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王」劉湘,左右逢源成為一方霸主,堅持抗日最終倒在崗位上

2022-10-08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四川王」劉湘,左右逢源成為一方霸主,堅持抗日最終倒在崗位上

對於民國那段歷史來說,或許引用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所說的那段話最為貼切:「這是睿智的時代,這也是蒙昧的時代;這是篤信的時代,這也是懷疑的時代;這是希望的春天,這也是絕望的冬天。」在那個風範十足的時代,文人與大師們揮動衣袖,鑄就了華夏文明的又一段風流。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可能是世界上最「盛產」軍閥的國家,當時盤踞各地、割據一方的軍閥數以萬計,根本難以統計。而在這一時期的中國,軍閥橫行的重災區當屬四川,在素有「天府之國」之稱的四川,曾出現武備系、九人團系、速成系、保定系、軍官系等多個軍閥派別,其中大大小小的軍閥有上百人之多。有的軍閥占據著幾十個縣城,他們也膽敢自稱「軍長」或「總指揮」。僅有幾個縣城的地盤也敢自稱「師長」。在亂世紛爭的年代,只要擁有武器裝備,便敢稱霸一方。

四川地區的軍閥之間貌合神離,為一點利益鉤心斗角,幾乎每日都有衝突,年年都有大戰爆發,軍閥之間的鬥爭給四川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中國有句老話叫「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小股勢力多了,遲早會被一個強大勢力所吞併,最終合為一團。1934年,四川軍閥劉湘憑藉自身強大的軍事實力,最終將各地的小軍閥吞併,由於實力強大,南京國民政府還親自任命他為七路軍總指揮,蔣介石也讓他擔任四川省主席兼四川「剿匪」總司令。

自1926年起,劉湘便率領部眾接受廣東革命政府的改編,他也從軍閥搖身一變成為正規軍。後來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劉湘也一直表示支持擁護,蔣介石也對他格外看重。其實從實際情況來看,劉湘願意聽命於國民政府,也是為了尋找一個更加堅實的背景,同時也是與國民政府「交朋友」。而蔣介石對劉湘委以重任,實則是為了穩定四川的局面,劉湘實力強大,拉攏他是最為有效的方法。無論是從表面上,還是從暗地裡的利益關係來看,雙方的關係基本上都是趨於穩定的,只要劉湘不公開反對蔣介石,表面上聽從南京國民政府的命令,這一層窗戶紙便不會被捅破,蔣介石也不希望與劉湘撕破臉皮的。

在種種利益關係的牽扯下,蔣介石為何最終還是對劉湘起了殺心?劉湘又到底做了什麼事情?

個人簡介

劉湘,又名元勛,1888年7月1日出生於四川大邑縣安仁鎮。他與民國大部分的軍閥不同,劉湘的家庭較為富裕,其祖父劉公敬是清朝的武舉人,在當地也是頗有威望。劉湘的父親劉文剛,也是弓馬嫻熟,可由於時運不濟,最終沒能考取功名。儘管如此,劉家也算是當時比較富裕的家庭。劉湘的母親樂氏育有三子,劉湘是家中的長子,受到傳統的「嫡長子繼承制」的影響,家人對他也算是重點培養。

1904年,劉湘在父親的督促下考進大邑縣立高等小學堂。當時正值清王朝崩塌前夕,四川境內已經發生騷亂,正所謂「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平蜀難平」,四川地區的軍痞和土匪已經橫行霸道。劉湘此時分析了時勢,他認為讀書已經沒有前途,反倒是掌握武裝才能夠出人頭地。

次年,清政府宣告要廢除科舉制度,並設立文武學堂,編練新軍。年僅16歲的劉湘瞞著家裡人去考四川武備學堂,並且還被成功錄取,成為一名學兵。生性好動的劉湘在武備學堂混得是風生水起,不但結交了許多朋友,還受到教官的高度讚揚。1906年,成績優異的劉湘被選拔進入四川陸軍講習所進修,畢業後又進入陸軍速成學堂學習。劉湘在學堂里成績優異,畢業後進入軍隊實習也表現優秀,於是再次被派往四川陸軍講武堂深造,畢業後直接擔任排長,他也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成長蛻變

劉湘為人低調,但在戰場上他卻勇猛異常,低調的處事方法為他賺足了名聲,當年袁世凱派人整編川軍時,正因為劉湘低調處事,並且戰功赫赫,這才免於被裁撤。1915年底,護國戰爭爆發,蔡鍔率領護國軍進入四川,劉湘所部奉命守衛瀘州,並將護國軍擊退。袁世凱對此非常滿意,劉湘還因此被提拔為第十五師步兵第二十九旅旅長,為陸軍少將軍銜。可劉湘也並不蠢,他在軍事學校學習這麼多年也不是白學的,經過對時局的分析,劉湘認為天下人都在反對袁世凱,於是決定倒向護國軍。

