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空”是常态。高强度的工作常常能将人逼近虚空的状态,没有一丝硝烟的战争,却有能将人溺死的力量。
如何从繁忙的工作中短暂抽身?选一处无限好的风景,让自然给予滋养,或许会是不错的选择。
照片里的男孩也是颜姐今天要介绍的屋主,一位舞台剧导演。旅行对他来说,不仅是短暂逃离紧迫生活的方式,更是充电和思考的过程。
旅程中,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在当地淘些特色的收藏品带回国,后来当决定买房装修时,这些承载着旅行中美好回忆的物件,不仅帮他找到新家的改造灵感,也成为家中的重要装饰。
#认识他们#
卞超是一位舞台剧导演,130㎡的家位于江苏南京,装修花费总计58万元。
决定装修时,卞超找到了设计师潘天云,并向他展示了这些年自己旅途中淘回来的各种藏品,像伊朗带回来的波斯地毯、印度请回来的佛像,以及土耳其带回来的精致工艺品。
在卞超看来,每个物件都承载着一段记忆,他希望在家这个空间中,那些关于世界的记忆,能够被自然的放置在该放的位置。
设计师 潘天云
云行空间建筑设计工作室创始人
结合屋主人的情绪需求,设计师利用现代设计手法,通过空间规划及光影效果营造,让空间完全回归到自然状态,让物件与空间自然结合。独特的设计也让这个空间获得了红棉奖 · 2019年室内设计至尊奖。
#房屋信息#
平面户型图
原户型是个常规三居室,承重墙偏多,可改动的空间较小。考虑到屋主是个物欲较低但精神追求较高的人,设计师在改动时仅保留了一个卧室,并将其他两个改成了冥想室和衣帽间。
改造重点:
次卫改餐厅,并由此拓展出一个完整的门厅区域;
用柜体界定玄关空间,避免进门室内一览无余;
拓展阳台空间,使其成为客厅空间的补充,让客餐厅、阳台自然连通。
玄关
· 利用L型柜体,划定独立空间 ·
利用定制的L型柜体,划定出独立的入户空间,柜体一侧用来收鞋子,一侧作为餐厅的餐边柜来使用。
用来装饰玄关的挂毯,是卞超旅行时带回来的波斯毯,毯子鲜艳的红与柜体的蓝色形成有趣的对比,在视觉上也能丰富空间的层次。
客厅视角看玄关,地毯后的这堵石墙原本是给电梯做隔音的石膏板,设计师通过材质的对比处理,让墙体的粗糙能更好的反衬地毯的柔软。
客厅
· 诗意布灯,只见光影不见灯 ·
为了能让卞超从世界各地淘回来的收藏品与空间更好的融合,墙面以更具历史感和包容性的大地色代替了纯白色乳胶漆,有点儿海纳百川的意思。
沙发背后,三盏地射灯射出的光线从墙面延伸至屋顶, 搭配桌面跳跃的烛光,白天显得安静温柔,夜晚又能营造出神秘、空灵的景象。
沙发旁弧形木质背景墙的设计十分巧妙,界定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同时,墙体侧面与顶面预留出的缝隙,也有助于光影流动。
墙体背面即是盥洗室,为了不破坏空间的完整性,设计师将进入盥洗室的暗门设置在了木墙的墙体结构上。
沙发背后的佛龛也是整个空间的一大亮点,主卧床头的灯光形成佛龛背后神秘光源,并通过玻璃盒向四周柔和扩展。当屋主坐在沙发时,也能够感受到从佛龛后照射出来的光。
沙发对面燃烧的真火壁炉,跳跃的火光十分富有生命力。火炉旁一根竹子从天花板悬于空间之中,将视觉引向落点的风化木边几之上,如装置艺术一般。设计师选择这样极具东方美的元素,也是为了迎合空间空灵、静谧的氛围感。
竹子中心镂空,内装一根近2米的吊筋固定于顶面,从外观看去丝毫不见施工痕迹。
天花板的设计十分巧妙,如划开的缺口透出隐约光照。设计师在天花板的裂口处隐藏灯带,以此营造出“见光不见灯”的光影效果。
卞超习惯坐在这边的椅子上看书或读剧本,由炉火营造的温暖安静的氛围,很容易让人静心。
