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水馬龍的思北路口到銀行中心一帶,
在老廈門的心中,叫浮嶼。
時代變遷,城市建設,曾經作為廈門水陸聯運交匯的浮嶼也隨之「消失」,但說起「浮嶼」這個詞,還是老廈門心中割捨不了的記憶和味道。
曾經的老騎樓、少兒圖書館、圖書館樓下的特香雞……關於這裡的記憶是會暴露年齡的。
早年在浮嶼一帶開小吃店的,也簡單又直接地用了「浮嶼」做名字。或許是念舊,即便搬了家,也還是老名字。廈禾路上的浮嶼面線糊,隨著舊城改造搬過店,除了位置沒走遠,名字也沒變。
熟絡的老廈門,也依舊習慣來這裡吃上一碗面線糊,填滿一整天的元氣。看起來普普通通,和大街小巷裡的任何面線糊大同小異,但老一輩的才懂,老味道的秘密是煮麵線糊的這口大鐵鍋。
面線、大腸、豬血等一同在鍋子裡燉煮,湯水裡早就吸足了滋味。早上基本上也是店裡人最多的時候,一碗熱乎乎的面線糊下肚,一整天的元氣都能被它填滿。
小小的灶台上「咔嚓,咔嚓……「剪料碼的聲兒一刻也停不下來。加面線、加料碼、淋上熱湯,再加上一小撮芫荽,一碗普通的面線糊也有了自己的儀式感。
貪心地加了料碼,再來根油條。這樣的一套搭配,會是不少人的標配。
很local的咖喱鰩魚,皮糯肉嫩,能吃到它的,肯定是老面線糊店了,舌尖輕輕一抿,鮮甜就化在口腔。
金黃鬆軟的煎蛋香噴噴的,在湯水裡一浸,大口嚼進嘴裡,滿足不止一點點。
面線是不算糊爛的那種,細滑鮮爽,大口吸入,就著帶著胡椒麵的熱湯,身上立馬就冒出汗珠子來。
面線糊里自帶了大塊的豬血,這樣的一碗,滿滿當當的!邊吃邊浸入心頭最愛的油條,香酥遇到湯水,饞人的味道酥酥地陷入心尖,這份懶洋洋的愜意,讓人陶醉極了。
還是「浮嶼「這個名字,還是熟悉的老味道,清早,就去廈禾路,吃碗面線糊吧。
浮嶼面線糊
地址:廈禾路200號
┃圖文來源:廈門好料
┃轉載授權請聯繫微信號:daydayxiaoyu
點擊查看廈門六區核酸檢測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