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誇張地講,孩子一歲半就能學做家務了

2019-10-26   快樂媽咪PCbaby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同感,一般擅長做家務的人,生活上都會比較獨立自主,而且能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井井有條?

周圍的媽媽跟朵媽一樣很有共鳴,意識到家務在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重要性。不少朋友從懷孕起,就放狠話,發誓絕不寵著孩子,不能讓孩子當「媽寶男」「媽寶女」,從小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

不過,到底什麼時候開始讓孩子學做家務呢?我見過不少的例子,有些媽媽總在等著孩子長大,可當孩子稍微大一些後,想讓他學做家務就特別難了。有時真的會質疑懶惰到底是不是人的天性。

嗯,當然不是,早教要趁早,讓孩子學幹家務也要趁早,毫不誇張地講,一歲半的寶寶就應該開始學做家務了。越遲開始教寶寶做家務,越不利於他們養成做家務的習慣。

因為從一歲半到三、四歲左右,是寶寶發展自理能力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如果父母能夠引導孩子,那他的自主性會提高,而且有助於建立自信的人格。相反,此時若未能建立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將會對自己能力產生懷疑,在人格的發展上也會出現問題。

一歲半孩子能做什麼家務?

讓一歲半孩子開始幹家務,可不是培養「童工」的節奏喲。所以不要妄想,小寶寶可以直接學習「洗碗、掃地、做飯」這些複雜的家務。應該讓他們從最簡單的「小指令」開始慢慢培訓起。


一歲半,從簡單的小任務學起。

9-24個月階段的孩子,開始能接受一些簡單的指令。在朵朵一歲半開始,我就鼓勵她開始學著「完成自己的小事」,一般訓練的內容是「把紙尿褲扔進垃圾桶」,「把玩具放到收納箱裡」、「奶瓶和輔食碗吃完後要放在指定的位置」。

只要父母的態度ok,孩子一般不會太抗拒這樣的命令,反而會覺得很有趣。「小任務」持續一段時間後,不用父母嘮叨,孩子也會主動完成這些小指令。

兩歲半開始,布置的「小家務」可以複雜點。

朵朵兩歲半後,我開始給她的「小家務」提升難度。把這些事情,從簡單「一步」的命令升級為稍微複雜一點的,例如將自己的玩具放到籃子面,再端到柜子里(當然籃子不能太重,在孩子的能力範圍內)。

孩子此時參與家務,已經不是簡單的「聽指令」,而是帶有一定的主動參與性了。當我們要準備出門的時候,朵朵會主動拿出鞋子自己穿,然後將拖鞋放回原位。不過並不是每一次都這麼主動,有時候耍小性子也會不配合,這時候只要耐心引導即可,孩子一般都會很配合。

三歲開始,參與小的家庭家務。

三歲左右開始,朵朵已經開始參與小的家庭事務了。例如大人洗碗的時候,她在旁邊遞送碗筷,還會幫奶奶拿報紙、整理自己的玩具書籍、給家裡的小魚喂食等。每次孩子做完這些事情,朵爸都會和孩子來一個「high five」(擊掌),這是他們父女之間的互動。

此時孩子似乎已經明白,做家務其實是很平常的事情,不需要每次都得到語言上的鼓勵和表揚才會做。


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能如何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呢?


1、和孩子玩做家務的遊戲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遊戲是教育的最佳手段,可以藉助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提高對家務事的興趣。例如利用玩具、餐具(杯、盤、湯匙、鍋)等與孩子玩做家務遊戲。

「寶貝,今天你炒個菜給媽媽吃好嗎?我想吃番茄雞蛋。」

「好的。」

孩子做好「飯菜」後,媽媽津津有味地把「飯菜」吃完,借遊戲達到教育效果。

2、把任務分解,並給孩子做示範

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家務,孩子可能會感到很難下手,出現退縮的心理也是正常的。這時候可以將任務分解,並給孩子做示範。

例如,孩子還不懂得如何洗衣服,可以將洗衣服分解成將衣服拿到洗衣機、將有顏色的衣服分開、把衣服放到洗衣機、倒進洗衣液、開洗衣機、把衣服拿出來、晾衣服這7個步驟,讓孩子參與到其能力範圍內的環節中來,並耐心地給孩子做示範,鼓勵孩子參與。

3、給孩子專屬的勞動用具

為提升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的積極性,媽媽可以給孩子購買符合孩子size的勞動用具。例如小號的圍裙、手套、菜籃子、洗碗盆等,這樣能讓孩子更加重視家務勞動。

4、多向孩子「求助」

聰明的家長都知道,鼓勵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最佳辦法,就是向孩子發出「SOS」的信號。例如「爸爸很快要下班了,你可以幫我摘菜嗎?這樣我們就可以在爸爸回來前做好飯菜等他了」。

多向孩子求助,不僅可以讓孩子習得更多的勞動技能,還能在共同的勞動中促進親子感情,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5、不把家務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

很多家長會拿家務做為懲罰孩子的結果,例如孩子不聽話,受到的懲罰就是要掃地。這會加深孩子對家務勞動的厭惡感。所以要想孩子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不要輕易懲罰他去做某樣家務。

朵媽的話

不知道你是否會有這樣的困惑:才一兩歲的孩子就開始參與家庭事務,是不是有點「虐」了?我想一點都不會!因為我們並非想讓孩子分擔家務,而是在培養她的能力。事實上孩子能分擔的家務量非常小,但是她學到的卻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