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式「超級英雄」,《異人之下》釋放國劇精品化更多可能

2023-09-06     影視前哨

原標題:打造中式「超級英雄」,《異人之下》釋放國劇精品化更多可能

導讀:全新方式講述國學精粹,高級審美打開精神向度。

文|霓星

優酷獨播的《異人之下》熱度正持續走高,在全球知名的電影資料庫IMDb評分高達9.4。

「好好看,百分百還原漫畫里的名場面,連一些細節都照顧到了,可謂是很良心了」。不少網友在社交平台上就劇情走向、特效置景等展開積極討論,「演員塑造已經讓我能夠窺探到角色內心世界的複雜,超級期待後面的劇情」「搞笑+節奏快+漫畫還原度高,追劇停不下來」,觀眾紛紛點贊這部劇的精良製作。

隨著《異人之下》的故事線索與人物關係逐漸鋪開,這群熱血少年的成長故事不僅讓觀眾感受到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基底的悠遠神韻,也看到一系列積極向上的價值傳達,實現奇幻表達的價值落地。管窺其創作,這部作品為何有望成為國劇精品化新案例?這裡有一份啟示錄等待查收。

如何「神還原」?

創作向的匠心與出新是關鍵

改編自米二的《一人之下》,而這是豆瓣評分唯一一部超過9分的國漫作品。企盼之下,必承其重,為什麼是《異人之下》?

圍繞「道」這一核心話題,這部劇講述了一群熱血少年在異人世界冒險前行,以赤子之心與黑暗決戰的故事。導演許宏宇表示,自己看到原著時的興奮感恰恰來自於「它是由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而起,講述我們自己的一種潛能,即炁(氣)」。

更重要的是,這部劇對於IP本身故事情節的處理和角色的選取都可圈可點。哪怕你對《異人之下》一無所知,你都能從電視劇中體驗到相對一致的故事發展。

彭昱暢細膩準確的表演將張楚嵐的可愛演繹得淋漓盡致。集隨性與聰慧於一身的侯明昊也完美詮釋了王也的反差感,導演許宏宇也表示侯明昊對於這個人物的研究頗深,「完完全全進入了角色」。還回憶起馮寶寶這個角色的選角經歷,在面試了上百名演員後,王影璐在試戲時乾淨純粹的眼神打動了大家,讓人一下子帶入不諳人情世故的的馮寶寶。

透過精準的選角,《異人之下》對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畫讓故事更加炸裂。

在漫畫基礎上,《異人之下》力求通過全新概念的都市武俠,建構出屬於中式的「超級英雄」體系。就此而言,這部劇找到了自己獨特的題材設定和敘事節奏,其自帶喜劇感的設定,爆梗與質感雙重輸出,新奇設定下的高燃主線賦予觀眾更強的審美快感。

全景鋪開東方美學畫卷,

詮釋「中國風格」在皮更在骨

移步換景,張馳有度,現實空間與動漫空間的美感統一。

《異人之下》最終選擇在重慶街區和江西鷹潭龍虎山取景,極具都市美感元素的重疊樓宇和極具中國傳統美學觀念的山川湖海交織在一起。憑藉風土人情,劇集激發起受眾對於國漫作品的文化情感認同。

場景、風物、武術,從大框架到小細節,無不經過細心考究、反覆推敲,而這些費時費力的設計也成就了這部劇的文化底色。

好看,還遠遠不夠。撥開強刺激和充滿愉悅的直觀審美感受,《異人之下》背後蘊藏的傳統文化更點燃年輕觀眾。

無論是這部劇對中國功夫、陰陽八卦、炁等奧妙符號的多元呈現,還是對中國地域色彩中廣東話、四川話、東北話、江西話等方言韻味的集中展現,都使《異人之下》在國學、民俗、民間傳說的碰撞交織中鋪陳出一幅深沉厚重的傳統文化畫卷。由此,人們耳熟能詳的傳統文化之美,不再是文學作品中籠統的描述、壁畫上模糊的圖像、博物館中老舊的器物,而是具象於一磚一瓦與一顰一笑當中。

