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时与模特公司签约,16岁走上T台。
178公分的身高,完美的魔鬼身材,一张绝壁无暇的天使面孔。
1992年出生的她,就是吕克·贝松的最新大女主:萨沙·露丝。
与以往吕克·贝松简单直接的片名一样,这部新作被定名为:
《安娜》
与以往吕克·贝松暴力华美的风格一样,这部新作依旧炫丽:
杀人如真人吃鸡,做爱狂野而奔放。
毫无疑问,《安娜》是吕克·贝松近几年来,最“好看”的一部电影。
好看分三个层面:
女主,好看。
动作,好看。
剧情,好看。
吕克·贝松镜头下的女人。
有特点。
1990年的《女囚妮基塔》是卢贝松成名作,他的前妻安娜·帕里约在剧中饰演的妮基塔一角。
与《安娜》的剧情相似,妮基塔在法国情报局安排下,成为国家的秘密杀手。
1994年,《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娜塔莉·波特曼,混合着忧郁与成熟的气息。
玛蒂尔达在杀手里昂的帮扶下获得成长,并伺机复仇。
1997年,科幻电影《第五元素》里的米拉·乔沃维奇,又一个吕克·贝松的前妻。
米拉饰演的生化人莉露,带著拯救世界的神秘特质,动作风格凌厉干脆。
2014年票房大卖的《超体》,斯嘉丽·约翰逊成了不断进化的超能者。
露西除了超概念的酷炫设定之外,更有关于生命意义的哲学终极思考。
看懂了吗?
吕克·贝松对女性的欣赏与审视,从始至终都带有一种从皮到骨的“酷”劲儿。
但在这层外衣之外,又展露出身处男权社会的主人翁意识:常以女性的“被拯救”或“自我拯救”为母题切入。
在上一部作品《星际特工》尝试科幻巨制惨遭滑铁卢之后,吕克·贝松又将目光转回到高挑冷艳的女特工身上。
这部《安娜》既是他最擅长,也是他最中意的题材。
女主萨沙·露丝此前没有多少拍戏经验,只在《星际特工》中有短暂出演,饰演珍珠族的公主。
在《安娜》中,贝松为露丝安排了双重身份,既是克格勃的特工,也是本色出演的超模。
与此同时,影片对安娜内心的挖掘也是浅尝辄止,很明显,露丝也并不是冲着表演奖去的。
影片从始至终贯彻一个字:“爽”就完了。
从杀人到秀场,从街上到床上。
摄影机在疯狂寻找着各种刁钻角度,用以表现女主的逆天大长腿。
连续几场动作枪战戏,安娜都是以一敌众。
枪声响起时血浆飞溅,女杀神动作凌厉,场景调度华丽,令人大呼过瘾。
这次的《安娜》,从视听层级彻底释放出吕克·贝松对商业美学的诠释。
主演萨沙·露丝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不是一个爱好运动的人,我原以为我的舞蹈功底可以有所帮助,但事实证明完全帮不上忙。”
萨沙·露丝为了饰演女特工安娜一角,提前完成了为期两个月的艰苦武术训练,保持每天训练6小时,每周5天的高强频率。
“美女+暴力”的视觉情绪,谁能顶住?
吕克·贝松,真的是越老越妖。
文章开头,我连说了三个“好看”。
除了美女和动作,还有剧情。
陈旧的特工题材,陈旧的间谍阴谋,陈旧的四角恋情,陈旧的女性救赎。
这么多陈旧的元素,怎么能变得好看呢?
吕克·贝松就是一个字:
剪。
《安娜》充斥着闪回交叉的非线性叙事,让本片变成了一部不折不扣的烧脑大片。
影片不仅要让你过足眼瘾,还得思考着拼凑破碎的情节。
虽然闪回倒叙手法的重复运用,有些显得过于刻意,但还是成功挽救了这个原本平庸至极的剧本。
“5年后”。
“3年前”。
“半年后”。
……
时间线每被打乱一次,情节就会发生相应的反转。
导演一直采用限知视角叙事,不到影片的最后一刻,观众根本就不会了解整个故事的全貌。
这种如森林迷宫般的剧本游戏,让《安娜》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大为提升。
但众所周知的是,吕克·贝松的身体里,一直还住着一个文艺的灵魂。
比如,安娜对“自由”苦苦求索:
克格勃随口而出的俄国文学:
这些都是贝松在商业与文艺的天平,试图寻找微妙平衡的最佳证明。
吕克·贝松电影常常对准社会边缘化的人物,如小偷、杀手、骗子等等,他通过对这些特殊人物的刻画,用以宣扬人人都认同且追随的普世价值。
随着法国新浪潮轰轰烈烈的进行,法国电影却在其后几十年逐渐走向没落,单一的电影类型,让法国电影被束缚在一个看不见的牢笼中。
作为如今法国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吕克·贝松在好莱坞商业电影中找到了出路。
在借鉴大量好莱坞通俗情节后,贝松将这类元素成功嫁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看似摇摆不定却又个性中和的“商业文艺片”,成为了这位法国导演的最大标签。
注意看。
“商业文艺片”,商业在前。
这部集合了动作,暴力,爱情,间谍,特工,悬疑,文艺等多重元素的《安娜》,将吕克·贝松纵横影坛的看家本领都亮了出来。
如果这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片,安娜的最终目的将会是为了金钱而搏命。
如果这是一部纯粹的文艺片,安娜的最终目的将会是为了爱情而周旋。
但在吕克·贝松的字典里,他给出的答案是“自由”。
自由到底有多可贵?
没说。
影片大篇幅充斥着商业诉求,对人物的深入刻画反倒退居其次。
而安娜杀人如麻的姿态,也倒是看出了潇洒与享受。
或许,她只是单纯的厌倦了当一个特工社畜。
心累。
为什么会拍《安娜》?
这还得从上一部电影《星际特工:千星之城》说起。
号称足以与《阿凡达》相媲美的《星际特工:千星之城》,仅制作投资就高达2.1亿美元,是法国影史上最贵的电影。
结果,赔了个底儿掉。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全球票房仅收获1.85亿美元。
这也成为了欧罗巴电影公司和吕克·贝松事业的重要转折。
今年5月,欧罗巴公司因为2.7亿美元的未偿债务,正式被法国政府列入破产保护名单。
而吕克·贝松近来陷入的性丑闻风波,更是让这家公司雪上加霜。
如今,欧罗巴公司已经抛售出了500多部电影的版权,卖掉了电视制播小组,大幅进行裁员,重组,但依旧未能让财务状况有所好转。
投资仅3000万美元的《安娜》,是吕克·贝松雄心勃勃的翻身之作,影片中酷爽过瘾的桥段比比皆是,预示着他渴望重新获得市场的认可。
然而,《安娜》2840万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绩,又让残酷的实现又摆了贝松一道。
吕克·贝松曾言,自己一辈子只拍10部电影。
很明显,他食言了。
但如今身陷多重困境,吕克·贝松的职业前景不容乐观。
好怕《安娜》将会是他的最后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