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新格局绘就高质量发展“画卷”——龙岩市扎实推进“五基地六产业七景区”建设

2020-01-02   闽西日报


2019年1月,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确立了“五基地六产业七景区”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建设金铜、数字经济等五大基地,加快发展机械装备、特色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重点打造古田红色文化旅游区、客家土楼等七大旅游景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增效。

一年来,龙岩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市上下形成了抓项目兴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氛围,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

工业发展稳步向前 转型跨越新征程

近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龙岩实验基地”在高陂正式揭牌。该实验基地的落成,将缩短我市专用汽车上市的检测时间、降低检测成本,对我市专用汽车产业集聚发展、更高水平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城”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久前,国内“制造+服务”的环卫企业代表龙马环卫,与乐东黎族自治县签署约17.86亿元的环卫一体化项目特许经营协议。

作为机械装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正是落实“五基地六产业”的一个缩影。

工业兴则产业兴。工业是“五基地六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化“五基地六产业”建设,我市通过制定实施工业十八条、建筑业十条、军民融合十条等政策,实行“四个一”协调推进机制,扎实开展产业园区建设升级等专项行动,提升产业发展载体,培育壮大主导产业、转型提升传统产业。

发展用数据说话:2019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工业投资增长14.9%;有色金属、机械装备两大工业主导产业产值分别达836亿元、505亿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长22.2%,互联网经济规模超过60亿元;烟草产业实现税收120亿元,建筑业产值达到1104亿元;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8家,市级60家重点培育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445亿元、增长19.2%。围绕“产业化、生态化、生活化”建设要求,探索创新“一基地多园区”“一园区多基地”发展模式,提升产业发展平台功能,今年以来实施省级以上工业园区配套设施项目45个、完成投资25.1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93.2万平方米。

服务业快速崛起 打造增长新引擎

上周末,“来武平我氧你”森林旅游节系列活动开展,其中第五届梁野山自行车大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参与,现场热闹非凡。

“第一次来梁野山景区,不仅领略了美丽的风景,现场还一起观看了自行车赛,感觉非常好,下次还想带朋友来。”当天,来自广东梅州的陈思珍女士兴奋地说道。

围绕打造“旅游大市”,我市发挥红色、生态、客家优势,突出“一县一特色”,组织实施全域旅游项目,举办了龙岩市首届文旅产业发展大会,“七景区”建设成果显著。2019年截至11月,全市接待游客5000多万人次、增长19.5%,旅游总收入532亿元、增长27.4%,武平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为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我市制定实施现代服务业十五条等政策措施,深入开展服务业“三比一看”竞赛活动,加大力度培育服务业新增长点,加快推进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做大“红古田”红色教育培训品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服务业成为我市增长的新引擎,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亮点频现,商贸、旅游、养老等生活服务业水平大幅提高,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预计全年文旅康养产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可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2家、限上商贸企业78家。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新活力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

去年以来,我市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二十条措施,持续实施“一企一策”、成长型中小微工业企业培育计划,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龙岩企业日”等活动,有效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审批等难题,推进企业降本减负、提质增效。2019年1~11月,百家成长型中小微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29.7亿元、增长37.8%,卓越新能源、赛特新材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为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我市继续实施简政放权,积极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举措,设立“一站式”惠企政策兑现专区,企业申报优惠政策只进“一扇门”,已兑现资金1.76亿元。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优化重组“五大集团”,推进国企释放活力、做强主业,更好发挥投融资和建设主体作用。2019年1~11月,市属国企资产规模突破13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6.2亿元、增长21.6%,新增融资231亿元。


记者 梁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