阳台
· 嵌入木盒子,让空间自然过渡 ·
连接客厅的阳台,被打通后作为客厅的延伸空间来使用。设计师将阳台的地面抬高,并在侧边嵌入了木质书架,远远看去就像一个木头盒子。
屋主常在这边喝茶、打坐或修禅,通过旁边的落地窗,能观察到外面植物四季的色彩变化,这个过程常令人心生喜悦,能清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在设计师看来,这个由书籍、阳光、月亮组成的一方小天地,也是居住者内心富足安定的表达。
餐厅
· 利用悬浮岛台,隐藏裸露管道 ·
餐厅与客厅相连,原本是次卫空间,装修时设计师将其拆除,让客餐厅形成了一个可互动的串联大空间。
改造时,为了遮挡连接楼内上下水的管道,设计师将管道外包,利用悬浮岛台将餐桌与岛台串联,将结构缺陷巧妙遮挡。
餐厅的视野很好,落地窗旁的雕塑是仿制的瑞士雕塑大师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作品《行走的人》。雕塑头顶有一片很薄的铝制板,薄板表面有微微的褶皱,类似水波纹的形状,设计师希望借此营造一种镜花水月的效果。
卧室
· 以落地窗、自然光作装饰 ·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整个空间的家具几乎都是原木制造, 在卞超看来,木头的年轮承载着时间,是岁月沉淀与生命力的象征,运用在这样一个简约到几乎没有多余装饰的空间内,不至于让家看起来过于单调。
屋主喜欢硬床,所以主卧的床铺没有加床垫,而是用加厚的木板代替。卧室没有设置顶灯,除了床头的线性灯外,就是靠自然采光了,透过木质百叶窗的柔和光线慵懒的撒在空间内,装饰着每一个角落。
床头细节
盥洗室
· 360度光照无死角 ·
从客厅木墙的暗门进入,就能来到盥洗室,盥洗室连接着卧室与衣帽间。
盥洗室没有窗,同样也是无主灯的设置,设计师通过木墙体预留的缝隙,促进空间内的光影流动,让客厅的光线能自然的扩展到盥洗室中,暗室也丝毫不显压抑。
设计师在盥洗室墙面利用特殊漆面,让空间在光线下看起来更柔软,360度无死角线性照明,也让空间看起来更有质感。
浴室内,设计师在顶面开凹槽,并在里侧暗装灯带,柔和度光线很容易给人安全感,有助身心放松。
为了能够更极致的享受泡澡,屋主特意选了一个非常大的浴缸,1.95米的尺寸能让人非常舒展的躺进去,平时工作压力大时卞超常会选择泡澡放松,搭配舒缓的音乐和一本好书,仿佛所有烦恼都能抛诸脑后。
衣帽间
· 兼具客房功能 ·
考虑到屋主人衣物少,设计师在做衣帽间的规划时并没有做常规的衣柜或衣架,而是仅用木头做了简易衣架,衣架的横杆是可调节的,卞超可根据四季挂衣的情况来自行调节。
因为工作关系,卞超常会在家中招待朋友,空置的衣帽间偶尔也兼具客卧的功能。屋主在衣架外侧安装白色纱帘,代替柜门的作用,平时将纱帘拉上,丝毫不影响房间整体的调性。
禅房
· 避世的小天地 ·
禅房由原户型的一间次卧改造,这个空间对卞超来说,是一个可以安静下来自我内观的私人小天地,在这里他可以思考、放松或充电。
卞超希望家里能有一方水池,考虑到自己经常出国不在家,为方便打理,最终决定利用黑色大理石代替水。
连接禅房的空间是个小露台,改造时设计师利用木质格栅将两空间简单分隔。露台放置绿植,营造出“禅房花木深”氛围感。露台地面铺设黑色的大理石地砖,远远看去,反光的石材像极了波光粼粼的水面。
如今,卞超每日清晨起床后都会先来到禅房,冥想或做瑜伽,身心舒展后,信心满满的迎接全新一天。把家变成一个能够滋养自己的空间,避世又何必去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