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苏平
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月十八日,司马光出生于光山,此时其父司马池任光山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六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
当年司马光出生时司马府看门的是张老汉系现在的寨河镇大塘寨村东湾人,张老汉的媳妇也在司马府当佣人,并负责照看小司马光,一来二去两家人有了友好的感情。
古代假期最多的是宋朝,宋朝一年有一半的时间是假期。除了原有的休沐制度外,还逢节必休。象我们今天只有十一黄金周或者春节才能够休息7天,但你若看一下宋朝,就会发现,他们比我们现在还多一个,分别是在元旦、寒食、冬至三个节日各休7天。其余的圣节(皇帝生日)、上元、中元、夏至、腊月还各休三天。加上“十旬休假”(《滕王阁序》),宋朝一整年有一百二十多天的假期,而且这些假期只要是官吏都能享用的。
每逢假期看门张老汉夫妇,就带小司马光回到老家乡下,即现在的寨河镇大塘寨村东湾组,这里有更多的小朋友与小司马光玩耍,夏天经常与湾里的小朋友一块下田抓鱼虾,捉知了,掏鸟巢,骑牛打水仗。秋天上树打板栗,冬天与小朋友一块打雪仗。时间长了小司马光竟然不想回县城了。
司马池也觉得乡下村落比较好玩,有时也带着家人随张老汉夫妇来寨河东湾度假,赏秋色、打板栗、食板栗焖仔鸡、品板栗酒、尝板栗糕。他和小司马光最爱吃的是东湾农家的“甲鱼炒饭”。宋朝时甲鱼不上桌,当时东湾农户也还不富裕,但周围的水塘、河流里的甲鱼特多成灾,看见此情况,司马池除了建议东湾农户卤甲鱼吃外,还建议农户用甲鱼炒饭,把甲鱼宰杀洗净后入沸水中飞水1分钟后去骨,把甲鱼肉切细后与板栗一块用大料焖至酥烂后,倒入米饭翻炒即可。东湾农家至今还有用王八板栗炒饭的习俗。
再说司马光,每次来到东湾,他总是让张老汉带其到后山的板栗园游玩。初夏,板栗园栗花盛开,独特的芳香让司马光流连忘返。秋后,当看到人们采板栗果的情景,更是直流口水,这里的板栗又香又甜,让司马光记忆深刻。相传,司马光后来在汴京做宰相时,曾让光山的县衙帮其购买过东湾的栗果。据1936年(民国25年)光山县志历史记载,寨河镇大塘寨行政村油板栗、果大、清脆、甘甜、不易生虫,驰誉海内外。
如今,寨河镇大塘寨村东湾、东菜园村民组内,仍保存有古板栗园830亩,其中,千年以上古板栗树26棵,400年以上古板栗树156棵。这片古板栗树像一道天然绿色屏障,覆盖着大塘寨村的沿河北岸,壮观、秀丽。为了进一步开发这片“千年古板栗林”资源,该村将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摄影小镇,吸引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来此摄影创作,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栗旅融合”奔小康的新路子
来源:光山文化旅游 监制/蔡大恩 裴仁和 方明利 策划:周国顺 杨青 责编/梅曙贤
欢迎朋友圈转发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