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想必大家身边或多或少都曾出现过控制欲强的人,他们可能曾是谁的霸道总裁式老公,也可能是谁的野蛮女友。
这些称呼在年轻和爱的光环下显得美好浪漫。其实,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不同的时间和场景里就会变成“大男子主义”和“泼妇”。
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中,往往母亲的控制欲会成为子女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我们平时所说的婆媳矛盾里,一部分源于两代人三观的差别,另一部分则来源于母亲的控制欲。
在这里“母亲”不仅仅指婆婆,还有丈母娘。
今年的春晚小品《婆婆妈妈》很真实地还原了在一个家庭中,婆媳矛盾的“尖锐”。
其中两句台词“口红是无罪的!”“那我的大蒜就犯法了?”
听起来很搞笑,细品你就会发现根本问题并不是谁错了,而是不该管太宽。
边界感是人和人之间维持友好关系的基础,没有边界感的两个人,总会打心底觉得“你就该怎样”“你怎么能违背我的想法呢”。
当一个人脑子里充斥满这两句话的时候,就能断定这份关系很难长期维持平和。
生活中可怕的不是一个人有控制欲,而是这个人不仅有控制欲还不自知,反倒稍微遭受“冷落”就满心委屈。
姗姗和老公岳洋结婚以后就住进了公婆提前准备好的婚房里。婚后一直是小两口单独过日子,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公婆才会来家里小住。
其实这套房子在装修的时候,婆婆就专门留出来一套卧室给自己。虽然他们老两口有自己的房子,也没打算两代人挤在一起。但总觉得不能对孩子太放得开手。
起初姗姗并没觉得婆婆的想法有什么问题,毕竟房子是长辈所买。他们也没非要住进来,不过是想留个卧室方便以后小住。
简单的想法很快就被现实击碎。岳洋的妈妈是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她虽然嘴上说着明事理的话,但行为上却净干些不明事理的事。
刚结婚那会,婆婆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跟老公视频聊天。一聊就得一个小时,这件事困扰姗姗很久,她又不能说不让老公接婆婆的视频,只好每次都缩在被窝里,十分尴尬。
再后来,姗姗干脆提议,反正两套房子离得也不算太远,不如每周回去一趟跟长辈聚聚,也省得长时间不见相互想念。
这个提议得到了婆婆的赞同,虽然视频不再一天一次,却出现了其他问题。每次周末小两口回去,都会被区别对待。
婆婆面上跟姗姗说话和和气气,事实上每句话里都透着“你得照顾好我儿子”的信息。
做饭的时候,姗姗总得听婆婆反复强调她儿子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这个菜该怎么做才可口,那个饭如何烧更健康,等等。
好几次姗姗都想反驳,但碍于面子最终还是选择了忍着。
要知道一个人在“忍”的情绪下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往往不会太好,至少表现不出虔诚。
人与人相处的初期总会不自觉地带着客气和包容,一旦相处久了之后,就会变得随性和真实。
婆媳二人在结婚初期总能耐着性子去“容忍”对方。容忍不仅不是接纳,还会随着矛盾的积累,让人脑子里冒出“我忍你很久了”“简直忍无可忍”的想法。
而这些想法足以在某件小事上无限放大,最终爆发一场看起来完全“不值当”的战争。
今年过年,公婆像其他节假日一样又来到了儿子家。春节在我们的传统里,一直都带着团圆的色彩。
几乎所有人都有“团圆情结”认为过节就是要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这样才幸福美满。可问题是,家人的界限该如何划分。
说夫妻是一家人,几乎没人会反驳。若说父母和子女不是一家人,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反驳。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结为夫妻的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有各自的父母。到了团圆这一天,不自觉地就会想要跟自己的伴侣父母在一起度过。这可真是一个令人头大的问题。
姗姗家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由于是结婚第一年,还没到春节姗姗就十分想家。
本计划年初二回娘家后多待几天,过了初五再回来。却没料到婆婆的计划也是要在儿子家过了初五再走。
年三十一大早,公婆就带着行李来到儿子家。从吃完午饭姗姗就被迫陪着婆婆在厨房张罗年夜饭。
在此之前她曾提议不如年夜饭定个好一点的饭店,一家四口好好吃一顿。婆婆听了之后一口反驳:“年夜饭还是自家做的有味道,去饭店吃没年味。”
同时老公也在旁边附和:“妈说的对,你不知道咱们家每年都是妈做年夜饭,有几道菜可是不外传的绝活。你不尝尝可是会后悔的。”
就这样,姗姗陪着婆婆在厨房忙活了一下午,直到吃饭也没吃出到底哪一道菜是老公口中“非常好吃的绝活”。
过了三十就是初一,一大早姗姗就开始发愁,她不知道该怎么跟公婆说初二回娘家要住好几天才回。
憋到初一下午实在没有办法她才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口,虽然没有当场遭到反驳,却不可避免地惹得婆婆不高兴。
婆婆叹了口气转身去了卫生间,紧接着就是乒乒乓乓的翻动声,姗姗赶忙追到门口问:“妈,你找什么呢?”
里面回了一句:“我找个盆子,烫烫脚。年纪大了得养生。”没多会就婆婆就烧了一壶热水坐在客厅里烫脚。
姗姗觉得尴尬,便回了卧室,她想着反正明天回娘家多住几天的事已经说出来了,公婆没有反驳那就是默认了。
进卧室后的她也没太在意外面的三个人,一边期待着初二快些到来,一边拿起平板戴上耳机看电影。
不知道什么时候岳洋进了卧室,眼里带着怒气盯着正喜滋滋看电影的她,姗姗一抬头吓了一跳,赶忙摘下耳机问:“怎么了?”
这时候岳洋说:“我妈洗脚的时候你怎么不帮着端盆?大年初一她差点烫着手,作为儿媳你可真不孝。”
听到这句话后的姗姗懵了,她当时确实没想到帮忙端一下盆子,但婆婆明明分两次拿的开水壶和盆子,一个空盆一个带盖的水壶,怎么着也不会烫着手。
思来想去一定是自己说回娘家要多住几天和婆婆的计划发生了冲突,这才导致婆婆心有不满,针对她找茬。
想到这里满腔火气回怼道:“你妈慈禧啊?洗脚盆子要我端。别蹬鼻子上脸,我明天一早就回娘家,你爱去不去。”
姗姗说:“我是真想不明白,婆婆既然不乐意我带他儿子回娘家住,直说就好,非要拐弯抹角找事。果然高级的掌控是一手拿着糖果示好,一手攥着绳索随时绑架。”
老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对于有些问题,谁都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决断,毕竟情感上的孰是孰非很难有标准答案。我们所能看到的,不过是不同故事中不同家庭迥异却又相通的困苦和挣扎。
来自母亲的影响,几乎是永恒的话题。故事里那些带着“妈宝男”“扶弟魔”等标签的人们,也曾是天真无邪的孩子。
他们在原生家庭中或欢笑或哭泣挣扎着长大,最后又搭建另一个带着划痕和擦伤的新家。只不过有的家长放手了,有的子女觉醒了,所以最终他们都是幸福的。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唯晨说:愿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后 更加美好
感谢您的支持,喜欢请关注唯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