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什麼都不會,連壺都沒有拿穩……後來啊,也不知道在較勁什麼……就和手沖槓上了,天天沖……一天一手沖,結果……emmmm賣了遊戲機買咖啡機……
買了咖啡機之後發現自己沖的咖啡和在咖啡館喝到的手沖咖啡……味道截然不同……自己沖的第一杯手沖咖啡喝上一口,那酸爽……簡直一口入魂……
那時候沖的特別難喝,每天都在請教咖啡大神:「這杯咖啡味道奇怪嗎?難喝嗎?……」
之後每天就靠著一定要「衝出好喝的咖啡」這樣的目標天天跑去光顧咖啡店,和老闆請教咖啡知識以及沖煮方案,店裡老闆人好,每天都很大方的分享咖啡的奧妙,從豆子的分類、豆子的分級、咖啡的處理法、器具的挑選、日常沖煮手衝到1分鐘時水流怎麼控制啊等等,都統統分享出來了,後來店裡老闆還借了我兩書來著……
再到後來,得到真傳了,手沖最重要的就是"穩"!
沖煮時一定不要猶豫,注水見好就收!!端水壺的手臂要穩,水流要穩,呼吸要穩,心態也要穩〜
然而能夠做到這些或者說幾乎全部達標合格是非常的不容易。排除心態因素,其他幾項都需要大量的實際操作練習,壺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勤加練習,一定會有好的收穫,最後當然學會了手沖〜〜〜〜
咳咳
抒情完了
就該放大招啦
許多愛喝咖啡的咖友都喜歡自行在家沖煮咖啡,手沖咖啡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入手一杯好喝的咖啡,那如何快捷用手沖得到一杯想要的咖啡呢?
首先您需要準備以下物品:
1)細口壺(建議選擇電動細口壺 可以很好的控制溫度)
2)磨豆機(手搖磨豆機,電動磨豆機均可)
3)新鮮的咖啡豆
4)優質的水
5)電子稱
6)咖啡過濾杯
7)濾紙
8)咖啡杯(200ML容量)
手沖咖啡的三大技巧:既「準備、悶蒸、沖煮」三階段。
第一步
準備:折濾紙放入濾杯中,將濾紙浸濕並預熱咖啡壺以及濾杯,因為濾紙會有味道,為避免影響咖啡的風味,因此需將濾紙吸附空氣中的雜味去除。將研磨粗細接近粗砂糖的咖啡粉倒入濾杯中,為了萃取均勻需輕敲濾杯緣,讓咖啡粉均勻平實。
第二步
悶蒸:也稱為預浸,悶蒸的目的是為了「激活」咖啡粉,使咖啡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具體做法是將將85-90度熱水以畫圈的形式緩緩從咖啡粉中間注入,切記不要衝到濾紙邊緣;30秒後,再次持續的注水,如果咖啡粉足夠新鮮的話,此刻咖啡粉會形成向上隆起的一個過程,咖啡濕香開始散發迷人的風味。
第三步
沖煮:悶蒸結束,將水柱控制在穩定的狀態,從圓心依序繞著圈走,向圓周、向內心,注意水流不能過大/過快且要保持連續不斷並且留意咖啡的水量,一旦達到了水粉比需要的克度即可停止注水。
以下的內容總結了五個手沖咖啡的小技巧,如果你覺得自己沖泡的咖啡不好喝,不如試試以下的小訣竅:
咖啡豆研磨機
咖啡豆研磨機是所有咖啡沖泡工具里最為重要的一個,無論是電動還是手搖,磨豆機出品的咖啡粉品質要好上很多,咖啡豆研磨最理想的時間是在要烹煮之前才研磨,這樣能有效改善咖啡質量,因為磨成粉的咖啡容易氧化散失香味,尤其在沒有妥善適當的貯存之下,咖啡粉會變味,因此久置的咖啡粉無法烹煮出香醇的咖啡。
關於如何選擇研磨機:首先你得先明確自己想喝什麼咖啡。通常可以分為兩種,即滴濾咖啡與意式咖啡,前者口味淡,磨豆機設備簡單也比較便宜,後者咖啡口感很濃,常常會搭配牛奶類飲料,磨豆機價格也會比較貴。
好的研磨機追求的是咖啡粉中粗細粉比例的穩定性,廉價的磨豆機可能無法達到咖啡粉中粗細粉比例,因此這樣的磨豆機所研磨的咖啡粉是無法進行正常萃取的,因為研磨是萃取的前提。
