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造林大户的绿色执着

2020-04-16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春分过后,站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新民乡公巴台村的制高点上,俯瞰眼前的山沟山坡,淡淡的绿意给土地披了新装。

“今年计划在松树沟的荒山上再造1000多亩林,为让家乡的荒山荒坡再新添一些绿意......”执着于绿色梦想的造林大户王延明正在盘算着今年春季的植树造林,而且不仅限于绿化。

现年56岁的王延明出生于民和县新民乡公巴台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年少时失去双亲的他,16岁便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曾经在青海牧区捡过牛粪,在甘肃的窑街煤矿下过矿井,在民和县城掏过厕所,在玉树藏区淘过金子……

无论离家多远,他一直魂牵梦萦着家乡的荒山,始终想着有一天能给它们“披上绿衣”,改变那里荒芜而风沙飞扬的面貌。“绿色代表希望,要是山上长满树,人心里看着也亮堂”。

王延明为实现梦想,一直不懈奋斗着。从家政业干到物业公司,一直到2009年成立民和县雁鸣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他终于开启了自己的绿化事业。公司的业务涉及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施工、抚育管理、园林绿化苗木栽培销售、绿化景观设计、施工、绿地养护等,随着实力的不断壮大,先后承担了川垣新区道路的绿化建设,塘尔垣、满坪等林场的幼林抚育和围栏拉设。还受民和县林业部门委托,常年承担民和县川垣新区6.3万平方米道路绿化区和县城南山133公顷绿化地的养护工作。

但这些与他的初心,还有一步之遥。

2015年中秋节,王延明回到公巴台村的老家探亲。当途经池滩沟顶的山梁时,满眼光秃秃的荒山荒坡和被撂荒的土地刺激着他,促动着他一定要干番把荒凉变绿色的事业。

在这个十年九旱山区的荒山坡上搞绿化谈何容易?王延明的想法受到了全家和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他们都认为王延明简直就是开玩笑,真要那么做,就如同把自己的血汗钱扔在河里,听个响就完了。

然而,巨大的阻力并没有让王延明退却。当年秋季,一场轰轰烈烈的绿化大会战便在公巴台村的池滩沟和大沟的33公顷流转土地上拉开序幕。他带领大家亲手栽下了一株株杏树和沙枣苗。“因为山上没有现成的水源,起初我就用一辆罐车拉水浇灌,但一车水也只能浇200株左右的树苗,加上山大坡陡路远,一天最多也就拉运三四趟水。”王延明告诉我们,且不说成本有多高,最让他揪心的是树苗能否成活。

为确保树苗成活,王延明与村干部及全体村民们协商沟通,提出承担村里的全部水费,并在保障不影响村民用水的情况下给树苗灌溉。他在绿化区内挖了30多个蓄水坑,总蓄水量达到1500方左右。并安排人员利用晚上时间坑内蓄水,白天浇灌树苗。有了稳定的水源,当年栽植的树苗90%以上成活。

实现了家乡生态绿的王延明,于2018年4月,被海东市评为2017年度国土绿化先进个人。至2019年底,他已完成植树造林400公顷,逐步形成了规模。

如今,发展生态观光旅游成为了这位农村造林大户的新梦想。“今年,我打算依托已经成活的山杏、桃树等经济林,把公巴台村的干旱山头变成集赏花、采摘、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基地,形成景观经济,带动更多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一年之计在于春,造林绿化正当时。2020年春天,国土添绿,王延明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