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央视网、爱上传媒、各地IPTV分平台共同承办的大型全媒体活动《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火热开启了音乐故事作品展播活动。自9月29日起,大型全媒体活动《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面向全国征集而来的音乐故事作品陆续在中国IPTV平台和央视网的《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专区上线。其中,湖北洪湖的音乐故事作品《洪湖水浪打浪》,带领观众领略了鱼米之乡欣欣向荣的景象,上线后获得不错反响。
展现欣欣向荣洪湖景象,唱响江汉明珠动人故事
《洪湖水浪打浪》创作于1958年,是1959年湖北省实验歌剧团首演的歌剧《洪湖赤卫队》中一个场次的主题曲,1961年歌剧改编成同名电影后成为电影主题曲,很快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歌词运用了通韵的押韵形式,分前八句和后六句两片。上片重写洪湖之景,下片重抒感恩之情。歌曲富于民歌特色,是湖北民歌的象征,于1994年入选“百歌颂中华”优秀纪念歌曲奖。
音乐故事作品聚焦在洪湖第一小学的几位学生身上,通过邀请自己最喜欢的人观看即将进行的文艺表演,引出了作品中的几位主人公。洪湖第一小学的教师周永杰,为了给孩子们上课,从渡船摆渡到大桥飞架,坚守了25年,守护了一代又一代湖里娃的成长。洪湖市滨湖办事处滨斗湖村妇联主任谢爱娥医生,她不仅仅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更是乐于助人的“热心大姐”,除了给湖上的村民看病,还经常给家境贫穷的村民解决生计问题。25年、8万公里水路,是她出诊的长度,她是村民口中最信赖的“谢大夫”。洪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游维,每天穿梭在村民家和建筑工地中,就是为了让每位渔民告别“水上漂”,住上安居房,以游维为代表的公务员们肩上担负着人民赋予的重任,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只为了让房屋建设坚守底线。洪湖市湿地海事处旅游科科长张志诚,为了保障游客水上安全,整日乘快艇在湖上巡逻,只为了维护水乡的安全。
作品以点代线地讲述了5位新时代下的洪湖人,热爱洪湖、守护洪湖的感人故事,展现了渔民们划船打渔、港口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人心驰神往。
继承老区红色基因,发扬洪湖革命精神
众所周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就是以洪湖为中心。在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的领导下,带领湘鄂西军民,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配合各地区革命斗争,为积蓄和发展中国革命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如今,新时代的洪湖人也继承了先辈留下的革命精神,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演员,第四代“韩英”扮演者马娅琴说:“在这片土地,牺牲了无数英烈,如今的我登上舞台也犹如进入战场,我演了1000多场韩英,唱了无数遍的《洪湖水浪打浪》。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甚至身体抱恙,为了饰演好这个角色,把洪湖人民绝不认输、永不言弃的时代精神传唱出去,再大的困难我都会努力克服。”
另外,随着城市的发展,洪湖在城市环境保护上也一度遭遇挑战。但是洪湖人依旧发扬老区的革命精神,对城市环境保护狠下苦功夫。2004年湖北省加强洪湖湿地保护,历经15年的努力,现在通过一定的工程、生物措施,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合理结构,保护和重塑特有湿地生态系统和生态链,恢复了湿地乡土种和乡土群落,恢复了湿地生境和生物多样性。让洪湖再次变得碧水似镜,鹤鸥翔集。
《洪湖水浪打浪》是湖北人民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湖北民歌的象征。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民歌,在城市音乐故事作品的演绎下绽放出了新的光芒。《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音乐故事作品展播,充分挖掘每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底蕴,生动地展现了各地发展新成就和精神新风貌,谱写了一曲在岁月长河中乘风破浪的奋斗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