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未來」的眼,《最野假期》如何讓「歌聲飄過70年」?|華誕70

2019-07-25     綜藝報

一年一度的《最野假期》重回螢屏。這一次,少年們要如何以自己的方式、用「特別」的行動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致敬?

「我是蒙古族,可是我沒有見過大草原。」

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少兒頻道播出的節目《最野假期》中,薛尚耀小朋友的話何嘗沒有投射出當下更多孩子,甚至是大人的生活寫照。走向曠野、拓寬視野、歡樂遍野,定位於「野」的《最野假期》,讓這個暑假展現出了更多想像空間。

「用孩子的視角看世界」

同步體驗,共同成長

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少兒頻道每年暑期推出的原創大型戶外成長體驗節目,《最野假期》已經走過第五個年頭。今年,它依然將迎來自己的「變」與「不變」。節目從全國報名者中精選出若干「小勇士」,帶領他們走出熟悉的環境,告別都市,走進自然,漫步曠野,融入壯麗奇異的自然景觀,探尋異鄉古蹟深厚久遠的歷史文化、多彩多姿的風土人情。集自然科學與現代文明於一體,引導孩子們用眼睛去發現,用心靈去體會,在行走中觸摸世界,在感悟中收穫成長。

今年的《最野假期》還是如約給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盛夏。

節目的定位和主體著眼於青少年群體,以及向外輻射構造親子式、合家歡式的觀看。透過孩子的視角看世界,既符合想要尋求跟大人有更多平等溝通的少年視角,同時「孩子」這一主體的特殊性又為節目注入了新的活力。憨厚直爽的靈活「小胖」龍泰文;博古通今、熱愛歷史的郭爾樂;溫和大方、愛跳愛笑的顏夢琳……他們活潑率真、童言無忌,仿佛擁有源源不斷的無限活力;他們又敢於發問、異想天開,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和求知慾;在孩子們爭先恐後、手舞足蹈、嬉笑打鬧的互動和實踐里,張揚著孩童極強的表達欲和不加掩飾的天真。在隊長的任命和團隊協作中,「最野小勇士」學會責任和擔當;在各式各樣的人生初體驗中,了解世界背後的故事。「孩子本位」讓節目的視角更加單純而富有樂趣,也充分見證著他們的成長。

不同於其他青少年節目的呈現,《最野假期》透過孩子視角在了解世界的同時,還給了他們更多的空間來表達、來講述、來展示。由郭爾樂口中說出的天安門的歷史,褪去了解說詞的枯燥與厚重;孩子們豐富的肢體語言、簡單易懂的表達,也讓探索的過程更加生動直觀。

對於青少年觀眾來說,《最野假期》是與電視中的同齡小夥伴隔空進行的暑期探險之旅、學習之旅;對於成人乃至於家長觀眾,《最野假期》也提供了一種審視和理解孩子的溫和立場,讓大人更懂孩子、更尊重孩子、更能激發出來自「小孩」的無限潛力。系紅領巾、敬少先隊禮等一幕幕仿佛人生軌跡的重演,洋溢著回顧感,又跟隨節目實現了或重複、或補充的「再體驗」;孩子們眼中閃爍的光芒讓人不禁喚起兒時夢想。所有觀眾都能在故事聆聽中有所收穫,知識也得以擴充和加深。

尋常中的「非常」切入

自然和人文探索如何「破題」?

如何從熟悉的事物切入進而喚起觀眾共情,同時又能源源不斷輸出著新奇的互動體驗?《最野假期》給出的答案是,用時空來「破題」。新一季《最野假期》的起點是日復一日紅旗飄揚的天安門,大家可能不止一次地走在長安街上,望向天安門前佇立的五星紅旗,而節目的開始選擇了凌晨三點的天安門。月色沉寂的長安街上,「最野小勇士」激動熱烈的討論划過夜空,而當到達天安門前,吵鬧的孩子又立馬安靜下來,化身為富有使命感的少先隊員。夜色褪去,晨光初現,儀仗隊步步鏗鏘地舉旗走來,目光所至,均是莊嚴。