護國軍再次攻打瀘州時,劉湘下令讓出了瀘州,他左右逢源,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後來,劉湘又投靠北洋政府,他還因此升為中將師長。四川靖國戰爭爆發後,劉湘認為靖國軍總司令熊克武實力強大,於是又投靠熊克武,他也因此成為川軍第二師的師長。劉湘的左右逢源讓他得以在亂世中立足,並且一直受到重用,這也是他慢慢蛻變成為大軍閥的一個過程。

投靠國民政府

在多年的軍閥生涯中,劉湘不斷投靠一方,然後背叛另一方,他看到實力強大的便前往投靠,通過熊克武的勢力,劉湘不斷壯大,最終成為割據一方的強大軍閥。1926年,廣東革命政府誓師北伐,劉湘認為這是一次非常不錯的機會,於是接受廣東革命政府的改編,還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軍軍長。劉湘選擇接受革命政府的改編並非是支持革命,而是為了擊敗自己的老對手軍閥楊森,他的背後有北洋政府的支持。劉湘接受改編,只不過是為了傍一棵更大的樹。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大屠殺,劉湘為得到國民政府的信任,他公開表示擁護蔣介石,並以此換得第五路軍總指揮的職位。1932年,南京國民政府又任命劉湘為第七路軍總指揮,總兵力約11萬。在得到南京國民政府的支持下,劉湘已經做好統一全川的準備。在擊敗軍閥劉文輝後,劉湘的兵力暴增,並且已經控制住四川大部分地區,成為名副其實的「四川王」。看到劉湘混得風生水起,國民政府也趁此機會拉攏他,還任命他為四川省主席。蔣介石還想利用劉湘在四川的勢力來對抗紅軍,還任命他為四川「剿匪」總司令。

1933年,紅四方面軍在國民黨中央軍的圍攻下,從鄂豫皖蘇區突圍,經過長距離的行軍後進入四川,並且在四川和陝西的交界處建立起川陝根據地。作為舊軍閥的代表,劉湘在四川一直都執行反共政策。其實早在6年前,劉湘便在蔣介石的授意下製造了「三三一」慘案。得知紅軍進入四川後,劉湘當即下令發動「六路圍攻」,可是四川軍閥之間相互不信任,甚至還在作戰中發揮出「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精神,最終「圍剿」以失敗告終。

1934年,中央紅軍進入四川境內的大渡河一線,劉湘派出川軍精銳阻擊紅軍,蔣介石也嚴令劉湘出兵攔截。可劉湘也並不傻,他認為蔣介石的目的就是想讓川軍與紅軍火拚,然後坐收漁翁之利。因此,劉湘對蔣介石的命令陽奉陰違,基本上沒有再與紅軍作戰。蔣介石也看透了劉湘的想法,此時他已經對劉湘產生殺心。

蔣介石制裁劉湘

1935年,蔣介石派賀國光率領參謀團進入重慶,專門負責西南各省的軍事、經濟和政治,劉湘逐漸失去了對四川的控制權。蔣介石已經初步控制四川的軍政大權,隨後又公開宣布要在四川裁軍,明眼人都看出來蔣介石是想要「削藩」,可劉湘看著川軍被裁三分之二也不敢有任何怨言,畢竟實力不如人。明面上,蔣介石儘管對劉湘有殺心,但他也不能直接表現出來,更不能夠直接除掉劉湘再找人頂替,他只能通過政治和軍事手段來制裁劉湘。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位將軍發動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全國支持張、楊的地方勢力其實並不多,只有山東的韓復榘,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廣東的李濟深和四川的劉湘,而此時的劉湘已經基本被蔣介石所控制。蔣介石後來得知劉湘也支持張學良和楊虎城後,表示十分不滿,可他也不能公開來處置劉湘。

盧溝橋事變後,劉湘公開支持抗戰,並表示四川可以出兵30萬,還能夠提供大量人力物力來支持抗戰。此時的劉湘已經身患重病,他的部下勸他以身體為重,可他卻說: 「過去多少年都是在四川打內戰,臉上實在不光彩,今天槍口對外,正好為國家效命,藉以洗刷自己的污點,豈能在後方苟安?」1937年11月23日,劉湘在視察趕赴上海作戰的川軍隊伍時,疾病突然發作,經過在醫院治療後,最終還是病逝(1938年1月20日)

結語

劉湘的人格是非常複雜的,他一面是抗日愛國將領,另一面又是心狠手辣的反動軍閥,他的身上濃縮了舊中國軍閥的特點,卻也不能否認他對抗日事業做出的貢獻。從劉湘的抗日的態度來看,他的確也是一位愛國將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0249dbd055fe987afc9f0ee24c868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