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烧香拜佛上几支香合适,拜佛有何重要的意义,但是不要迷信

2019-12-07   佛语点点悟

佛教:烧香拜佛上几支香合适,拜佛有何重要的意义,但是不要迷信。

很多人有到寺庙烧香拜佛的习惯,有些人则是奔着“佛事门中有求必应”去的。求这求那,总之求什么的都有,所求无外乎是世间的“名闻利养”。佛菩萨有求必应,这点真实不虚。但是佛苦萨的应,不等于一定帮你满足愿望,达成愿望还有一些先决条件。佛菩萨都发过各种让众生离苦得乐的大愿。佛教说—切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不同人不同事求佛菩萨,结果各不相同。有的效果明显,有的不明显。到寺庙拜佛烧香是少不了的,烧香自古至今,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拜佛仪式。人们似乎觉得到寺院如果不烧香,就显得自己诚意不够,对佛菩萨不够恭敬,甚至怀疑不烧香就无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

我们烧香不是佛菩萨要闻得,而是表法的。数千年来,香与佛教的发展唇齿相依,佛前一柱香代表了礼佛的最高敬意。以香供佛或供养经典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功德。燃一柱好香,透过鼻的嗅闻,能使心灵宁静,息止心中的贪嗔痴,步入平和安乐之境。

除了被用作殊胜的供品之外,由于香的芬芳远闻,经典中也常用来比喻修行者的持戒之德。香代表清净之义。能清净一切染垢污秽,及燥热烦恼,而以香供佛,则代表灭除一切生死烦恼,得到清净自在。一炷香代表我们是一心一意的供佛。就是恭敬心供佛,这样才会有功德。所以就是通常讲的“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就是佛法从恭敬心中求。

印光大师常说,“一分诚敬(真诚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跟老师学,你能得到多少,是你对老师、功课有几分诚敬心。老师绝对不是说,你不恭敬我不教,不是这个意思。你对老师的恭敬心,老师知道你能学多少。你只有一分恭敬,他只教你一分,为什么?教你两分,那一分装不下,你只能装这么多,那一分叫白教了,废话。你有十分恭敬心,老师不能教九分,教九分对不起你,你还可以装一分,这么个道理。老师看学生能吸收多少,就看他的诚敬。

除了烧一炷香外,最常见就是烧三支香。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 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当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规定,根据寺院香炉分布的情况自行决定,但每个香炉中不超过三支香为宜。 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

海贤老和尚给大家讲解:“拜佛心要诚,脊梁板要平,放碗水都不洒,拜下去时姿势要像青蛙。”他一边说还会一边示范几遍给大家看。拜佛也是佛法修行的方法,拜佛、供佛都是修福。 拜佛时虽然身体在动,可心是清净的。当人拜佛时,在弯下腰的同时,除去的就是我慢心。我慢心就是骄傲自大的心,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看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慢是“贪嗔痴慢疑”之一,大德开示这五个是地狱五条根。尤其是对着佛,更容易生起信心。

拜佛的重要性:我们每天修行,必须要有一段时间来礼佛。礼佛一方面降伏我慢,另一方面从世间的身心来看,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法。整个的全身都在运动,血液可以传输到大脑神经。我们宋代有位大居士,叫王龙舒,他每天是要礼佛一千拜的,最后他往生的时候是站着往生的。所以我们不要一拜佛就觉得腰酸腿疼,又流汗,就不拜了。你至少一天要拜108拜,再不济的话,至少不能少于48拜。能够拜几百拜一千拜,那是最好的。你拜惯了拜久了,你的礼敬的心就能出来。那你以后看到出家人,你自然而然就会礼拜。甚至对有道德的人你会礼拜。对你的父母,你会礼拜。恭敬怎么样的表达,就是以礼拜来表达,你能拜下去你就了不起。

《法华经》里的常不轻菩萨,这是释迦牟尼佛因地示现的一个菩萨。他见到四众弟子就礼拜,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礼拜的时候说一句话:“我不敢轻慢汝等,汝等终当作佛。”有人骂他打他照样礼拜,一辈子他不做其他修行,就专门礼拜,最后临终的时候得法华三昧,所以这个礼拜一定要去做。

但是拜佛不能把佛当“神”来拜,正月初一多地寺庙游客都纷纷排队抢头柱香,抢头柱香的原因是新年的第一炉香,功德是最大的,谁要是抢到了就可以得到佛菩萨的最大的保佑和新年祝福。求富贵财富,求健康长寿,求升官,求家庭和睦事业顺心,求学业有成,求生男生女。很多人有到寺庙烧香拜佛的习惯,有些人则是奔着“佛事门中有求必应”去的。求这求那,总之求什么的都有,所求无外乎是世间的“名闻利养”,这些其实都是迷信信佛。佛门虽然“有求必应”,但是也是有先决条件的。

佛教主张因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佛菩萨无法改变众生的因果,但是佛菩萨教给众生怎么改变命运。因果报应,是自作自受。种善因得善果,佛告诉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告诉我们“命由己造”,菩萨为了成佛,从因上下功夫,修六度万行。所以我们很多不用求佛菩萨,求自己就行。佛告诉我们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佛明了世间宇宙真相,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我们要得到什么样的果报,我们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正确的方法从因上下手,就好像农民种地必须先下种、施肥、浇水,小心看护,然后经过一段时间,我们才能得到所要的瓜果,也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所以,我们懂得了因果的关系,就知道怎么改变命运了。求富贵要修财布施,要长寿要不杀生,爱护一切生命。要升官升职和得到美满婚姻家庭及求子,就要广做善事,就像袁了凡的做法。做善事是为了积累福报,只有福报相当的两个人才能成为夫妻,这些都是修因得果。所以想成佛,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佛》里,给我们说了方法。就是具足信愿念佛,法师开示不能邪淫,夫妻间的正淫是允许的,但是也要节制适时和分场合。念佛往生西方净土,是一生成佛的,可以带业往生。

如果靠自力修禅定,《楞严经》讲了必须断除淫欲心,但是是很难断的。即使断了淫欲心,靠自力修行成佛。释迦牟尼佛说要“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长时间,有些人不相信念佛法门,甚至看不起念佛法门。觉得是全靠阿弥陀佛佛力的加持才往生的,其实释迦牟尼佛说过念佛法门是极难信之法,因为下手容易成就高。其实念佛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往生西方净土是自力念佛和阿弥陀佛佛力的加持,两者感应道交做到的往生。

你不念佛,阿弥陀佛要帮也帮不上忙。所以,烧香拜佛上几支香合适,一炷香和三支香都可以。拜佛有何重要的意义,能除我慢心生起恭敬心,但是不要迷信求佛,很多求自己就可以。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