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該醒醒了,美軍戰鬥部隊進駐沙特,釋放強烈戰爭信號

2019-07-21     老牛金吾衛

事情正在起變化!

雖然特朗普並不是真想和伊朗打上一仗,但伊朗正在用自己的行動一步一步把波斯灣帶向戰爭的邊緣。

7月19日,美國時隔十多年再次派出戰鬥部隊進駐沙烏地阿拉伯。雖然美國竭力否認此舉和伊朗當天扣押兩艘英國油輪的舉動有關,但是分析人士認為,這依然是美國釋放出的比較強烈的戰爭信號。因為美國在中東地區歷次發動戰爭之前,都曾有過同樣的舉動。更有甚者,此次美軍戰鬥部隊入駐的沙特蘇丹王子空軍基地,曾在歷次戰爭中發揮過重大作用。

1 美軍戰鬥部隊再度入駐沙特,釋放強烈戰爭信號

7月19日,美國國防部發表聲明,證實美國將駐軍沙特。一名美國官員說,作為美國向中東增兵的安排之一,美方將向沙特派駐大約500名軍事人員。美國國防部今年6月宣布,將向中東增派1000人,當時沒有明確具體的部署安排。

美聯社援引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的話報道,一些美國士兵和「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已經抵達位於沙特首都利雅得南部的蘇丹王子空軍基地。美方人員在等待更多軍事人員和軍機抵達。

不要小看了這500人,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一個信號,警告伊朗如果繼續在波斯灣我行我素,戰爭隨時有可能降臨到他們頭上。

1990年,薩達姆率軍將科威特變成伊拉克的第19個行省,時任美國總統老布希多次勸其撤軍未果,於是在徵得沙特同意的前提下,開始派軍進駐沙特軍事基地,當時的沙特甚至都不是美國的盟友,美國在中東也只有以色列這一個靠得住的朋友。

一開始,美軍的數量也不多,薩達姆認為這只是派來做做樣子、掩人口舌的,他認為,因為害怕美軍士兵死傷太多的緣故,美國不敢真的和伊拉克開戰。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美國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向沙特調集了近百萬大軍,還將大多數阿拉伯國家都吸收成為自己的盟友。戰鬥打響後,美軍僅僅付出了死亡148人的代價,就將伊拉克打了個稀巴爛。不得已,薩達姆只得從科威特撤軍,伊拉克近二分之一的國土還被劃為了「禁飛區」。

1998年的「沙漠之狐」行動,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甚至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美國都曾在開打之前有過向沙特派駐大量軍隊的舉動,而此次美軍入駐的蘇丹王子空軍基地,在此前歷次戰爭中都發揮過重要作用。

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蘇丹王子空軍基地成為美軍聯合空中行動中心所在地。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最為緊張的時期,美軍在蘇丹王子空軍基地部署大約200架軍機,每天在沙特指揮逾2000次行動。

2 伊朗從來不是一個清醒的國家

雖然根據美聯社的報道,美國近期一直準備人員派駐事宜,現在宣布駐軍沙特與伊朗19日扣押英國油輪無關。

但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不信。要知道美國在宣布向沙特派遣軍隊之前,還宣布打下了一架伊朗無人機,而伊朗扣押英國油輪,正好發生在這兩件事的中間。再加上此前英國先扣押了一艘伊朗油輪,這是一連串的因果反應。

不知道伊朗是不是碼准了特朗普不願開戰,所以最近不光是嘴上,行動上也越來越高調,似乎已經完全忘了當年薩達姆的前車之鑑。

從歷史上看,伊朗從來不是一個清醒的國家。當年兩伊戰爭打到最後,西方國家都站在薩達姆的一邊,而且伊拉克的軍事、經濟力量本來就比伊朗高出一塊,但是在薩達姆提出主動和談之時,時任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死活就是不同意,他寧願把伊朗打得亡國滅種也不願意同敵人和談。後來在伊朗國內各方勢力的壓力之下,霍梅尼不得不接受和談,但還是經常發表言論,表示心有不甘。

伊朗現任最高領袖哈梅內伊

3 伊朗正在把歐洲推向美國

這次美伊之間的紛爭,歐洲本來是站在伊朗一邊的。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的舉動歐洲各國本來就不贊成,美國還進一步對伊朗進行了制裁,導致伊朗無法出口石油,經濟來源斷絕,國內民不聊生。

本來伊朗是可以好好利用這一點博取歐洲的同情,在國際上多爭取幾個朋友,多爭取一點幫助的,但是伊朗偏偏採取了偷偷往外運石油的做法,而且還是把石油運往遭到歐盟禁運的敘利亞。在犯禁油輪「格蕾絲一號」被英國扣押後,伊朗又把英國視作仇敵,在出動快艇攔截英國油輪「不列顛遺產號」未遂後,終於在7月19日扣下了另一艘英國油輪「史丹納帝國」號,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當天還短暫扣押了另一艘由英國運營、懸掛賴比瑞亞旗幟的油輪「邁斯達爾」號,但很快放行。

英國油輪「史丹納帝國」號

對於伊朗的舉動,英國媒體評論說,伊朗在把英國往美國身邊推。豈止是英國,當天法國、德國等歐盟重要國家紛紛表態,譴責伊朗扣押英國油輪的行為,伊朗這是在把整個歐盟往美國身邊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qZE2wBmyVoG_1ZJ9U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