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观点,网上许多人给它找出处,经常把它追溯到明末清初时的文人钱谦益,理由是他在一首诗里曾经说过“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这样的诗句。但其实这样找出来的渊源是非常牵强的,因为元清非中国论其实是一个历史上内涵非常丰富的理论,绝非一句古诗所能概括的。而且钱谦益这个人的人品其实在历史上也是评价非常低的。比如关于他的“气节”,其实有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件。一是钱谦益曾娶当时的江南名妓柳如是为妾,而当清军在公元1645年兵临南京时,柳如是劝担任明朝礼部侍郎的钱谦益和自己一起投水殉国,她把钱谦益拉到水边,结果钱谦益用脚试了一下水温,然后说“水太冷,不能下”,然后就拉着要投水的柳如是离开水边,不殉国了。而在清兵入城之后,钱谦益带着南京的百官向清兵投降,之后清兵要求剃发,但一时还没有采取强制行动。但钱谦益听到之后,有一天突然说自己头皮痒的厉害,当别人还没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的时候,钱谦益就出门了,结果回来之后,已经剃好头留起了辫子。
剃了头留着辫子的钱谦益
虽然后来钱谦益在清朝丢了官之后,因为他所结交的故旧里有一些人曾经从事过反清复明的活动,所以曾两次被捕,后来也有传言说他也参与过反清复明的活动。但在镇压复明活动异常残酷的清朝前期,钱谦益竟然两次都很快被释放,而且后来在他曾经教过的学生郑成功率水师攻入长江,引发清廷震动之后,钱谦益本人也始终安然无恙,没有受到清廷半点为难。所以他的这些遭遇其实已经足以说明他没有真正参与过任何与反清复明相关的实质性行动,所以清廷并不将他视为威胁。而他在明清更替之间的一系列举动其实早就成为了坊间笑柄,因此他的两句诗可以说在中国民间并不曾有过任何影响力,对元清非中国论的形成基本没有影响,只是最近这些年中文互联网上一些人的附会而已。
而元清非中国论真正的形成,其实是始于1923年,而真正倡导这个理念的,是一群来自我们的“东邻”日本的学者加政客,而且他们在此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与定位兴趣勃发,当然也是与当时东亚地区的政治局势密切相关的。
在元清非中国论的诞生与流传过程中,日本京都帝国大学东洋史学教授矢野仁一可以说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矢野仁一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史学专业,1905年之后还曾到中国京师法政学堂当过7年教习,之后返回日本,在京都帝国大学工作。
元清非中国论的始作俑者矢野仁一
矢野仁一是日本近代“大陆政策”的坚定支持者。而为了给这种政策建立理论基础,1923年,他出版了《近代支那论》一书,在里面提出了满蒙等中国边疆地区本非中国领土,“支那不等于清朝”、“支那等于支那本部”和“支那等于汉民族之区域”等说法,将所谓的“汉地十八省”与满蒙等中国边疆区域割裂开来,说“满洲”是自古以来“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区域,不在中国政治体系管辖的范围之内”。而这些理论也就是元清非中国论了,“支那不等于清朝”、“支那等于汉民族之区域”、“满蒙本非中国领土”也就成为了元清非中国论的几大理论支柱,在推出之后,立即受到了日本政界许多要人的热烈追捧。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战略家兼日军将领石原莞尔在矢野仁一的理论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满蒙非汉民族之领土,其关系与日本更为密切”的谬论,而这种谬论又为其在不久之后策划九一八事变,推动日本占领中国东北,进而推动蒙疆自治提供了直接理论支持。1933年,在日本建立了伪“满洲国”政权之后,矢野仁一再次行动起来,出版了《满洲国历史》一书。在其中他撕去了元清非中国论的历史伪装,赤裸裸的否认“满洲”是中国一部分,为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公开站台。
九一八事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石原莞尔
而在当时,矢野仁一的谬论公布之后,在日本国内就遭到了其他一些学者的质疑,在中国更是曾被傅斯年和金毓黼等历史大家严辞批驳。但因其观点可以支持日本当时肢解中国和控制中国的既定国策,所以矢野仁一在日本一度被视为“国士”。不过在日本投降后,矢野仁一很快被新日本政府开除公职,但其理论的流毒至今仍在,现代一些日本右翼学者也仍然持与其类似的历史观点。
而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元清对自己的定位,还是后继的明朝和民国对其的定位,其实主流的观点都没有质疑过他们是正统中原王朝。比如元朝的建立就是以忽必烈发布《建国号诏》为标志,在其中忽必烈自认元朝是尧舜禹汤,秦汉隋唐的继承者。而在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下旨修《元史》也是对元朝正统中原王朝身份的认可。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南京钦天山兴建历代帝王庙,供奉从三皇五帝、夏禹商汤到当时的16位开国帝王,而其中最后一位就是元世祖忽必烈,可以说用这种方法再次确认了元朝是中国正统王朝的地位。民国初年,甚至还由官方重修了《新元史》,也从官方层面确认了元朝是中原正统王朝。
朱元璋曾几次用实际行动确认元朝是正统王朝
而在清朝入关之后,对自己的中国王朝身份更是没有过任何怀疑。比如康熙朝与俄罗斯人签订的《尼布楚条约》里,其中的满文版本里就没有使用代表清朝的Daicing Gurun一词,而是使用了代表中国的Dulimbai Gurun一词。在康熙的满文遗诏里,也表示自己的国家是Dulimbai Gurun,也就是中国,自己的国民是“中国之人”。而乾隆帝在位时也曾说过“中华统绪,绝不断线”。所以这个问题在清朝时其实从来没有成为过问题。而民国虽然是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的,但主流观点也从未将清朝视为外国占领时期,所以才会有后来多位民国历史大家对矢野仁一谬论的坚决反驳。
清末的满蒙汉三语教科书,上面用三语写道:我中国居亚洲之东…最有名之古国也…中国之人,安可不爱中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