家用磨豆機的價格通常不會很高,錐刀咖啡研磨機是家庭手沖咖啡的首選,錐刀咖啡研磨機能夠把咖啡豆碾成大小均等的顆粒,大小不均等的咖啡粉會導致咖啡萃取不足或者過度萃取,從而影響咖啡的風味。
電子計量儀稱量
沖泡咖啡講究沖調比例,需要多少水取決於用多少咖啡粉,因此一般不建議大家用豆勺計量,因為在沖泡咖啡過程中需要稱咖啡以及水,每顆豆子大小不同會造成萃取的誤差。
一杯手沖需要15克豆子,用精確到0.1的電子秤稱重最好,電子秤也方便在注水的時候看注入的水量,咖啡與水的黃金比例一般情況下是10克咖啡加入200毫升熱水中, 也有人以15克咖啡配上150毫升的水,口味比較淡的建議以1:13到1:17的比例稍加稀釋,口味較重者可以採用1:10到1:12比例沖泡。
濾杯
濾杯的種類有很多,主要可分為梯形與錐形濾杯,可搭配濾紙、金屬濾網或濾布進行沖煮。不管是哪一種,它們之間不只是外型的不同,不同的濾杯有不同的特性,每個細節的設計也影響著流速、萃取時間、咖啡的口感,每種器具都不太相同,因此選擇一款好用的濾杯也是沖泡一杯好喝的手沖咖啡的關鍵。
日本Hario出品的V60濾杯,則是市面上的不敗款,長久被多數咖啡店做為營業沖煮使用,V60也被認為是最能萃取出完美風味的咖啡濾杯之一。
此外,聰明濾杯也是一款不錯的選擇,使用聰明濾杯並不需要什麼技巧,沖煮操作流程也比較簡單。
想要衝泡出一杯好的咖啡,除了咖啡豆本身的條件外,使用好的咖啡器具也很重要。
手沖水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飲用水的要求很高,在手沖咖啡這件事上,也是如此,沖泡咖啡時,水是咖啡風味好壞的關鍵,使用高質量的水對於沖泡出好咖啡至關重要。
相對於蒸餾水,用軟水或硬水沖泡的咖啡會降低苦味,使用富含礦物質的硬水不能很好地與咖啡中溶解的顆粒結合,導致咖啡萃取不足嗎,另一方面,如果有更多的粘合空間,蒸餾水很容易導致過度提取,因此,手沖咖啡要求水質乾淨無味。
在高質量的水質要求下,手沖咖啡應該用什麼樣溫度的水才可以沖泡出一杯好喝的咖啡?
水溫多高才算高?多低算低?最適當的溫度是多少度?
一般情況下,烘焙度越高,水溫越低;烘焙度越低,可以適當提高水溫。建議中深度烘焙的咖啡採用88℃~90℃的水,對於中淺度烘焙的咖啡,可以用90℃~92℃的水。
此外,同一款咖啡豆子,水溫越高,衝出來的咖啡醇厚度越高,焦苦味越重;水溫越低,酸味兒越重。
喜歡喝醇厚咖啡的可以適當調高水溫,比如用92℃的水;如果喜歡帶有果酸的,可以適當把溫度調低,比如88℃。
手沖咖啡時應避免使用剛滾燙的開水沖煮咖啡,一般而言,使用88度~92度上下的水溫是最合適的,當然,也不可以一概而論,比如冬天和夏天會有溫差,這個時間也要根據天氣溫度進行調整,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靈活掌握。
一杯好喝的咖啡四大指標
醇度:咖啡的味道在你的舌根停留的時間,停留得越長,咖啡的醇度越高。想要改變咖啡的醇度,一般是控制水量而不是咖啡豆的量,原因是每杯咖啡用的豆是差不多,通常為二十克。
酸度:舌頭上的味蕾受刺激的感覺,刺激越強,酸度越高。酸度不是決定咖啡品質好壞的唯一標準,但如果咖啡的味道沒有酸,咖啡的味道就會很奇怪,咖啡的酸度取決於咖啡豆品種、生長環境,咖啡烘焙,咖啡處理法等。
香味:咖啡聞起來的味道。在烘焙的過程中,咖啡豆會產生咖啡風味以及香氣,沖泡後的咖啡亦會獨特的香味。
風味:個人口味。不同品種的咖啡風味各不相同,咖啡的風味很複雜,比如醇厚、濃郁、濃香等等。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