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服務業,或許是未來的一片藍海

2019-06-03     劉潤商學


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程志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445篇原創文章

前幾天,我受邀去無錫靈山集團舉辦的內部旅遊論壇演講,這個論壇是為了給一些旅遊業經營者和地方政府輸出一些靈山集團的方法論。

靈山集團在旅遊業做的非常不錯,有很多著名的旅行產品,很多旅遊公司、地方政府都想學習靈山集團的做法,於是就有了這次論壇。

聽了靈山的董事長吳國平、以及許多內部人士的演講,我有很多思考和感悟,他們的一些方法論和我們一直在講的理論是非常一致的,今天我就把這些關於旅遊業的思考也分享給你。



1

我怎麼看旅遊行業?


有一次,美團研究院分享了一個數據,說中國現在服務行業的GDP占比剛剛超過50%。

「剛剛超過50%」,大家可能並沒有很關注,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這說明中國的服務業已經撐起GDP的半壁江山了。

看到這個數據,我聯想到了IBM。

IBM公司最早是做硬體製造的,後來轉型開始做軟體服務,當它的軟體服務業務超過收入50%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說IBM是一家服務公司了。

IBM轉型成功,中國其實也是一樣。中國現在的服務業超過50%,就說明中國的經濟已經不完全以製造業為主,而是開始以服務業為主了。

之後美團研究院又分享了一個數據,說在已開發國家,服務業的GDP占比大概超過80%。

這說明越發達的國家,服務業就越會成為它的一個主體。為什麼?

當人們越來越富裕,人們所能享受的物質生活總是有極限的,所以享受一些文化體驗、旅行體驗等服務就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


中國的經濟在2018年遇到了一些挑戰,2019年也過得並不容易。

2019年的第一季度,百度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居然開始虧損了。

為什麼會虧損呢?

主要原因是廣告投放開始縮減了。同時,一些遊戲公司反而賺錢了,因為它們自己不投廣告了。

這意味著實體經濟遇到了很大的挑戰,但同時這也蘊藏著很大的機遇。

在未來,其實有一片巨大的藍海,這片藍海就是服務業,而旅遊服務也是服務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這一塊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有太多值得創新和改進的地方,這都是非常重大的機遇。



2

旅遊行業的本質是什麼?


那從本質上來看,旅遊行業它到底是在做什麼呢?

我和靈山集團的董事長吳國平在台上分享的時候,都同時提到了一件事:

旅遊行業的本質,其實是對遊客時間的爭奪。



什麼意思?

遊客願意把時間花在哪兒,是你做的靈山大佛,還是我做的張家界玻璃棧道,還是他做的九寨溝,不管大家做了什麼事情,從本質上來說,最終的目的就是對遊客時間的爭奪。

再往大里說,不管你做什麼,一旦進入了服務業,最後爭奪的都是人們最剛性的資源,那就是時間。

我在線下大課經常分享一個觀點:今天我們爭奪的戰略資源到底變成了什麼?

在線下經濟時代,我們爭奪的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是地段。

地段連接了人和商品。我家養羊,你家種大米,那我想吃羊肉,你想吃大米,怎麼辦呢?

星期六上午10點,我們約在一個地點,來交換。這個交換的地點就成為了一個連接器,它就是一個戰略性的資源。

到了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爭奪的最重要的戰略資源變成了流量。

我提供搜索服務,你提供電商服務,他提供社交服務,大家提供免費服務的目的,就是獲得巨大的流量。

流量成為了把人和商品連接起來的連接器。

再後來,我們爭奪的最重要的戰略資源變成了時間。

你希望用戶把時間花在你的景區上,我希望用戶把時間花在我的商場裡,他希望用戶把時間花在他的知識付費產品上,我們搶奪的資源變成了時間。

所以時間到底是什麼呢?時間是流量的寬度,時間是終極資源。



在這一點上,旅遊相對於網際網路來說,是一塊聖地。

因為旅遊這件事情,是用極致的體驗來搶奪一整塊時間,它搶奪時間的方法是網際網路無法比擬的。

目前來看,網際網路再怎麼做,它的體驗都很難超越線下。

舉個例子,我特別喜歡旅遊,光南極我就去過兩次了,並且還想去第三次。那你說我在家看看南極的視頻,是不是就不需要去第三次了呢?

肯定不行對吧。因為身臨其境的全方位體驗是網際網路所做不到的,也許未來通過VR等新技術可以做到,但至少目前來說網際網路做不到。

所以在目前的科技之下,在搶奪用戶時間這件事上,旅遊行業依然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3

到底什麼才叫體驗?


旅遊行業靠極致的體驗來搶奪用戶時間,那到底什麼是體驗?

服務類的產品,它有三種滿足用戶的方式:滿足功能,滿足體驗和滿足個性。

我爬完山特別餓,來到山下的一家小餐館,要了兩個饅頭吃飽了,這是滿足功能。

周末傍晚,我去上海經貿大廈88樓的旋轉餐廳吃飯,聽著悠揚的音樂,看著美麗的夜景,喝著精釀的紅酒,我覺得生活特別美好,這是滿足體驗。

我去一家飯店吃飯,服務員看到我說,潤總,聽說你特別愛吃小龍蝦,我們特地從澳洲進口了一些,請你品嘗。這就是滿足個性。

——

旅遊行業也是同樣。在過去,很多旅遊產品滿足的只是功能。

比如我從來沒去過黃山,我想去看一看,類似黃山這種觀光型的旅遊產品滿足的是功能。

那怎麼才能滿足用戶的體驗呢?

用戶來旅遊,是來享受生活的,這時候旅遊中的各種細節就變得特別重要。

我自己也做了一個旅遊產品,叫做」商業進化論之問道全球「,我每年會帶團出去旅遊兩次。

我們去過南美洲厄瓜多、去過以色列、去過南極、去過德國、去過北極、去過加拉帕戈斯群島,去過秘魯……今年8月份,我們將要去埃及。

每次我們的旅遊產品一發布,基本上都是被瞬間搶光的。為什麼?因為我們帶的人不多,每次只能帶20多個人,人太多體驗就不足夠好了。

在設計這些旅遊產品時,我們強調要做到」分鐘級體驗「,把成員每一天從起床的第一分鐘到入睡前的最後一分鐘,都要考慮周到,讓他有非常極致的體驗。

那比體驗更重要的是什麼呢?是個性。

比如,一位用戶來到你的目的地,你知道他是為什麼而來嗎?

是來給孩子慶祝生日嗎?或者是帶老婆來慶祝結婚紀念日嗎?還是帶父母來休息度假的呢?你能為每一位用戶定製不同的旅遊體驗嗎?這就是個性化的旅遊服務。

在未來,也許你可以藉助大數據等技術,來高效地為每一位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這也將成為一個巨大的趨勢。






總結一下


中國服務行業的GDP占比剛剛超過50%,服務業,是一片巨大的藍海,而旅遊服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塊。

服務行業的本質,是對用戶時間的爭奪。旅遊這件事情,是用極致的體驗來搶奪用戶一整塊的時間,這是網際網路目前無法比擬的。

因此在搶奪用戶時間這件事上,旅遊行業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具體來說,在滿足用戶功能、體驗、以及個性方面,旅遊行業還有很多可以創新和改進的地方,所以未來旅遊服務業這片藍海,也許會大放異彩。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uN7CmwBmyVoG_1Zotq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