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唯一的准兵團級開國上將,毛主席為何特批他不用給自己敬禮?

2021-01-04     笑語千年

原標題:這位唯一的准兵團級開國上將,毛主席為何特批他不用給自己敬禮?

1930年夏天,一位紅小鬼在奉命去紅六師傳達命令的歸隊途中,遇上了幾十個白軍。這位紅小鬼一手提大刀,一手高舉手榴彈,高喊:「繳槍不殺,紅軍優待俘虜!」白軍見這位紅小鬼只有孤身一人,且還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於是哈哈大笑,一擁而上想要活捉這位紅小鬼。只見這位紅小鬼猛地竄到敵人軍官面前,揮起大刀,刀鋒過處,白軍軍官頓時身首異處。其他白軍見紅小鬼揮舞大刀,既快又狠,紛紛乖乖繳械當了俘虜。這位紅小鬼孤身一人俘敵47人 ,轟動了整個湘鄂西紅軍。這位紅小鬼就是紅軍三大刀客之一、被譽為「紅軍趙子龍」的開國上將賀炳炎。

1913 年 2 月,賀炳炎出生於湖北省宜都縣江家灣村的一個貧苦農家。他9 歲入武當一清道長門下學習「凌霄劍」和「玄虛刀法」,從此他嗜武成狂,練刀不輟。

但是武術並沒有改變少年賀炳炎貧窮的生活。少年賀炳炎貧窮在煤礦背過煤,給地主放過牛,當過鐵匠鋪的學徒,始終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還飽受地主老財的欺侮。直到1929 年春,賀炳炎的家鄉迎來了賀龍率領的工農紅軍,16 歲的賀炳炎從此扔下鐵錘,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

在生擒47名白軍後不久,賀炳炎被送到洪湖軍校學習,並被提拔為區隊長。1932 年 6 月,國民黨兵分三路,向洪湖蘇區開展「圍剿」。為了保衛湘鄂西,賀炳炎帶領洪湖軍校學員也投入了戰鬥。賀炳炎主動把自己的槍讓給別的同志,自己則操起心愛的大刀突入敵陣,左砍右劈,敵人紛紛成為他的刀下之鬼。在他的號召下,同志們越戰越勇,打得敵人潰不成軍,倉皇而逃。戰鬥結束後,賀炳炎的英雄舉動傳到賀老總耳中,賀老總親自嘉獎,稱賀炳炎「膽大頑強」,是一位勇敢的「賀小龍」。從此,湘鄂西根據地的同志們都親切地把賀炳炎稱為「賀小龍」。

1932 年 8月,由於"左"傾路線的錯誤指揮,紅三軍被迫轉移。賀龍命令賀炳炎率領襄北獨立團,將三四千洪湖幹部、群眾護送到襄北。賀炳炎在敵軍大兵壓境、敵眾我寡的不利局面下,在祥客店一戰殲滅敵八十五師700 餘人,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並將200餘人的襄北獨立團發展到 1800 人,勝利的在鄂豫邊與紅三軍主力會師。

但是,"左"傾路線的錯誤讓湘鄂西的"肅反"擴大化,很多同志倒在了自己人的槍口之下。時任紅七師十九團團長的賀炳炎,也被當作「改組派」遭到逮捕。賀炳炎是「改組派」的「罪證」,居然只是一位被屈打成招的「改組派」在審訊中招認,曾和賀炳炎在一起吃過一次飯。雖然賀炳炎連"改組派"是什麼都搞不清楚,但還是被抓了起來。

當時主持「肅反」的湘鄂西分局書記夏曦想要殺掉賀炳炎,幸虧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賀龍趕到了。他質問夏曦:「為什麼要殺賀炳炎?他十幾歲跑來投紅軍,是我把他揀回來的。說他是反革命,反革命打起敵人來會那樣不要命?」

在賀老總的干預下,賀炳炎終於揀回了一條命,但卻成了一名「改組派自首分子」,被發配到武器差、彈藥少的「改組派連」,奉命開闢黔東根據地。當時的黔東地瘠民貧,土匪橫行,但21 歲的賀炳炎卻領導「改組派連」在這裡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不但建立了農民協會和紅色政權,還大規模的「擴紅」,殲滅了貴州軍閥王家烈部兩個團,建立了黔東獨立師,擁有5 個獨立團,隊伍也發展到三千餘人。

1933年,賀炳炎率部轉移到達湘鄂邊,被整編為紅七師二十八團,賀炳炎出任團長,隸屬賀老總的紅二軍團。

1935 年 11月 ,紅二、六軍團開始長征。長征中,年僅22 歲的賀炳炎擔任紅五師師長,擔負著為全軍打開通道的重任。在洞口縣,紅軍遭到了國民黨軍隊的伏擊,賀炳炎在戰鬥中親自操著機關槍,衝鋒在第一線,將敵人全線崩潰,為紅二、六軍團勝利打通了通道。但在戰鬥中,賀炳炎不慎被敵人的炮彈炸斷了右臂。

賀炳炎的這次傷勢非常嚴重,右臂幾乎完全被炸飛,僅剩一點點皮肉連著右臂與軀幹。如不馬上截肢,會有生命危險。當時部隊既沒有很好的消炎藥,也沒有手術器械,只有一 把從老鄉家借來的木鋸。沒有麻醉劑,只能用煙土替代。

但是,一貫對鴉片深惡痛絕的賀炳炎,拒絕食用大煙。他對賀龍說:「開始吧!我能受得了!」醫生們面面相覷,這分明是現代版的關雲長刮骨療毒啊!

