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历史上最惨的太子?扶苏估计有话说,胤礽这个老太子也是一把辛酸泪,刘盈在逃难时被老爹一脚给踹下了马车,要不是夏侯婴一直坚持,估计小命就玩完了,但以上几位,扶苏是始皇帝认定的继承人,胤礽从小就被康熙宠成了心尖尖,刘盈虽然不被父亲所喜爱,但有个强势的母亲吕后也没吃什么亏,所以日子还凑合着能过,但咱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太子是真的惨,从他当王爷世子开始,父亲就对他厌恶无比,只要一见到他就吹胡子瞪眼睛,说得最多的也是“老子要废了你!”这样绝情的话语一直说到他从世子升级为太子,足足说了十几年.....心理压力大不说,物质条件也十分恶劣,别的太子都是锦衣玉食,众星捧月,咱们这位太子却被父亲勒令减肥,每天吃的就是猪食,这哪里是太子,分明就是囚徒嘛!
(从古至今哪位太子最惨?明仁宗朱高炽要认第二,没人敢说当第一)
那这位太子是谁呢?他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明仁宗朱高炽。
为什么朱棣不喜欢朱高炽呢?咱们先看看他老爹朱棣的人生经历就知道了,朱棣是什么人?骑马能打天下,下马文定乾坤,这位爷早在当藩王时就和蒙古人打得不可开交,后来更硬生生从侄子朱允炆手上抢了天下,除了武功了得,朱棣在文治方面也颇有一套,他延续了大明的荣光,在位期间大明强盛而富饶,重现了当年“万国来朝”的盛况。
(明成祖凤目龙须,英气勃勃,一看就是极富贵的面相)
有这样的榜样在前,后来的继承者压力就很大了,不说文武兼备,至少也不能比老子差太远。但朱高炽似乎没有继承到父亲任何一点的优秀基因,不管是长相还是性格.....说长相,成祖朱棣长髯飘飘,浓眉凤目,相貌非凡,是天生的帝王相。
而朱高炽呢?身材肥胖,憨态可掬,这位爷胖成什么样子?估计和说相声的孙越老师差不多,甚至还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太过肥胖的缘故,这哥们连正常行走都做不到,平时走路得两人搀着,再加上肥胖体虚,朱高炽是大病不停,小病不断。
雄才大略的朱棣看着长得像头肥猪,走路直喘的儿子会是个什么感受?你小子究竟是不是我亲生的!除了身体素质,在性格方面这对父子俩更是尿不到一个壶里,与朱棣刚强、果断、霸道、狠毒的性格相比,朱高炽秉承了胖子独有的仁爱、柔弱和善良,所以后来朱高炽死后被人们谥为“仁宗”,但这些优点在朱棣看来就是懦弱、窝囊,所以对于朱高炽,朱棣是看在眼里,嫌弃在心上。
(朱棣偏爱性格、弓马武力方面都与自己极为相似的二儿子朱高煦)
朱高炽悲催的地方还在于朱棣不止他一个儿子,更悲催的是二弟朱高煦的表现要比他好得多,这对父子都是一样的彪悍勇猛、野心勃勃,所以朱高煦获得了父亲更多的宠爱和赏识,按说这燕王世子之位朱棣是属意朱高煦的,但朱高炽还是当上了太子,以后还要当燕王,这是为啥?因为朱棣的老爹朱元璋喜欢他。
(但朱元璋更喜爱仁爱的朱高炽,对朱高煦十分厌恶,所以朱棣只能无奈的立朱高炽为世子)
朱高炽的仁爱、善良在朱棣看来要不得,但却很受朱元璋的欣赏(两件事情奠定了朱高炽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首先是朱高炽被朱元璋任命去检阅军队,朱高炽请求让将士们吃完早餐再说,其次就是朱高炽在批阅奏章时按照文武、重要程度整理汇报,其行政能力极受老朱夸赞),在老朱看来现在天下太平,藩王们就应当致力于封地管理,老实安分,要是藩王们都像朱高炽这样朝廷能省不少心,像朱高煦这样的残暴粗鲁,那天底下岂不是要乱套了!(朱元璋和朱棣恰好相反,朱元璋喜爱燕王长子,却极为厌恶朱高煦)所以在朱元璋的坚持下,朱棣再不愿意也只能捏着鼻子承认了朱高炽的世子之位 。
但朱高炽同学,你先别高兴,当上了世子才是你悲惨命运的开始。
如果朱高炽没有当上世子被朱棣忽视,虽身份没这么尊贵,但作为藩王血脉也过得不会太差,但这个胖子现在当上了世子,以后要继承朱棣的家业,深感长子无能的朱棣决定要好好的锻炼朱高炽一番,务必将他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于是乎,朱高炽的魔鬼特训开始了!
