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的哀傷之翼,能否在亞洲得到治癒?

2022-07-19     看航空

原標題:阿根廷的哀傷之翼,能否在亞洲得到治癒?

受本國經濟狀況以及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科技與軍事力量較為強大的南美地區國家可謂鳳毛麟角。對於大多數南美地區國家來說,擁有並維持一支強大的現代化空軍並不容易。

儘管如此,一些南美國家還是盡其所能地維持著本國的防空安全,阿根廷便是其中的代表。

歷史

儘管經濟不發達,但南美國家的空軍普遍建立較早,歷史悠久:智利空軍創建於1930年,巴西空軍創建於1941年,而阿根廷早在1912年就成立了陸軍航空兵學校。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阿根廷接收了一些來自法國和義大利的飛機,並在1922年成立了第一個作戰單位。1927年,阿根廷最早的飛機製造廠——阿根廷飛機廠宣告成立。這也成為阿根廷本國航空工業的雛形。

經過阿根廷航空工業的不斷努力,同時對外採購部分飛機,到二戰前夕,阿根廷已經擁有200餘架飛機。在二戰結束前夕的1945年1月,阿根廷空軍正式宣告成立。

1940年代的阿根廷飛機廠。

從1945年到1955年左右,阿根廷空軍與航空工業經歷了二戰後的「黃金十年」

受戰火所迫,許多德國的航空專家和熟練工人流落他鄉,不少人選擇了未遭戰火波及的阿根廷。而當時的阿根廷政府也頗具眼光,為來自歐洲的工程團隊大開綠燈,獲得了不少戰後的航空資源。其中由德國著名飛機設計師譚克博士帶領的德國團隊曾為阿根廷研製自主戰鬥機提供了多款原型機。

此外,大量已經製造完成或即將完成的飛機及其零部件,由於戰爭的結束而無用武之地,也遭到了廉價甩賣。阿根廷也因此獲得了諸多技術資料,為本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但是好景不長,1955年,因社會矛盾激化帶來的政局變動對阿根廷產生了深遠影響。此後的30餘年,阿根廷空軍主要依靠外購來更新自己的裝備。由於和西方保持著不錯的外交關係,阿根廷空軍先後獲得了以下主戰裝備:

F-86F「佩刀」戰鬥機

「幻影」III戰鬥機

A-4「天鷹「攻擊機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阿根廷絕大多數空中裝備購自美國,包括作為戰鬥機主力的A-4和運輸機主力C-130等。A-4因其出色的對地攻擊能力在馬島戰役中為阿根廷立下汗馬功勞。

但真正令世界對阿根廷空中力量刮目相看的則是著名的馬島戰爭(Falkland War)。在1982年這場阿根廷與英國的戰爭中,阿根廷憑藉頑強的戰鬥作風和新銳的戰術戰法,外加一點運氣,取得了擊沉英國2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和3艘輔助船隻的傲人成績。不過這場戰爭也讓阿根廷空軍的精銳折損殆盡。

馬島戰役中,阿根廷一架「幻影」 III在執行完轟炸任務後從英國艦隻中穿過。

雖然最終由於國力懸殊,阿根廷還是失敗了,但馬島戰爭依然成為了阿根廷空軍歷史上的高光時刻,阿根廷當今的空軍力量也正是在這場戰爭之後塑造的。

現實

即便取得了傲人戰績,但馬島戰爭依然令阿根廷空軍精銳力量損失殆盡。戰後,英國對阿根廷實施軍事禁運,並通過向盟友國家施壓,讓阿根廷難以從西方已開發國家獲得武器裝備。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也不得不逐漸減少對阿根廷的武器出口。

洛馬公司A-4AR戰鬥機。

此後30餘年,阿根廷空軍只獲得了一些不太先進的飛機,其中主力是36架翻新改進的A-4AR「戰鬥鷹」攻擊機,以及若干架以色列版本的「幻影」V戰鬥機。而阿根廷試圖自主研發的SAIA 90戰鬥機也最終宣告失敗。直到2010年前後,阿根廷空軍都沒有獲得具備卓著戰力的戰鬥機。

SAIA 90是阿根廷於20世紀80年代立項的戰鬥機項目,通過與德國多尼爾公司合作,阿根廷希望對標F/A-18「大黃蜂」,打造一款屬於自己的戰鬥機。但由於經濟和政治等方面的阻力,最終被取消。

目前,阿根廷空軍的編制包括3個空軍基地、9個飛行旅以及1所航空學校,現役飛機共計150架。

不過,能夠正常使用的飛機只有幾十架,能夠擔負訓練任務的則屈指可數……總體而言,阿根廷空軍裝備戰力孱弱,甚至不如一些非洲小國。

阿根廷飛機廠( Fábrica Argentina de Aviones)中一架正在裝配中的潘帕III(IA 63 Pampa III)教練機。這是阿根廷為數不多的自主研發的飛機,1984年研發定型完成。

未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2000年以來,阿根廷空軍曾數次試圖通過從海外購買飛機的手段來更新其機隊。

本世紀初,阿根廷試圖從西班牙採購一批二手的「幻影」F1戰鬥機。但西班牙在數次拖延後,於2014年宣布取消這項交易。之後,以色列也否決了阿根廷採購 「幼獅」戰鬥機的提議。

此後,在鄰國巴西成功採購JAS39並實現了本地化生產後,阿根廷一度曾希望搭上這班「順風車」,然而最終依然落空。甚至採購採購韓國F/A-50輕型戰鬥教練機的計劃也被人攪局,最終落空。

面對西方已開發國家的集體封鎖,阿根廷不斷尋找來自其他國家的飛機。

2021年,俄羅斯提出了幾項與阿根廷購買飛機有關的建議,其中就包括向阿根廷出售米格-35等戰鬥機。但是米格-35性能並不突出,尤其是電子技術方面,至今依然沒有在俄羅斯本國實現大規模裝備,真實戰力存疑。此外,其雙發重型的定位也與阿根廷的戰略需求不符。

此外,阿根廷依然有強烈的願望,希望能夠壯大和建立本國的航空工業。因此,通過引進海外飛機來獲得部分技術轉讓、甚至設立本地生產線是一個重要的購機條件。但對於俄羅斯來說,為一個「小客戶」提供這樣的服務顯然有些不情不願。

而進入2022年後,俄烏衝突的突然爆發也為阿根廷採購俄羅斯戰鬥機的前景增添了一層黯淡的氣氛。

顯然,在全球航空裝備市場上,其他有可能為阿根廷提供第三代先進戰機的國家和地區已經屈指可數,也因此,阿根廷正將眼光投向亞洲大陸——這裡或許還存在一些購機的希望。從去年開始,阿根廷不斷考察、接觸這一地區的戰機生產商,希望能夠從這裡獲得壯大本國空軍力 量的新希望。

可以想見,這一計劃依然會面對來自多方,尤其是英美等國的政治壓力,也會受制於阿根廷自身窘迫的經濟狀況。但是阿根廷力圖實現國防自主的夢想和毅力,無疑值得欽佩。

音頻 | 排版:茹藝

策劃 | 文案:李美靜、雲巔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這些防務交易大單都是怎麼「黃」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332434cd4495bbff98a76266e1781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