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這部大膽超前的國產片,竟然是真人真事

2023-09-26     豆瓣電影

原標題:豆瓣9.3,這部大膽超前的國產片,竟然是真人真事

相愛的人是不是一定要結婚?

延續了幾千年的婚姻制度是必須嗎?

你的父母大機率會給出堅決肯定的回答。

而摩梭族人則表示:結婚有什麼好處?想不到……

對,就是那個以「走婚」聞名的摩梭族。

摩梭人是我國唯一的男不娶、女不嫁,卻依然幸福度很高的民族。

22年前,摩梭女人的愛情觀就已經超前到驚人。

摩梭族人沒有彩禮嫁妝、沒有婆媳矛盾、更沒有家暴出軌。

只有相親相愛的大家庭在一起,守望相助。以現代的眼光看來,甚至比傳統婚姻更合理。

2001年,香港導演周華山為了研究母系文化,在沒水沒電的摩梭山區住了一年多,拍攝了紀錄片《三個摩梭女子》,豆瓣評分9.3,被網友一致評價為「強烈推薦的冷門紀錄片」。

今天就借這部紀錄片跟大家聊聊神秘的摩梭族,以及他們超前的婚戀觀和走婚制。

三個摩梭女子的故事

導演: 周華山

類型: 紀錄片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粵語 / 摩梭語

片長: 56分

摩梭人生活在雲南省西北,四川、雲南交界處風光秀麗的麗江市瀘沽湖畔,人口約五萬,屬納西族的一支。

摩梭族是中國唯一的母系社會,男不娶、女不嫁,人們終生與母親同住,沒有主流社會的婚姻與家庭。摩梭人重女不輕男,沒有「男壓迫女」或「女打壓男」的問題。

女女男男在性別與性事上輕鬆自在,人間罕見。

如此平等、自在的文化模式,網友驚呼:還可以這樣?思路一下打開了!

摩梭人的感情觀非常單純:一切以感情為主,不摻雜占有欲和物質關係。

不同於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關係,摩梭人的戀愛就真的只是戀愛,並不會結婚。有了孩子,女方家庭撫養,與男方無關。

摩梭女子表示:「如果我聽別人說我是誰的老婆,我會覺得特別不舒服。我不是他的,他也不是我的,怎麼能說他是我的什麼,我是他的什麼,我是我,他是他,最多我會告訴別人,他是孩子的爸爸。」

這就是摩梭人千百年來的傳統觀念,但在習慣婚姻制度的人看來,卻十分震撼。

摩梭人的戀愛關係是來去自由,沒有一紙結婚證書的約束,更沒有小三、出軌之類的矛盾。

在摩梭人看來,感情沒了就應該結束關係,何必把對方綁在身邊。

摩梭人之所以如此瀟洒坦然,是因為他們的家庭模式不依賴婚姻關係。

她們的背後有一個以母親維繫起來的大家庭,兄弟姐妹都生活在一起,互相陪伴照顧,並不需要與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丈夫捆綁在一起。

摩梭族的男人也同樣如此,他們終生都與母親和兄弟姐妹住在一起,並不需要娶個老婆照顧自己,也不需要為天價彩禮犯愁。

他們主要負責養育的是姐妹的孩子,在他們看來,侄兒比親生子女更親。

而且摩梭族對男女一視同仁,沒有重男輕女,也沒有重女輕男。

一位摩梭女子生完孩子,過了好久都不知道孩子的性別,她問阿咪(母親)生的是男孩還是女孩,阿咪說她也沒留意孩子的性別,只是查看了手腳是否健康。

摩梭母系大家庭的女男成員是平等的,摩梭女性承擔的勞動並不比男人少,這也造就了她們獨立能幹的性格特點。

摩梭族被稱為「世界上最後一個女兒國」,不是說這裡只有女性,而是家庭關係中沒有父親這個角色,生活在一起的男性長輩只有舅舅。

摩梭人家庭成員為母系親屬,父系親屬並不屬於自己的家庭成員。所以家裡沒有翁婿、婆媳、妯娌、姑嫂、叔侄等關係。

而舅舅的地位也很高,不會有男權社會中,女性家庭成員低人一等的現象。

摩梭人有句格言:「天上飛的鷹最大,地上走的舅舅最大」。從格言可看出舅舅的社會地位。

而摩梭族中,無論是舅舅還是父親,都不會幹涉晚輩的愛情和走婚,子女跟誰走婚,或者一輩子不走婚,都是他們的自由。

也沒有漢族要彩禮嫁妝的習俗,一位摩梭女子的父親說:「我的女兒嫁給了一個漢族人,按漢族的禮節,男方要給女方錢,或者說我女兒給他家當媳婦。我不贊成這個意見,為什麼?因為我不是賣女兒,我告訴他,如果你們有共同的生活,你們高興的話,你們就成一家,但是我的女兒還是我的女兒。」

