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下调,放心摘口罩还要等多久?

2020-03-25   株洲晚报融媒体

近 期 ,苏浙沪多地一些领导干部摘口罩开会。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称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普通公众可不戴口罩。

对于公众来说,啥时才可以放心摘口罩呢?

事件

多地政府领导干部开会带头摘口罩

上海 23 日宣布降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 级。当日,地处上海核心区域的黄浦区举行优 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大会,在主会场,台上 交流发言的和台下与会者都摘下了口罩。

近日,上海、江苏、浙江、海南等多地政府 领导干部开会带头摘口罩。在浙江省、杭州市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的新闻 发布会上,与会人员均未戴口罩。

多地领导干部带头摘下口罩,传递出重要 信号:这些地方的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生 产生活秩序正在逐步恢复。

这些地方均是疫情防控的低风险区域,无 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已报告的本地确诊病例均 已基本治愈出院。比如,截至3月3日24时,江苏全部县市区转为低风险地区;截至 3 月 22 日,江苏超过1个月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本地确诊病例全部治愈。

截至目前,除了北京、天津、河北、湖北之 外,全国其他省份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均已 下调。

市民怎么说?

“习惯了,戴着口罩比较有安全感”

记者走访长三角部分城市街头发现,在一 些人流少、较为空旷的地方,有少部分人已摘下口罩。但在多数户外公共场合,大多数人仍然戴着口罩。

“习惯了,戴着口罩比较有安全感”“不是 很敢摘,因为境外输入的每天都有”……22日, 在杭州西湖景区游玩的不少市民,表达了对摘 口罩的谨慎态度。

在近期恢复开放的南京博物院、侵华日军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虽然人不多, 但参观者均戴着口罩,在排队和参观时相互之 间保持距离。“我觉得还是再等等,彻底安全了再摘,不能功亏一篑。”一位南京市民说。

在上海的街头、公园,记者看到,绝大多数人还都坚持戴口罩。“虽然政策说户外可以不戴口罩了,但大家都戴,自己不戴怕让其他人 担心。”不少市民表示。

多数受访市民表示,“不能大意,再等等。 好不容易控制住了,要防止疫情反弹。”

“最近天气挺热的,戴口罩特别闷。”江苏 常州市民赵可说,带女儿郊区踏青时会把口罩 摘掉,如果看到有人聚集过来再把口罩戴上, “还不是很放心,慢慢来吧。”

官方怎么说?

如果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就可放心摘口罩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地方的口罩使用指引中 提出,通风良好,能保证人员间隔,并做好消杀措 施的室内场所,可以有条件摘口罩。

杭州21日发布疫情防控通告,在取消一些公 共场所和交通工具测体温、亮健康码等管控措施 的同时,列出了几类可不戴口罩的场所:公园、绿 道、景区、大街等户外场所,无人员聚集;骑自行车、电动车,在空旷处行走、散步、锻炼;无境外人员接触史的单位同事在通风良好的场所办公、小 范围会议;非群体性室内体育运动等。

3 月 18 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 出,所辖县区均为低风险的省份,要全面恢复正 常生产生活秩序。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吴立明说,疫情发 生以来,公众积极配合,普遍戴口罩,对控制疫情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如果未来一段时间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大家就可以放心摘掉口罩,恢复正常生活。

杭州市负责人表示,要不断巩固疫情防控形 势持续向好的态势,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 序,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专家怎么说?

在高危的环境里,最好还是要戴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 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多数 地方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已经降下来了,降下 来是有依据的,发病率下降、本地确诊病例几近 零、传播概率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周边的绝大部分人都不太可能是感染者,除了医院、人多聚 集、地铁等地方,是可以摘口罩了。

张文宏说:“老百姓喜欢有人明确告诉自己 要不要戴,其实这和你所处的环境有关。一般情况下,戴的必要性是没有了。在高危的环境里, 最好还是要戴。”

专家表示,口罩不是一摘了之,摘口罩的背 后是社会治理效能的考验,精准管控、技术赋能、 机制保障缺一不可。比如,在公园、体育场等地 可以对容量进行计算从而进行“限流”,做好管 控,避免出现人员聚集的情况。比如,上海世纪 公园在做好园内消毒、缩短开放时间的同时,将 全园游客最大承载量按历年同期游客接待量 50%的标准下调。为避免春季赏花人流扎堆,杭 州西湖风景区对花港观鱼、植物园等均实行限 流,游客需通过APP预约,人流超过1万人即限制 入内。

要因地制宜,摘口罩不能随意跟风

专家表示,现在国外疫情形势很严峻,要认 真防范输入性风险。各地的疫情不同,不少地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还很重。要因地制宜, 摘口罩不能随意跟风,日常还是要勤洗手、外出注意保持距离。

“所有开放开业的公共场所,必须切实履行疫 情防控主体责任。”浙江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室相关负责人说,无论是加强通风换气,还是对场 所内人员密度的合理控制,以及卫生防疫的各项 内部管理,每个环节都要继续盯紧,要加强事中事 后监管。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盛吉芳 说,从传染病的角度考量,公众应养成戴口罩的好 习惯。“流感季节,传染病高发期,人员密集场所和 室内密闭空间,都还是建议戴口罩。养成良好的 生活习惯、增强身心抵抗力,营造良好的公共卫生 环境。”

延伸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长期化”?

新冠肺炎疫情继续 蔓延,全球确诊病例累计已近40 万、中国以外超过31万。近日有临床 研究报告了部分出院后检测又恢复阳性 的案例。有观点认为新冠肺炎可能会成为 长期感染的慢性病,疫情也可能“长期化”。

多位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 目前还没有明显证据支持这种猜测,但对于 康复患者应加强长期监测,密切关注可能 的变化。更要警惕新冠肺炎变成季节性 传染病,在秋冬季再度来袭的可能。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