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爱情,会有吗

2019-07-31     中财论坛

文/淡淡不如风;欢迎关注中财论坛

很多年前,我被高中里和女孩子玩得好的男同学刺激得不轻。那个时代没有“狗粮”这个词,但我知道自己吃了不少。

几乎每个领着女生的男同学都会向我来描绘爱情的浪漫,让我心向往之。他们说的时候眼角带着笑,嘴角也带着笑,那笑是自得,更是揶揄。

是的,他们喜欢向我描绘,那是因为我是绝无仅有的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虽然我帅气而且会写诗,但一直没人配合我,所以很多年后我还在为这段经历耿耿于怀。

四十岁以后的一次同学聚会,我问一个关系不错的女生,当初男生说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很浪漫?

女生说,其实不过是拉过手,对过眼神。但对于爱情,说出来的总是要夸张的。

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了!

爱情就是一张白纸,让执笔人随意勾抹。每个人都会尽量让这张白纸多些色彩,于是作家们写出了千古风流,痴男怨女;

婚礼主持人则是极尽渲染,不遗余力往“一见钟情”“姻缘天注定”方面靠拢;

而普通百姓呢,也不甘心自己的爱情苍白得可怜,就算在草堆上野合也要加几个暗送的秋波——这也是人之常情吧,毕竟拥有浪漫是幸福的,没有浪漫泡制浪漫也是幸福的。

泡制得久了,直线条变成曲线条了,白纸变成花花的了,假的变成真的了,自己也就相信了它原始上就是花花的,于是这一刻,恭喜你终于获得了浪漫的爱情。

我认识位老师,在文学圈腕不小,人脉甚广。有一次她给大家讲个故事,是属于她的爱情故事,向我们这些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才叫“一见钟情”。

她和老公的认识的过程很直接,就是经常在一起合作,某一天男人突然说了一句:“今天晚上,我在桥下等你。”

她当时愣住了,抬起头看见一双如火般热情的双眼,立刻沦陷在这灼灼目光中,心中霎时有个坚定的信念:自己就是他的人了!

后来呢?她讲得声情并茂的,在座的文学青年本身就容易被爱情故事感染,所以大家听得如痴如醉,不断追问“后来呢”。

后来,后来就赴约了,然后情投意合,各自离婚,又组织了新的家庭,一直到现在还恩恩爱爱。

哦,哦,哦……大家更加迷醉,纷纷喝彩鼓掌,还有的赞美并祝福这段美好的天定姻缘。

轮到我了。我说很佩服徐志摩,他能把搞破鞋说成人间四月天,可见在爱情面前,任何形式的美化都是顺其自然的。

当然,我也佩服这位老师,她能把第三者插足美化成天作之合,这是一个好作家的天分。

后来呢?后来据说她很不高兴。我也纳闷,难道我说错了吗?

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力,也希望爱情长远。但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满世界大喇叭宣扬的都不一定是爱情。

真正的爱情在心中,在眼中,能讲给所有人听的就是故事。

故事是来自爱情,但一定会高于爱情。所以让我们看到的爱情更多是戏剧。

爱情喜剧固然让人心生期待,但爱情悲剧才会深入人心。

比如台湾作家三毛的荷西的爱情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有人质疑这段在沙漠中的爱情能否如此浪漫。

于我看来,爱情肯定有,但荷西已死,死无对证,只剩下三毛一个人在书中和演讲词中勾抹爱情,她加了多少水分只有本人知道。

而今三毛也亡故,所以这段爱情的真假,已是历史的迷雾,但真相有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爱情故事有人听,有人信,有人心生向往。

但我不太相信三毛,因为她到处宣扬自己的爱情,总是以让别人相信博别人感动为目的了,当然,名人们实在是太喜欢炒作爱情了,其目的更是提高知名度,让自己更加有热度。

当然,就目下的名人们来说,他们的爱情更换比较频繁,前一秒还至死不渝呢,后一秒已经闹到法庭了。

这个时代还相信名人的爱情,大概心智还未开吧。

我觉得连名人自己都不会相信,他们更恰当的说法应该叫“合作”。成也合作,败也合作。所以期待名人的爱情圆满的,也只有那些还在象牙塔里的学生们。

二十年前,我在我的作品中写道:“爱情与经济世界成反比,钱越多,爱情越不可信,杂质越来越多;钱越少,爱情越值得珍惜,但结局越发悲哀。”

那时候我就是贫穷到底的,但我的心中始终装着爱情。

我的爱情永远在静静的夜晚,于凄风冷雨中,一条长长的小巷里,昏黄的灯光下。

一张简陋的桌,上有两碟小菜,一袋花生米,两枚咸鸭蛋,一瓶白酒,倒得快喝得慢。

喝着酒,听着雨,偶尔相视而笑,聊着没有话题的话题……

如果有这样一个女子,那我的爱情就到了,莫问前尘,莫问过往,但她随时可以把我带走——带出门,不问东西,风里雨里,我会伴着她走。

哪怕只走五步远,那我至少拥有了五步的爱情。

会有吗?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QusXmwBUcHTFCnf6jH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