而摩梭族最被外界熟知的是他們獨特的婚俗:走婚。

青年女男透過歌唱、舞蹈向心上人表達心意,具有感情基礎後,二人均同意,可以進行「走婚」。

走婚時,男方只能在入夜後偷偷潛入(摩梭人稱為「摩入」)女方「花樓」(即女方房間),與女方同床後,天亮之前離開(「梭出」)。

走婚只依賴感情,與經濟等一切外界條件均無關。走婚時,男性稱女情人為「阿夏」,女性稱男情人為「阿注」。

二人走婚生下的子女由女家撫養,男方不需負擔,但父親和子女都知道彼此的親子關係。走婚的男女分手後,仍可以自由與其他人重新進行走婚。

片中一位84歲的摩梭族奶奶,對著鏡頭細數自己年輕時睡過的男人。

外人看來可能覺得這很酷,但對她來說男女自願結合是最自然的事。

而且走婚也非常自由,老奶奶說,以前女人與一個男人穩定後,還是可以偷偷與其他人走婚,這個男人並不會生氣,別人也不會說三道四。

而且摩梭人沒有「處女」這個概念,男方也不會管女方以前的事情,兩人看重的只有彼此當下的感情。

在這裡,女人不會被蕩婦羞恥,男人也沒有處女情結,因為摩梭人認為不尊重婦女就等於不尊重自己的母親。

摩梭族的包容度更是令今天的我們汗顏,摩梭長輩都不會幹涉走婚,不存在「催走婚」這件事。

「有些人跟很多人走婚,有些人只跟一個人走婚,有些人從來不走婚,都是很自然的。」

有趣的是,在漢人來這裡之前,摩梭人甚至都沒聽說過婚姻這回事,她們也不理解「丈夫」這個角色。

摩梭族認為「丈夫」始終是外人,他們不理解女人結婚後去外人家,跟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一起生活。

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初,摩梭族也被強制實行過一夫一妻制。

當時很多摩梭女子嫁到丈夫家,等於變成了他們大家庭的一個外人,生活習慣和價值觀的差異,產生了很多矛盾。

一夫一妻制將姐妹從家庭中拆散,對摩梭人原本溫暖的大家庭來說是一件心酸的事。

一個原本美滿的家庭被拆來拆去,姐妹嫁出去,媳婦娶進來,總覺得多此一舉。

因為母系家庭一般不分家或很少分家。

在摩梭人的傳統觀念中,分家意味著對祖輩老人的不恭,意味著爭財產,這是十分恥辱的事,會受到世人訓斥。

所以,即使是幾十人的母系大家庭,也充滿了歡樂祥和的氣氛。

孩子們有著歡樂的童年,得到眾多母親的愛,老人們安度晚年,無愧地享受天倫之樂。

摩梭人認為,由於家庭全部成員都是同一母系血緣。

再加上摩梭人的崇母觀念,全部家庭成員親切和睦,尊老愛幼、禮讓為先,寬懷謙恭。

家庭里姐妹的孩子都是自己最親的孩子,不分彼此,母親的姊妹也稱作媽媽。

現代社會的空巢孤寡老人問題,在摩梭族也不可能發生,因為每個人都身處一個大家庭,有很多親人互相照顧。

當代社會,家庭矛盾經常升級流血暴力事件,很多人擔心的養老問題更是無解。

神奇的是,摩梭族似乎輕鬆解決了這些問題,只是用母親取代了父親的權力地位,以及取消了婚姻。

人們驚奇地發現,這麼做之後,男人女人的矛盾少了,幸福感上升了,這背後的道理值得深思。

所以相愛的人必須結婚嗎?

在近代文明的語境下,愛情的地位也許被渲染得太高了,動不動就「一生一世,海枯石爛,你是我的最愛,永遠的唯一」。

然而,摩梭人卻瀟洒地表示:「我有那麼大的一個家,有我的外婆、媽媽、姐姐、哥哥照顧我,他的愛只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不能和大家庭的愛相比的。」

*本文作者:RAMA

N刷這影史瘋批神作,每一幀都讓人頭皮發麻

謀殺分屍,刷爆熱搜的命案真相終於被扒光

豆瓣9.2,大膽超前,這良心好片再也看不到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2a14a9ba1fe6df6f5be50bcbd5e90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