正是這樣的匠心打磨,一個可感可觸的「異人世界」來到觀眾面前。

見皮而後見骨,文化的細節在服化道等層面得以體現和致敬,但文化的神韻精髓最終要由故事和人物來承載。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所承載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就是一個故事的核心指向。在此意義上,《異人之下》對於「中國風格」的書寫不是流於表面的,而是對於俠義精神的一次展覽,劇中人物無不暗藏中國傳統精神的力量,打動著觀眾中華民族血脈中的文化基因。

從散漫卻心思縝密的張楚嵐,到洒脫也冷靜清醒的王也,再到面冷但心善的馮寶寶,《異人之下》中的每位少年都從不同角度還原了觀眾對於俠義、對於英雄、對於東方精神內核的傳統想像。颯爽、豪氣、忠誠、善良、正義感、責任心都是屬於主人公們的關鍵詞。而他們並非以往類型化創作中臉譜式的「英雄主義」形象,而是在一次次挫折磨礪中成長為有著真性情的「異人英雄」。而這也將激勵螢幕前的更多年輕人在人生道路上努力釋放自己的光和熱。

由此,《異人之下》在探求中華民族文化傳統與時代精神對話的美學支點上又邁出了一步。

在根植中華傳統文化沃土、助力文化自信抒寫的基礎上,《異人之下》力求輸出更具正向價值的內容形態,用更具有熱血精神和人文色彩的筆觸,勾勒中華文化下的美學底蘊和精神內核,這部劇以獨特質感和文化亮色樹立起東方奇幻故事的價值坐標與題材厚度,成為漫改類型題材創新突圍的有利探索者。

技術向突圍創新表達,

於虛實之間沉澱全新質感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提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方針。這也要求國漫創作要不斷學習採用先進的思路手段,激發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生命力。

一方面,《異人之下》對畫面場景風格進行全新探索,還原傳統武俠意境,即刻將觀眾帶回那個快意恩仇的武俠世界,讓國風迷在觀看中了解中華文化傳承千年的底蘊。另一方面,為了呈現身臨其境的靈動感,《異人之下》創造了一套屬於自己的視聽語言,無論是動作場面、戰鬥場景的細節處理,還是核心人物的毛髮、衣服及表情精細度再度提高,細節鑄就生動,連風吹草動等細節捕捉地淋漓盡致。

全新升級的視覺觀感和追劇體驗讓觀眾倍感驚喜。

「沒想到漫改劇已經進步到這種水平了,很精細,很有代入感」「這畫面引起舒適!製作效果堪比大型遊戲CG啊」……「新國風」的質感升級讓人們更為直觀地認識到漫改劇在技術層面的發展進步。《異人之下》從傳統文化中找尋能夠和觀眾精神銜接的基因,更以全新技術、藝術風格使國漫經典煥發出新的活力,吸引更多國風愛好者「入坑」。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也是中國首部有超寫實數字人參演的劇集。阿里大文娛數字人「厘里」飾演的二壯在劇中以審美人身份出現,為張楚嵐和馮寶寶提供了重要線索。在官宣海報中,厘里一襲黑色旗袍,五官精緻,在劇中也同樣具有真人特質。特寫畫面中,觀眾能在劇里清晰地看到厘里細微的表情變化、面部肌肉運動甚至眼神情緒的交流;全息鏡頭下,厘里的身體光影和環境光的反射效果也與真人演員無異。

在原著作品中,二壯這一角色通過腦電波與外界互動,而此次超寫實數字人通過真人替身加後期光場製作的方式加入,不僅實現了由傳統影視特效技術至AI技術生成的升級,也平復了原著粉對於這一角色的「意難平」。在此意義上,《異人之下》以年輕態的技術表達賦予觀眾更為沉浸式的觀看體驗,也展現出國劇持續進階的多樣化可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3dc5ce38902b3600ea39d26774d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