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個話題:為什麼人越長大,話越變少了?
高贊回答說:因為吃夠了說錯話的虧。
的確是這樣,人生有時遭遇麻煩事,碰到毫無預料的關係破裂,初期以為緣分使然,到後來回憶才發現,都是當初沒管住嘴造成的。
人與人交往,最重要的便是要懂得: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聰明的人,都懂得不在別人說這3件事時「多嘴」。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身邊處戀愛中的人,總是忍不住將自己的感情狀況,講給身邊的朋友聽。
尤其是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
我有個朋友林開,我們是有著15年交情的好朋友,從高中時期那一次情竇初開起,她最喜歡與我分享的,就是自己的感情波動。
初談戀愛時,男友的一顰一笑,送來的小禮物,都會激發起她的分享欲。
難過時也是一樣。
記得有天,她突然打來語音電話,傾訴男友對她的不理睬。
「我今天給他發了20條消息,他竟然一條也沒回我。」
「上次我說喜歡的圍巾,他說生日時候給我買,也一直都沒買。」
話匣子一旦打開,就像倒豆子一樣劈里啪啦,似乎要將這幾個月遭受的委屈盡數發泄。
雖然每次,話題都會回歸於一句:
「你說他到底愛不愛我啊?」
那時我還不懂愛,理智地幫她分析:
「不回消息要麼對你沒時間,要麼對你沒興趣。」
「連你說的話都記不住,答應的又不兌現,那肯定是不愛了。」
只是萬萬沒想到,我的一番激情輸出並沒有將她從失落中帶出來,反倒加深了她對這份感情的不信任。
以至於在後來每次和男友發生爭吵時,都會拿我擋槍,說「你看誰誰誰都知道,你就是不愛我了。」
那段時間,我真是里外不是人。
後來,聽的話多了,經歷類似的場景多了後,我才明白:
原來對方向你傾訴感情問題,大部分時候不是想要一個解決方案,她只是想要一個垃圾桶罷了。
人世間的感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外人沒有資格橫插一腳。
從那之後,再面對她的傾訴,我也只是沉默地聽著,偶爾地附和,再也不敢隨便出主意了。
我知道了,長期親密接觸的兩個人,本身之間就有一種聯結。
即便你們過往關係再好,也抵不過他和對方的感情,以及之間的利益聯結。
成年人的分寸感,就是在面對這種問題時,存在一種點到為止的默契。
他說他的,你聽你的。
不多嘴插話,不亂出主意。
才是一個成年人的處世之道。
最近這些年,吐槽工作不好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前些天看到一個帖子:遇到總向你抱怨工作不好的人時,該怎麼辦?
有人回答說:隨便回復兩句就好了。
為什麼呢?
因為她的朋友,會經常性跟她說自己要離職,說工作怎麼不好,同事怎麼不好。
說得多了,每次又都是同一話題,聽得她很不耐煩。
一開始她還會幫忙出主意:想辭職可以先投投簡歷試試水,看看自己在市場上的價值,不要裸辭。
到後來發現,她這樣的說法,非但不能滅火,反而會拱火,令對方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其實有時候,對方的抱怨真的只是抱怨,而且同樣的問題反覆抱怨。
他並不會聽取你的建議,因為倘若他真的有行動,就不會將情緒掛在嘴上了。
知道了這個道理後,往後再遇到對方只是情緒輸出式的抱怨時,她只能隨便回兩句,應付過去就可以了。
或許有人會說她冷血,面對朋友的求助,既不幫忙,也不疏導情緒。
但真正經歷過類似事件的人就會明白:
很多時候,對方沖你抱怨,真的只是沖你抱怨。
因為對於普通人來說,工作會是他收入的絕大部分來源,也會成為他的立身之本。
他既不會輕易辭職,也不會隨意聽取別人建議。
最近這幾年,多的是嘴上說著公司不好,但身體卻很誠實地每天按時上班的人。
所以啊,當你沒有能力解決對方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又不想因此得罪對方時,不如保持沉默,單純做個友善的傾聽者。
以前總覺得,面對朋友的吐槽要及時給出回應。
現在才知道,本著善良多了嘴卻不落好,倒不如「寧可無言也不要多嘴。」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要渡,在適度時候保持適當的距離,才是明智者的做法。
這個世界上,我最討厭一種人:口無遮攔去傳播別人隱私的人。
以前公司就有這麼一個人。
從入職初期起,她就很擅長打聽身邊人的八卦。
然後在午飯聊天時,不是說自己朋友的隱私,就是傳播身邊同事的八卦。
一開始,本著友好的態度,大家平日裡出去買個東西、或是外出有什么小團建,都會帶上她。
但帶上她的結果呢,就是你會發現,今天剛跟她說的事情,明天就被她傳的滿公司皆知。
和她交往實在是太累了,要考慮的地方、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的顧及,也實在太多了。
索性到了後來,不管大家去做什麼事,只要她一加入,大家便默契地四散開,避免自己成為明天公司閒人們談論的話題。
雖然我們一再去說,有時候我們的確要避免將自己的隱私說與信賴的人聽。
因為誰也不知道,這個所謂的信賴的人,會將你的故事講給多少人聽。
但也不得不承認,人總有脆弱的時候,偶爾脆弱時候的情感宣洩,總是不可避免。
那麼作為旁觀者,聽到其他人去講別人隱私的話時,最明智的做法,要麼沉默,要麼走開。
要知道,一個張口閉口都是別人隱私的人,本身就不是一個值得信任之人。
某些他人的隱私聽入耳中,不僅會影響自己的情緒,也會造成給自己的負擔。
適時的沉默,偶爾的遠離。
這不僅是對話題中心者的一種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一份保護。
成年人的沉默,有時候不是虛偽,而是一種善良。
它在用溫柔的方式告訴我們,人和人之間,需要保持怎樣的距離。
看過一句話:心無遮攔是坦蕩,口無遮攔是禍端。
是啊,我們用了兩年學說話,卻要用數十年,去學閉嘴。
因為我們知道,這世間有太多的情緒需要宣洩,做一個傾聽者,遠比做一個建議者,更令人舒服。
更何況,成年人之間理應保持一份默契。
不刻意參與、不過分疏遠,不居高臨下地給對方出主意,也是給對方的一份尊重,和保持友誼能夠長存的一種方式。
有時候,面對別人的事情,不多嘴,既是一種修養,也是一份體面。
點亮【在看】,願我們都能把握好人際交往的分寸,坦蕩而又真誠地行走在人生的路上。
作者 | 林靈芸
主播 | 文靜,優雅女神經,公眾號:每晚一首循環歌。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