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服務民營經濟的水平,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4-01-12   中國商界雜誌

原標題:提升服務民營經濟的水平,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民營經濟為我國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90%以上的市場主體數量。具有「五六七八九」特徵的民營經濟不僅關乎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在,更關乎未來,民營經濟的發展態勢和相關政策備受關注。國家發改委近日在民營經濟發軔地之一的福建晉江,召開創新發展「晉江經驗」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釋放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積極信號。

以晉江經驗為引領,創新發展晉江經驗。晉江潮湧,民營經濟發展逐浪高。晉江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縣域發展之路,用全省1/200的土地創造1/16的GDP,民營經濟產值超8000億元。晉江民企對當地稅收、GDP、研發、就業等貢獻均超過95%,突破了全國民營經濟「五六七八九」數值的比例,為全國做了極好的示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提出,不斷創新和發展「晉江經驗」。各地應當以「晉江經驗」為引領,始終把民營企業家當自己人,當好民企的「引路人、推車手、服務員」,鼓勵和引導民企緊咬實體經濟發展不放鬆,因勢謀變用創新促發展。

政企攜手,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需要政府用政策用心呵護,為民企把准脈、診明因、下對方。政府部門要傾聽民企的心聲,對於民企合理訴求,應抓緊推動解決。對於宏觀調控層面的建議,應認真研究論證,視情完善或出台相關政策。確保政策操作性強、能落地,效果讓企業看得見、摸得著。但民企不能只依靠政府助力,應在政府助力下,自強奮進、苦練內功,自覺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當前,國際環境複雜嚴峻,國內經濟持續恢復發展仍有一些「堵點」,此時特別需要民企發揮創業精神,不怕吃苦、敢於和勇於創新,積極轉型發展,通過政企合作,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優化環境搶抓機遇,問計民企提振信心。當前,我國民營經濟遇到的困難,既有錯綜複雜的內外部環境的影響,也有民企自身發展面臨的挑戰。但國家已為民營經濟營造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確保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現在有的民企還未翻越「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十分需要更精準的政策支持。對此,政府不斷用「加法」惠企增效,用「減法」助企降本減負,用「乘法」引導企業轉型升級,一定會助力民企輕裝前行、大膽發展。民企要搶抓機遇,奮力挺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賽道,進一步穩定預期、提振信心、推動發展。

民營經濟區域協同,激發民企發展活力。近年,區域一體化過程中,民企既是受益者也是推動者。如:長三角企業家聯盟聚力產業協同發展,先後成立了智慧零售等9個產業鏈聯盟,取得顯著成效。民營經濟區域協同發展,加強產業分工協作,推動產業合理布局,促進產業互動融合。合力突破行政區劃局限,共同構建泛區域、跨學科、強關聯、高強度的協同創新網絡,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共同推進企業登記及許可、對外貿易許可、企業投資項目審批等方面實現「聯盟通辦」模式,為民企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民企要乘著區域「一體化」的東風快速發展,使區域內民營經濟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

總之,黨和國家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健康發展的大政方針是一以貫之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久之策。各地要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提升服務民營經濟的水平,下大力氣築牢法治保障、優化發展環境、解決突出問題、搞好區域協同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推動民營經濟駛上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譜寫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胡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