嚇唬自己。

二是會打亂孩子的思路,知識是成體系的,理解了才能運用。

三是會耗費大量精力,使孩子得不到適當的休息。

疲勞戰

有些家長讓孩子在複習時拚命抓緊時間,可謂是分秒必爭,甚至挑燈夜戰,這很有可能使孩子陷入身心疲勞狀態,還會影響孩子的思維。

看弱點

有些孩子平時覺得自己還可以,但到考前幾天,開始大量發現自己的弱點:這些單詞怎麼沒印象,這個題還不會做……於是便重新開始複習,一旦考試必然大腦亂作一團,原來會的知識也記不起來了。

所以,在考前無論發現了什麼弱點,都要提醒孩子不要過多地去想,要有一個平常心:現在是複習已掌握知識的時候,而不是再學習新知識的時候。

2.創造良好學習環境

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以便讓孩子集中精力複習。有些孩子喜歡一邊玩一邊複習,為了幫助他們改掉這個壞習慣,家長應該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在孩子努力複習的時候,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看電視。如果孩子在看書,家長們也不妨拿起報紙或書本與孩子一起「充電」,如此可以創造出一種熱愛學習的家庭氛圍。

3.制定合理作息時間

平時吃什麼,就繼續吃什麼。一旦打亂了孩子的飲食習慣,很有可能造成腸胃不適。如果孩子有特殊的身體情況,比如感冒,家長可以多做一些蔬菜湯;比如孩子睡眠不好,家長可以熬一些寧神靜心的湯羹。

關於作息,充足的睡眠一定要保證。如果孩子為了拉長學習時間而犧牲寶貴的睡眠時間的話,那麼就很可能影響第二天的注意力和集中力。讓孩子明確什麼時候可以盡情地玩,什麼時候必須專心學習,養成勞逸結合的好習慣。

4.不指責、不抱怨

有的家長如果看到孩子犯了一些低級的錯誤,就會無比得焦躁、著急,相信孩子的壓力並不比家長小,而且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調整自己的心態。父母一些負面的評價不僅不會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甚至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如果發現孩子的學習方法有問題,家長切記不可過分指責,當務之急是想辦法幫助孩子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在孩子面前,也不要抱怨老師的不妥,以免刺激孩子的厭學心理。

5.萬萬不可代替孩子

當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時,與其直接給出結果,不如用循序漸進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找出答案。很多時候,孩子無法解答一道題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沒有充分理解題目的意思。

通過這種方法,孩子學到的就不僅僅是一個答案,而是找出答案的解題方法和思維方式。

文章轉自|中國教育報好老師(根據 河南教師、貴州教育發布、童心語文等綜合整理)

延伸閱讀:

超實用的期末複習方法請查收(家長必讀)

期末複習的幾個不良習慣和有效複習方法,一定要告訴孩子!

資深班主任:期末複習,送家長和孩子幾個好建議,助力考個好成績!

李希貴:讓孩子回歸內動力,必須讓學習「有意思、有意義、有可能」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5914cbab89bfc338420481fe9fe3d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