醫生拗不過賀炳炎,只得開始用木工鋸鋸賀炳炎的胳膊。刺耳的聲音在簡陋的病房中迴響,賀炳炎緊緊地咬著毛巾,強忍著劇烈的疼痛,病床上的木頭都被他摳爛了。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手術,賀炳炎的右臂終於被鋸了下來。由於條件簡陋,紅軍醫院沒有縫合傷口的羊腸線和縫合針,只得用縫衣針在炭火上燒紅、壓彎代替縫合針,用棉線代替羊腸線。

手術結束後,一直在手術室外等候消息的賀龍流淚了,他拉著賀炳炎的左手,從醫生手中接過鋸下幾塊碎骨,噙著淚花,小心翼翼地用手帕包了起來。賀炳炎強笑著問:「老總,我還能打仗嗎?」賀龍用力點了點頭:「能,你不是還有左手嗎?你照樣可以騎馬,可以指揮打仗呀!」

手術後第七天,賀炳炎就重返前線。從此之後,「當代關雲長」的美名傳遍了全軍,賀炳炎的大無畏精神,感染了無數紅軍將士。

1937 年10 月,賀炳炎出任一二O師七一六團團長,率部在雁門關打響了抗日戰爭中120師東渡的第一仗。他親自指揮七一六團,斃傷日軍 200 餘人,擊毀汽車 30 余輛,取得了120師對日軍作戰的第一次大勝。當時國內外報紙爭相報道雁門關伏擊戰的勝利,稱之為「雁門關大捷」。

在「雁門關大捷」中,只有一隻手臂的賀炳炎,身先士卒,第一個揮刀衝進敵群。他揮起大刀 往鬼子的頭上砍去,他的刀還是那麼迅捷有力,日寇哪裡還顧得上什麼「武士道」,紛紛倒在他的刀下。

1938年 10月,賀炳炎出任一二O師第三支隊司令員,巧合的是,政委余秋里同樣是一位「獨臂將軍」。這對在紅六師時就在一起的,宛如兩尊獨臂天神,打得日寇聞風喪膽。戰士們都說:「司令和政委,一個有左手,一個有右手,兩個『一把手』配合在一起,敵人一聽見『一把手』的隊伍來了,都會嚇得屁滾尿流。」

1945 年 4 月,賀炳炎來到延安參加中共「七大」。休會期間,毛澤東專門到駐地看望賀炳炎。賀炳炎見到主席,趕緊立正,舉起左手,向主席敬禮。主席握住他的左手,親切地說:「賀炳炎同志,你是獨臂將軍嘛!不用這樣敬禮。從今往後免掉你這份禮吧 !」賀炳炎說:「主席,我沒有右手了,但左手還在,部下見了領袖,當然要敬禮。」

毛澤東聽了,微笑著拉著這位「獨臂將軍」在自己身邊坐下,對他說:「從古到今,有幾個獨臂將軍?只有紅軍部隊,才能培育出這種獨特的人才!等革命勝利了,你還要用一隻手建設新中國呢!」從此,賀炳炎成為唯一一位被毛澤東特批不用敬軍禮的軍人。

1947 年 4 月,賀炳炎調任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接替在永坪戰鬥中沒有消滅劉戡第二十九軍的張宗遜職務。賀炳炎認為張宗遜在永坪戰鬥的指揮並沒有太大失誤,彭老總撤張宗遜的職只是暫時的,所以在見到張宗遜時,真誠的向張宗遜說:「你當司令,我還是當副司令,協助你指揮!」在此後的半年中,賀炳炎都是衷心的給張宗遜當副手,張宗遜在半年後升任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賀炳炎的這種高風亮節,也被傳為佳話。

1947年10月,賀炳炎指揮一縱在消滅胡宗南的嫡系三十六師後,率部包圍了咸陽、榆林大道上的要衝清澗。在攻克敵人大部分陣地後,敵人龜縮在耙子山主陣地上,憑藉易守難攻的險要地勢,負隅頑抗。賀炳炎多次發起強攻,但都未能成功。趕來馳援的二十九軍軍長劉戡部,也正在拚命向清澗靠攏。

此時的耙子山事關整個戰役全局,指揮戰役的彭德懷自然心急如焚。彭德懷多次命令賀炳炎不惜一切代價拿下耙子山,而進攻多次受阻的賀炳炎和彭總吵了起來,還摔了話筒。彭德懷放下電話後,想到賀炳炎平時執行任務從不打折扣,今天竟然對自己摔話筒,說明強攻難度確實太大。於是彭德懷指示賀炳炎調整部署,重新組織攻擊。終於在第二天上午拿下了耙子山主陣地。

戰後,彭德懷來到耙子山主陣地,察看敵軍防禦工事後,對賀炳炎說:「敵人這樣堅固的工事,強攻確實很難拿下啊!」賀炳炎也誠懇的說:「彭總,摔電話是我的錯,我要檢討。」彭德懷擺了擺手,哈哈大笑:「免了,免了!」

全國解放後,賀炳炎先後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四川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兼中共成都軍區委員會書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賀炳炎南征北戰 20 餘年,除了失去的右臂外,身上還有11 處傷疤。長期的革命生涯,讓他積勞成疾,患上了高血壓、心臟病、腎炎、支氣管哮喘等疾病。但重病在身的賀炳炎,始終以革命利益為重,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1960 年 7 月 1 日,賀炳炎因積勞成疾,在成都病逝,終年 47 歲。他是第一位辭世的開國上將。在他的追悼會上,20 萬四川軍民冒雨雲集北校場為他送行。他的老搭檔余秋里中將代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專程從北京趕到成都為他送行。總政治部主任譚政大將在輓聯中寫道:「身經百戰常忘我,一片丹心為人民。」賀龍親筆書寫輓聯:「卓越功勳傳千秋,革命精神永長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myzXYBur8RWXSAog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