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0—24時,福建省報告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11例。其中:
福州市1例(晉安區1例);
廈門市3例(思明區1例、集美區1例、翔安區1例);
莆田市4例(城廂區4例);
南平市2例(松溪縣1例、建甌市1例);
寧德市1例(古田縣1例)。
新增治癒出院病例11例。
報告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24例。其中:
福州市7例(鼓樓區1例、倉山區3例、晉安區1例、連江縣1例、永泰縣1例);
廈門市5例(海滄區2例、湖裡區1例、翔安區2例);
漳州市2例(東山縣1例、華安縣1例);
泉州市1例(晉江市1例);
三明市1例(大田縣1例);
莆田市6例(城廂區2例、荔城區3例、仙游縣1例);
南平市1例(浦城縣1例);
寧德市1例(福鼎市1例)。
截至2月9日24時,福建省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261例(危重型8例、重型13例,無死亡病例)。其中:
福州市63例(鼓樓區1例、倉山區7例、晉安區9例、長樂區8例、閩侯縣3例、連江縣8例、羅源縣1例、閩清縣6例、永泰縣2例、福清市15例、寧德市古田縣1例、湖北省武漢市2例);
廈門市28例(思明區11例、湖裡區1例、集美區5例、翔安區1例、泉州市石獅市1例、湖北省武漢市9例);
漳州市16例(薌城區9例、龍文區1例、雲霄縣2例、詔安縣2例、東山縣1例、龍海市1例);
泉州市42例(鯉城區1例、豐澤區3例、洛江區1例、惠安縣2例、安溪縣2例、永春縣2例、石獅市2例、晉江市17例、南安市12例);
三明市13例(三元區2例、寧化縣1例、尤溪縣1例、沙縣5例、將樂縣1例、永安市3例);
莆田市51例(城廂區29例、涵江區3例、荔城區6例、秀嶼區6例、湄洲灣北岸3例、仙游縣4例);
南平市18例(延平區4例、建陽區1例、順昌縣1例、光澤縣1例、松溪縣5例、政和縣1例、武夷山市3例、建甌市1例、湖北省孝感市1例);
龍岩市6例(永定區5例、武平縣1例);
寧德市24例(蕉城區3例、霞浦縣4例、古田縣9例、周寧縣6例、福安市1例、福鼎市1例)。
累計治癒出院病例35例,目前住院病例226例。
現有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共81例。其中:
福州市21例(鼓樓區1例、台江區1例、倉山區4例、晉安區6例、長樂區2例、連江縣2例、羅源縣2例、閩清縣1例、永泰縣1例、寧德市福安市1例);
廈門市16例(思明區8例、海滄區2例、湖裡區2例、集美區2例、翔安區2例);
漳州市6例(薌城區1例、雲霄縣1例、長泰縣1例、東山縣1例、華安縣1例、龍海市1例);
泉州市3例(晉江市2例、南安市1例);
三明市1例(大田縣1例);
莆田市27例(城廂區17例、涵江區3例、荔城區3例、秀嶼區3例、仙游縣1例);
南平市3例(建陽區1例、順昌縣1例、浦城縣1例);
龍岩市2例(新羅區1例、長汀縣1例);
寧德市2例(蕉城區1例、福鼎市1例)。
目前,確診、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已解除醫學觀察4772人,尚有3185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福建出台21條措施
有序有力有效復工復產
_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部署和國務院通知要求,2月9日,福建發布切實加強疫情科學防控、有序推進企業和項目復工復產的意見,提出7個方面21條具體措施,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執行到位,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有力有效推進生產企業和重點項目復工復產,為穩定經濟社會大局提供有力支撐。
01
一是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工作。
指導和督促企業認真落實各項防疫要求,嚴格落實復工復產前以及生產過程中防護、疫情應對、個體防護等措施。
用好用足核酸檢測等科技手段,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擴大覆蓋範圍,提高篩查速度。鼓勵人員回流多的地區組織對重點領域人群進行篩查,支持有條件的醫院、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核酸檢測。
加強重點人群隔離和病例收治。返程返崗人員要及時向所在企業、社區報告個人旅程信息和健康狀況,由所在企業、社區分別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允許疫情高發地區人員、非緊迫崗位人員適當延期返程。對於發現有發燒、乏力、乾咳等疑似症狀的,要第一時間就地隔離,並及時送當地發熱門診就診排查,確診後立即送定點醫院治療。
