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張掖成為影視劇創作拍攝基地

2020-03-30   天水在線

連日來,隨著在甘肅張掖全程創作拍攝的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劇中色彩斑斕、氣勢磅礴的丹霞地貌,造型奇特、蒼勁雄渾的冰溝峽谷,山高地闊、萬花爭艷的扁都口萬畝花海等大場景一一呈現在全國觀眾眼前。作為今年國家廣電總局向全國推薦的20部脫貧攻堅題材重點劇目中,首部亮相央視一套黃金檔的作品,備受全國各大媒體及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該劇不僅生動再現了西部地區脫貧攻堅中湧現的感人事跡,而且全面展現了甘肅張掖多姿多彩的自然風光、厚重豐富的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和純樸濃郁的鄉村氣息。

張掖是紅西路軍征戰河西和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主戰場,紅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雄渾壯美,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民族風情古樸濃郁,境內七彩丹霞、冰溝丹霞、漢明長城遺址、張掖濕地公園、山丹馬場、平山湖大峽谷、扁都口、焉支山、康樂草原等景區景點靚麗多姿,各具特色,近年來吸引了眾多影視劇組來張掖取景拍攝。由姜文執導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張藝謀編導的《三槍拍案驚奇》、錢雁秋編導的電視連續劇《神探狄仁傑(第三部)》《長城》等影片均把丹霞地質公園景區作為外景拍攝地。連天碧草、曠野群馬、草原騎牧、祁連松雪、大河清韻、烽燧峽谷、奇異地貌、古城遺址以及濃郁古樸的民俗風情等自然及人文景觀,構成了山丹軍馬場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自《牧馬人》、《蒙根花》、《文成公主》、《王昭君》、《和平年代》、《紅色康拜因》等十多部影視片在此拍攝並播出後,山丹馬和軍馬場都名聲大振,成為理想的影視拍攝勝地。

張掖歷史文化厚重,紅色旅遊資源豐富。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時代精神,展現我市豐富的歷史文化,在臨澤縣紅西路軍梨園口戰鬥遺址開機,全程在甘肅張掖拍攝的電影《浴血誓言》,通過再現紅九軍堅守梨園口陣地、與敵血戰到底的戰鬥歷史,謳歌紅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英雄主義氣概和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的大無畏精神,激勵全社會在傳承紅色基因中砥礪奮進、開拓進取。根據高金城烈士事跡創作的秦腔現代戲《肝膽祁連》,通過反映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高金城先生在張掖冒死營救紅西路軍失散將士,積極投身革命事業最終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跡,彰顯紅西路軍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信仰和愛黨愛國愛民的高尚情懷,歌頌高金城烈士寧死不屈、捨生取義的崇高品質。

(煙雨丹霞口)

(冰溝丹霞甲天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丹馬場時「讓祁連山綠水青山常在,永遠造福草原各族群眾」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導激勵廣大幹部群眾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自覺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發展,我市還與央視電影頻道、甘肅風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甘肅西北長城影視公司聯合創作了電影《安江鹿兒》和《守山者》,兩部作品全程在祁連山取景拍攝,充分展示了祁連山雄偉壯麗的風姿,反映了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治理成果,展現了裕固族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為突出全域旅遊,展現金張掖絢麗多彩的自然風貌,《靜靜的濕地》《扁都口》《祁連山下》《天邊的彩虹》等10餘部紀錄片也都在張掖境內取景拍攝,並先後在央視紀錄片頻道、探索發現等大型媒體平台播出,張掖濕地公園、扁都口萬畝花海等景色紛紛亮相,肅南裕固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民族傳統服飾等吸引了觀眾眼球。這些在我市拍攝的影視片公映後,不僅宣傳推介了張掖的人文資源、旅遊景觀,還充分展示了處於絲綢之路黃金節點之上的金張掖對外開放、轉型跨越的良好形象,對進一步推動張掖影視文化繁榮發展,宣傳推介張掖豐富的旅遊資源,切實提高宜居宜游金張掖的知名度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據了解,目前張掖市19個4A級旅遊景區中,張掖七彩丹霞、平山湖大峽谷等10多個景區景點因其景色獨特優美,已被中國電影家協會、電視藝術家協會確定為影視拍攝基地,多個劇組先後在甘肅張掖完成了數十部影視劇作的創作拍攝,甘肅張掖已成為眾多影視劇創作拍攝的理想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