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公路修建,水泥管够,却不修柏油路,为啥?原因很简单

2019-11-18     锄禾园

前些年,要说咱农村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大家伙肯定都会说通往各自村的油漆马路修好了,并且一些村子的路面由村村通,变为了户户通。不仅仅只是村里的道路,连进各家各户的路都修好了。

近些年来,“村村通”已经成了相当多的农村的标配,公路的修建,让农民的出行方便了很多。除此外,一条条农村公路的贯通,也让农产品销售到了外地,让农民走出了村庄,这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更让农村的面貌得以改变。

不过,几年过去了,这已经修了几年的路不免出现了一些磨损,从小洞变大坑,甚至一些道路当年的设计要求过窄,已经不符合现在的使用要求了。这些不便都让农村的村村通公路寿命大打折扣。“村村通”也被农民无奈的说成“村村痛”。

造成后期养护有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路面受到阳光的炙烤,或者经历重压之后,都会很容易出现不平整和变形,如果不加以维护,就会从小洞变大坑。处理方法一般是将破损路面进行切割后,用沥青填补。但是别看活不大,但是费时费力,同时费钱也不少。

另一方面,还有一种农村村村通路面是水泥地面,水泥地面有着建设周期短的优势,还有就是沥青路面的修建费用要明显高于水泥路面2-3倍,所以修建农村村村通工程,水泥路面显得更加经济实惠。这也是农村道理修建时候,农民戏称的“水泥”管够,少修柏油路的原因。

最后,农村的村村通工程建设很多没有按照相应的标准来修筑,虽然路通了,但是保养问题却在使用2-3年之后暴露了出来。

为了让农村公路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最近国家发布了《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各地发挥农民群众积极性,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公益岗位;并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和监管,严禁地方以“建养一体化”名义新增隐性债务。

意见规定:到2022年要建立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农村公路治理能力和养护机制要得到明显提高,治理体系要初步成型。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5%,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75%。

都知道,农村公路比城市道路更容易损坏,主要就是养护不到位。农村公路修好之后,除了政府会管,很少人会参与养护。所以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较短。对农村公路进行必要的养护,是提高农村公路使用寿命的必要方式。

所以意见规定了,省市县三级公共财政的农村公路养护标准为:县道每年每公里10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3000元。并且建议将爱路护路写入乡规民约和村规民约;并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推广将日常养护与应急抢通捆绑实施并交由农民承包;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企业能参与到农村公路的养护中来,并把公路的养护纳入公益岗位里来,为农村扶贫减贫提供就业机会。

其实说到底,既然修了公路,就应该自觉地加强养护,延长农村道理的使用寿命,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家乡变得更美好,您说是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vmInm4BMH2_cNUgE5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