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護知識請查收→

2024-10-30   京津冀消息通

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預報預測,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區域傳輸及局地污染積累疊加,預計10月31日-11月2日,北京市將發生一次輕—中度污染過程,部分時段可能達到中度以上污染程度。

那大氣污染物,是怎麼來的呢?

公眾又該如何應對?

01

大氣污染是怎麼來的

大氣污染原因

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源和人類活動排放,如:沙塵暴、火山灰、海鹽、生物質燃燒、化學燃料燃燒、汽車尾氣排放等。另外,氣象條件也會影響污染物的稀釋和擴散。在小風、逆溫等不利於污染物擴散的靜穩天氣條件下,污染物濃度會積聚加強。

02

PM2.5

空氣中的「隱形」顆粒

PM2.5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PM2.5來源十分複雜,既有一次排放的污染物,又有二次反應生成的污染物,涉及日常發電、工業生產、燃煤、機動車、揚塵等多方面。與大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那我們應該如何預防

01

綠色出行

儘量選擇公共運輸工具,減少私家車的使用,降低尾氣排放。

02

節能減排

合理使用取暖設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

03

環保意識

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鼓勵大家參與到環保行動中來。

同時,個人防護也非常重要

減少外出:在霧霾天氣,儘量減少戶外活動。

佩戴口罩:外出時,佩戴專業的防霾口罩,減少吸入PM2.5。

室內凈化:使用空氣凈化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

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為了我們的健康和未來

一起行動起來吧!

為守護清新空氣貢獻一份力量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