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家文稿: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

2023-11-08     宣講家網

原標題:宣講家文稿: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

一、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詞和基本概念

(一)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未來五到十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必須把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核心目標。

第二個關鍵詞:安全。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我們只有在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中,才能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第三個關鍵詞:高質量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我們的目標是讓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概念

第一,高舉一個旗幟。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

第二,「兩個結合」和「兩個維護」。其一,「兩個結合」。要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就必須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其二,「兩個維護」。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必須堅決維護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第三,「三個務必」、「三個基礎」、「三大任務」。其一,「三個務必」。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務必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其二,「三個基礎」。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鑑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其三,「三大任務」。中國式現代化要完成發展、安全、高質量發展三大任務。

第四,「四個全面」、「四個自信」、「四個意識」、「四個偉大」。其一,「四個全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具體目標。其二,「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障。其三,「四個意識」。只有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才能更好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其四,「四個偉大」。要想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

第五,「五位一體」、「五大發展理念」、「五大特色」、「五大原則」、「五個必由之路」。其一,「五位一體」。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方面綜合考慮。其二,「五大發展理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一直通過「五大發展理念」促進中國經濟社會結構轉型升級。其三,「五大特色」。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有五大特色,即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其四,「五大原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鬥爭精神。其五,「五個必由之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全黨必須牢記「五個必由之路」,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團結奮鬥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全面從嚴治黨是黨永葆生機活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包括九條。

第一,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和國家的一切發展事業都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擺在首位。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起著基礎和核心作用。

第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這個詞非常關鍵,表明我們要在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基本價值、社會主義制度之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另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基本目標,就是要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問題。

第三,實現高質量發展。當前,中國社會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實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從產業發展角度看,我們必須加快產業的數字化、信息化發展進程。從社會管理角度看,我們要用新技術來武裝自己。

高質量發展是系統性、整體性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把高質量發展僅理解為經濟高質量,因為高質量發展還包括人們生活水平的高質量發展。

第四,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如果要讓人民群眾自覺、主動、全面地參與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就必須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國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民主的本質和核心,這是與西方民主最大的區別。我們的老百姓在決策過程、管理過程、監督過程、政策制定過程中是全過程參與的。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要真正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落實到位,及時聽取群眾的願望和訴求,並把這種願望和訴求轉化為公共政策,最後通過公共政策來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

第五,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既是物質文明的復興,也是精神文明的復興。因此,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豐富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大幅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修養、道德修養、文學藝術修養,可以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精神文明的提升可以促進物質文明的發展,物質文明的發展也為精神文明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可以說,強調精神文明的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特色之一。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越豐富、道德水平越高,這個社會就能變成美好社會。

第六,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平等」與「公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我們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逐步推進中國社會走向共同富裕。此外,在提高經濟效率的同時,我們必須把平等、公正體現在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中。

第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戰略、新要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接下來,我們要繼續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老百姓過上真正的綠色低碳生活。

第八,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不斷融入世界發展大勢。可以說,中國從世界邊緣走向了舞台中央,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發展速度、中國的價值理念,中國的發展方式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社會遭遇多重危機,全球治理經歷深刻變革,國際秩序面臨嚴峻挑戰,國際社會需要作出正確抉擇。我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回應了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普遍訴求,指明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共同奮鬥方向。我們不搞暴力、不搞侵略、不搞掠奪,只把我們的發展成果惠及世界。

第九,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什麼是人類文明新形態?人類文明新形態,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奮鬥中創造出來的。過去,在社會上有一種認知認為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現在,我們要實現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且借鑑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

三、中國式現代化要完成九項任務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要完成九項任務。

第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並且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們黨要不斷自我革命,始終做到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第二,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我們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有兩方面要求:一是技術層面的要求。我們要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二是政策層面的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必須認真思考如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如何既利用國內市場又利用國際市場,既利用本地市場又利用全國市場,真正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第三,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個大變局中,科學技術革命是破局的關鍵。比如,人工智慧和生物技術正在逐步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人工智慧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之一;生物技術的發展為醫藥產業、食品產業、生命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

當前,隨著我國的科技進步,我們在許多新技術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但是我們不能驕傲,因為科學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必須繼續加大基礎科學研究,保持領先優勢,加快補齊短板。

第四,繼續推動鄉村振興。當前,我們已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鄉村振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根本目標。我們只有把鄉村的生活水平、發展水平、社會治理水平、社會服務水平提升到新高度,才能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第五,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關鍵任務就是全國一盤棋,實現平衡性發展。現在,我們要繼續推動東中西良性互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也就是說,東中西三個區域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包括區域服務要大致處在相同水平。我們在政策制定上,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要把區域協調發展考慮進去。只有通過公共政策的有效制定,才能逐步消除區域差距,使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處於均衡狀態。