加強企業用工健康防護。通過安排錯峰上班、實行彈性工作制、綜合調劑帶薪休假、居家辦公、遠程會議等方式,降低工作場所人員密度。建立健全日常清潔、消毒、通風制度,嚴格執行出入人員集中場所體溫檢測篩查等要求,對職工用餐引導採用分時錯峰隔座送餐或盒飯送餐方式,並確保食品安全。做好職工上下班通勤保障,有條件的企業可自主安排班車。
02
二是分類有序推進企業復產。
支持疫情防控、醫用物資生產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將口罩、防護服等疫情防控、醫用物資及配套材料生產企業列入重點保障名單,實施「一企一策、一日一調度」,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的困難和問題,最大限度地促進企業釋放產能、滿產達產,加快實現增產擴產。
保障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企業立即復產,已復產的要繼續擴大產能、挖掘潛能、滿負荷生產。支持在閩央屬、省市縣屬國有企業,各類龍頭企業、骨幹企業和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數字經濟領軍企業以及有市場、有訂單的外貿企業帶頭落實復工復產工作要求。
按照城鄉運行和發展的輕重緩急,組織企業分批有序復工復產。
推進全產業鏈協調運行,加強地區間勞務供需對接,加大網上招聘力度,鼓勵優先聘用本地勞務人員、在閩過年的省外勞務人員和省內未發生疫情村莊(社區)的勞務人員。推動上下游配套企業協同,抓好原輔材料、重要零部件等穩供保障。將防疫物資、關鍵原輔料、重要生產設備及零部件、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等納入應急運輸保障範圍,對相關運送車輛開通綠色通道。
抓緊開展春耕備耕,抓好「菜籃子」建設,推動一批「菜籃子」商品保供基地、惠民生鮮超市復工復產,加快恢復生豬生產,更好保障省內市場需求。
03
三是組織重大項目復工開工。
分類制定重大重點項目開工復工時間表,實行清單式管理,抓緊推動項目實質性開工復工。
加強項目前期工作,落實項目開工條件,對疫情防控、能源供應、交通物流、醫療資源、生態環境等新建項目,優先保障用地用林等條件。
加強項目服務保障,開通項目一站式審批綠色通道,對急需辦理的審批事項實行現場辦、馬上辦,推動更多審批事項「全程網辦」「一趟不用跑」。疫情期間,對政府投資的復工項目,業主單位要按月預撥工程款,解決施工單位資金困難。
04
四是全力做好交通運輸組織保障。
保障道路暢通運行,嚴禁擅自封閉高速公路出入口,嚴禁阻斷國省幹線公路,嚴禁硬隔離或挖斷農村公路,嚴禁阻礙應急運輸車輛通行,嚴禁擅自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和收費站、省界和國省幹線公路設置疫情防控檢疫點或檢測站。
強化交通運輸管理,交通運輸部門要統籌運力做好重點群體運輸,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05
五是努力提高公共服務保障能力。
加強防護物資保障,在保障一線醫護人員防護物質的基礎上,努力滿足鐵路、民航、公路、郵政、公安、鄉鎮街道、生活服務業企業等公共服務崗位人員防護服務用品需求。
落實好援企穩崗政策,認真落實我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紮實做好「六穩」工作的24條措施,通過加強金融服務、實行貸款貼息、落實減免稅費等,切實降低企業負擔。
06
六是抓好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
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時期各類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加強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作業場所監測防護,特別是要做好重點企業重大安全風險隱患排查,確保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和疫情擴散事件。
高度關注受疫情影響而生產經營困難、資金斷流的企業,把幫扶救助和治理欠薪有機結合起來。
07
七是壓緊壓實企業和屬地責任。
各企業要設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備好口罩、消毒液、體溫計等防控物資和生產所需的原輔材料,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確保生產經營有序進行。
各地要成立工作專班,因地制宜、創新舉措,一企一策、一項目一策,及時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不得自行出台延遲企業和項目復工復產的規定,確有特殊情況的,要按程序報批。
省直有關部門廳級幹部帶隊,率指導組赴「九市一區」指導協調督促各地復工復產工作。及時總結各地做好復工復產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強宣傳報道。
- 來源:福建共青團
- 責編: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