肅穆的升旗儀式帶來直觀的觸動,而隨著一張天安門前老照片的引入,舊時公交車上的供能煤氣包將旅程自然地引入到了「最野」第一站:大慶油田。無論是天安門升旗還是公共汽車,在常態事物中發掘出的未知元素為節目提供了新視點,過去與現在,祖國遼闊版圖下的崢嶸歲月也得以聯結。從北京到大慶,書本中耳熟能詳的大慶油田具象為鑽油的「磕頭機」;《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悠揚歌聲道出了鑽井隊的故事,與地理環境勾連的人文講述頓時生動起來。

《最野假期》的「野」,「野」在行動,走出閉塞的室內空間,走向自然;「野」在性格,孩子般的肆意張揚,對大千世界不設限發問和無止境探索;「野」在態度,無論是初出牛犢還是兩鬢斑白,都保有刨根問底的好奇心和無懼挑戰的勇氣。

「我來《最野假期》一共有兩個願望:第一個願望是我想讓世界看看我,第二個願望是我想看看這個世界。」節目讓觀眾看到了孩子們的「未來主人」姿態,也將祖國的山河畫卷在觀眾眼前鋪開。

在慢節奏、「養老式」綜藝占據螢屏的今天,《最野假期》卻始終在引導大家去發現和奮鬥。它放慢了腳步,去觀察、去聆聽、去回顧,卻以孩童般熱烈的姿態奔向未來。電視節目需要鬆弛感,同時也不應喪失永遠年輕的熱情和活力——這些,或許就是這檔節目的積極立意所在。

「歌聲飄過70年」

偉大曆程,老歌傳承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走到第五個年頭的《最野假期》在2019年這個特殊的歷史節點,又被賦予了新的內涵。節目創新性地以經典老歌、歷史地標和關鍵人物為支點,展開自然人文之旅,呈現新中國成立70周年漫長奮鬥的偉大曆程中的奉獻精神和不變情懷。

尋求多樣化體驗的《最野假期》,融地理、人文、藝術三位一體,力求「潤物於無聲」。《我愛北京天安門》的歡快歌聲劃破北京的清晨;向大慶油田退休職工學唱的《我為祖國獻石油》以歌曲為載體,訴說故事;錫林郭勒土地上飄蕩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見證草原生活的變化。涉及八個省區,約兩萬公里的行程,伴隨著祖國開拓者激昂厚重的嗓音和孩子們稚嫩的童聲就此展開。

第一期「拜訪小分隊」來到邱岳泰老人的家,照片牆上記錄了祖孫三代「石油人」的奉獻;書本中的「鐵人」王進喜變身為老人口中的鄰里;京味糕點跨越幾千公里,為六十年前離開故鄉,為事業奉獻青春的開拓者們和他們的後代帶去濃濃鄉情;身為第一代少先隊員的邱爺爺向新一代少先隊員訴說著天安門前的觀禮故事。臨行前爺爺送給「最野小勇士」兩個親手製作的萬花筒,希望他們多動手動腦,多看看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年過古稀的爺爺笑眼盈盈中,仍是對世界的好奇與期待。

自然是偉大的,而勇於去探索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先輩自是有融會貫通的智慧和壯志凌雲的豪邁。節目立足於「行走」,展現了幅員遼闊的地理風貌、雄偉壯麗的錦繡河山;著重「感受」,感悟奮發圖強的中國精神。樂觀的歌詞,昂揚的曲調記錄的是祖國建設者對艱苦歲月的甘之若飴。

以體驗為基,借藝術魅力和血脈相承的家國情懷進入到人文地理的最深處,《最野假期》有故事、有溫度、有意義、有情懷。「最野」旅程,是山河曠野的眼界開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尋根,也是央視少兒頻道奉獻給全國觀眾以及新中國七十歲華誕一份誠意之禮。當節目的視野得以延展,腳步丈量出的世界,這個暑期檔的這檔「特別節目」,也勢必會迎來更多可期的精彩紛呈。

來源:影視前哨(ID:yingshiqianshao)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87LmwB8g2yegNDExZ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