第六,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當前,國際形勢非常複雜,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秉承冷戰思維,以意識形態和發展道路劃線,對我國進行各種封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如何高效地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考驗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當前,中國的經濟體量居世界第二位,科學技術的發展也達到了一定高度,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已開發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與中國脫鉤都是不明智的選擇。

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我們在對外交往上的戰略方針,儘管會遇到阻礙,但是我們要運用智慧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使中國與世界的相互交流更順暢,這既對中國有益,也對整個世界有益處。世界發展步入全球化時代,是不可逆轉的。因為,全球化與人類文明的發展規律相適應。如果有國家以逆全球化為目標,走與人類文明發展相反的路子,註定不會有好結果。

所以,我們一定要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來提出我們的觀點、意見、想法與價值。

第七,以科技創新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從科技創新和人才資源的角度分析,我們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要形成高水平的「人才紅利」。其實,中國的人口紅利並沒有消失,而是轉化為人才紅利了。人才紅利的轉化需要強基。強基就是要加強教育建設、科技創新、提升人文素質。所以,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要「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新動能新優勢」的含義包括人才優勢。中國的在校大學生,包括在校碩士生、博士生都是世界最多的。相應的,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也是世界最大的。只要我們將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這種優勢就會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顯示出來。另外,我們還要加大科技創新,特別是基礎領域研究。只有把人才優勢轉化為科技創新優勢,才能真正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第八,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一個過程,因為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肯定有人收入多,有人收入少。但是,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比如衣食住行必須得到滿足,要讓大家都有飯吃,都有房住,都能看得起病。另外,我們還要加強義務教育,讓所有兒童都能接受良好教育。還有,我們要擴大就業崗位。擴大就業崗位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一個關鍵措施。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在這個背景下,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就顯得格外重要。這也是我們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要實現的目標之一。

第九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化堅決拋棄輕視自然、支配自然、破壞自然的現代化模式,絕不走西方現代化的老路,而是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推進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四、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一)把握「六個必須堅持」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繼續推進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即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這「六個必須堅持」,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的重要體現。

第一,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念。在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只有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放在事業發展的重要位置,才能真正有效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第二,必須堅持自信自立。當今世界局勢激盪,地緣政治格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在這個大背景下,人類的全球化進程受到一些國家阻撓和干擾。面對這種複雜形勢,我們要堅持自信自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自信自立,源自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5000多年文明發展史,來自我們黨100多年奮鬥歷程和70多年執政興國經驗,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得到鮮明彰顯。只有堅持自信自立,才能真正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第三,必須堅持守正創新。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勇於擔當新使命,推進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繼續堅持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繼續發揚不懼新挑戰、勇於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在守正創新中不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還要有創新意識,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第四,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非常重要。以「問題導向」引領「調研方向」,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2023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該《方案》要求,「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調查了解情況」。也就是說,只有深入基層,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制定出符合發展利益的政策。可以說,堅持問題導向既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基本理念,又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第五,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堅持系統觀念。在具體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角度綜合思考,進而解決問題。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一個整體性的系統工程,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環境面臨複雜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經濟社會發展矛盾錯綜複雜。這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

第六,必須堅持胸懷天下。中國的發展能給世界帶來繁榮,世界的發展也會給中國帶來繁榮。從歷史角度看人類文明的發展,交流互鑒是一個關鍵環節。交流互鑒的頻率越高,人類文明的發展速度就越快,但如果封閉、孤立,人類文明的進步也就停滯了。我們堅持胸懷天下,就是要在做好自身發展的同時,借鑑吸收世界其他國家的文明成果,通過文明交流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正確處理好若干重大關係

第一,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關係。我們既要對理論理解深、理解透,又要在實踐探索過程中靈活運用理論指導實踐。

第二,處理好戰略與策略的關係。戰略與策略是長期和近期的關係。戰略指在一定發展階段內相對穩定,一旦形成便長期堅持,不隨意改變;而其策略則具有一定的歷史階段性,相對靈活,隨時而變,因勢轉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具體體現。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具體實踐中,我們要針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具體問題制定對策與措施。

第三,處理好守正與創新的關係。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是紮根中國深厚歷史文化的偉大實踐,其探索過程就是一個守正創新的過程。同時,守正創新還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了新動能,開闢了新賽道。

第四,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公平要建立在效率的基礎上,效率也要以公平為前提才能得以持續。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十分重要。

第五,處理好活力與秩序的關係。我們既要保證市場活力、社會活力,又要確保社會秩序的安全和穩定。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要通過道德約束和法律約束來保證市場活力和秩序的安全穩定。只有整個社會實現和諧、穩定、安全,我們的發展才有保證。

第六,處理好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的關係。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文明的發展,都離不開交流互鑒。我們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還要激發自身文明的發展潛力,以及借鑑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來充實自己。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

轉載請註明出處,

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竹立家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3fb9b34f457393763618a2cfbf04e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