首先要改变外在形象,这么胖怎么配当未来的燕王!于是朱棣下令王府厨房削减世子的饮食,从此朱高炽是酒肉断绝,每日的饮食没半点油星。管住了嘴还得迈开腿,朱棣又经常带着儿子们前去郊外骑马射箭,试图让朱高炽通过运动来减肥。
但朱棣很快就失望了,这个儿子实在是太胖了,其他王子们纵马奔驰,练习射箭,而朱高炽却连上马都困难,看着他这个窝囊样朱棣是恨铁不成钢,每次都要大发雷霆,但更让他失望的是经过如此高强度的训练,朱高炽愣是一点没瘦,这身肥肉如同韭菜一般割了又长,于是朱棣开始神经质般的关注起了朱高炽的身材,任何可能影响到减肥大计的因素都会被他残忍解决。比如说王府的某位供膳官看着朱高炽天天挨饿实在不忍心,于是偷偷将自己家里的饭食献给朱高炽吃,结果朱棣知道后暴跳如雷,竟直接将这个供膳官的剁成肉酱!
(自从朱棣命令朱高炽减肥后,朱高炽就过上了“菜里没有一滴油”的苦逼生活)
如此残忍的处置,一方面体现了朱棣对朱高炽的要求达到了严苛甚至变态的地步,另一方面也展现了朱棣内心深处对朱高炽的厌恶,可以说朱棣从来没有考虑过儿子的感受,也从来想不到这些行为会对朱高炽产生多么大的伤害,在朱棣的阴影下,朱高炽只能夹着尾巴做人,生怕惹父亲不高兴,别说世子之位不保,可能连小命也没了。—“帝为太孙时,圣体肥硕,腰腹数围,文皇尝令与诸王习骑射,帝苦不能。上见辄怒,令有司减削玉食,供膳官私益以家肴。上知之,即醢其人。后帝登极,感其德而官其后。”
明明是金枝玉叶,结果反而吃的比普通老百姓还不如,朱高炽同学,要怪就只能怪你有朱棣这么个严格要求的父亲吧!
(朱棣对勇武不输于自己的朱高煦十分偏爱,曾亲口许诺他是未来的太子)
在朱棣决定起兵靖难后,朱高炽的日子也就越发难过了起来,由于起兵早期朱棣兵力不占优势,朱棣得亲自带兵上战场搏杀,而骑射功夫了得的兄弟朱高煦自然紧跟老爹步伐上阵杀敌,至于朱高炽,这个货连上马都得喘半天,还指望他上战场?于是他被安排坐镇后方守卫老窝。虽说保住老巢的任务同样重要,但朱棣越发的认为这个世子实在无能,而在看看能够为父分忧的朱高煦,两兄弟在朱棣心中的分量更是不同(在白河沟和东昌之战中都是朱高煦率兵救援朱棣),于是在某场战斗结束后,朱棣看着跟随自己一同搏杀、满脸血污的儿子朱高煦心中满是爱怜,他对朱高煦说:“小子,好好努力吧,你哥哥是个病秧子,估计活不了多久了。”
这句话似乎宣告了朱高炽世子之位的终结,马背上起家的朱棣当然瞧不上病病歪歪毫无人君气度的朱高炽,但随着朱棣拿下了南京后并没有兑现他给朱高煦的承诺,朱高炽非但没有被废,反而由燕王世子升级成为了大明帝国的皇太子,这是为啥?
(在太子问题上,朱瞻基为父亲朱高炽拉分不少)
首先是封建宗法规定,太子历来就是立嫡立长,哪有绕过嫡长子立次子的道理?更何况朱棣起兵靖难时太子监国镇守北京同样也有功劳,比起残暴好杀的朱高煦,仁慈善良,精通政务的朱高炽简直是最完美的继承人,所以当朱棣透露出要立在靖难中表现出色的朱高煦为太子时遭到了大臣们的拼死反对,再加上朱高炽这么多年谨言慎行、小心翼翼,除了身材外也没让朱棣抓住什么把柄,解缙的一句“好圣孙!”更是在朱高炽这方加上了一块砝码。
朱棣虽对朱高炽厌恶无比,但却对朱高煦的嫡子朱瞻基十分喜爱,首先这个大孙子和自己一样英气勃勃,聪慧机敏,不管朱棣走到哪里都要把这个宝贝带在身边—“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既弥月,成祖见之曰:‘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比长,嗜书,智识杰出。”虽然朱高炽很讨厌,但想到朱高炽百年之后皇位就会传给朱瞻基,大明依然能够在孙儿的手中继续强盛(后来乾隆也吹嘘,康熙之所以把皇位传给雍正也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朱棣也就忍了下来,虽然内心深处很对不起朱高煦,但朱棣依然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 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
(解缙同样是“太子党”的首领,但因为与朱高炽走的太近最后被朱棣扔到雪堆里冻死)
立归立,这事儿朱棣心里仍有疙瘩 ,朱高煦更深恨朱高炽和解缙,到手的太子之位说飞就飞了,这个其肥如猪的哥哥哪里比得上自己!于是朱高煦大进谗言。出于对朱高煦的愧疚,成祖给了朱高煦极高的待遇,其服饰、出行规格比起太子也差不了多少,“太子党”的首脑解缙表示坚决反对,认为这是开启朝廷党争的先兆,结果朱高煦跑到朱棣面前哭诉解缙离间骨肉,话里话外都透露着这是朱高炽指使,太子容不下自己这个弟弟,朱棣大怒。
解缙作为朱棣的亲信,更是“太子党”的首脑,于是朱高煦费尽心机打算将解缙搬倒,他借口朱棣出征在外,入京奏事的解缙私下会晤太子(此前解缙已经被贬官到外地)是另有所图—“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于是暴怒的朱棣将解缙、高得抃、汤宗、李贯等与太子关系密切的大臣全部下狱,这也是警告朱高炽,别以为你小子当了太子就稳了,老子大可以废了你另立别人!
(朱高炽能够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同样要感谢自己的媳妇儿徐皇后)
剪除了朱高炽的羽翼后,朱高煦得意无比,在他连续不断的谗言攻击下,朱棣误以为朱高炽对皇位迫不及待,所以对他的态度也就越发差了起来,甚至发展到了只要一看到朱高炽就要发怒。这天皇帝一家人听曲吃饭,其乐融融,结果不知道啥原因朱棣想起了朱高炽不禁火冒三丈,对着徐皇后就开始骂这个大儿子,说要不是媳妇儿孝顺持家,老子早就把这个窝囊废给抛在一边了!堂堂皇太子,还得靠着老婆和儿子才能勉强保住位置,朱高炽何其可悲!
(仁宣之治时期的三杨内阁,主英臣贤,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但朱高炽终究坚持了下来,为了夺嫡不择手段的朱高煦终于引起了朱棣的不快(此前朱棣在仪仗、封地方面给了二儿子极大的补偿,但朱高煦愣是死赖在京城不肯就藩),在得知朱高煦为夺嫡所做种种不法行为后更要将他废为庶人,反而是朱高炽在朱棣面前为弟弟说情。小弟朱高燧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试图毒死朱棣(最后也是朱高炽帮忙说清)。在这样父不慈、弟不恭的恶劣环境中,朱高炽本分的做着自己的太子,而他宽厚、仁爱的性格终于逐渐获得了朱棣的肯定(朱棣依然对长子不太满意,但和其他儿子比起来,朱高炽就要优秀多了),而朱棣也发现长子老练成熟的政务能力,终于不再提废黜太子之事。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朱棣去世后,压抑多年的朱高炽终于咸鱼翻身,按照一般思路朱高炽应该会一洗多年的怨气,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尤其是朱高煦)。然而登基后的朱高炽并未大兴牢狱,也没想着报复弟弟,他登基后的第一时间忙的是平反冤狱,宣告大赦天下,与民休息,多年悲惨的经历并未让朱高炽压抑变态,反而愈发温厚平和,在开疆拓土方面他不及自己的父亲,但在他统治期间吏治清明,人民安居,大明在他的统治下保持了强盛,虽因身体原因,仁宗在位不足一年便驾崩,但他却为未来的“仁宣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高炽是悲惨的,身为太子他从没能享受到太子应有的权力和待遇,反而战战兢兢过了几十年,但他又是幸运的,他宽厚仁爱的政风一直被后世所歌颂,而他本人,虽然有着肥胖丑陋的身体,但更有着一颗金子般宝贵善良的心。
作者:雨目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