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2020年2月4日17时
迎来“立春”
这也是春天的第一个节气
赵春亮 摄
立,始建也
立春,春气始而建立也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一年四季,由此拉开序幕
此时此刻
寒冷的冬天渐渐离去
温暖的春风拂面而来
仿佛提醒人们脱下厚厚的冬衣
李靖海 摄
立春又叫“打春”
即冬至数九后的“六九”开始,
也有“春打六九头”的说法
万物复苏,生机渐显
树梢已显出微微的绿意
古时将立春分为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
春风送暖,冰雪消融
大地开始解冻
泱波 摄
二候蜇虫始振
蛰居在洞穴中的冬藏之虫
渐渐苏醒,但动而未出
三候鱼陟负冰
河里的冰开始溶化
水底的鱼群感知到阳气
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
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罗云鹏 摄
过了立春,气温回升
忙碌的耕耘,即将开始
立春是古老的节气
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有迎春、咬春、打春牛
等传统习俗
黄刚 摄
此时要“迎句芒”
相传句芒为春神
过去在立春前一日
人们抬着句芒神像
出城上山,又祭太岁
以祈风调雨顺
春天是耕耘的季节
民间流行“鞭打春牛”
“春牛”一般桑木做骨架
活动一般在立春前一日举行
男女老少牵“牛”扶“犁”
唱栽秧歌,祈求丰年
王中举 摄
除了迎春
民间也有“咬春”的说法
《酌中志》记载
“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
曰咬春。”
“咬春”自有讲究
寓意“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
北方有的地方吃春饼
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全家人聚在一起迎接春天
朱澍平 摄
准备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
炒好胡萝卜丝和肉丝
和摊鸡蛋一起卷进春饼
吃起来十分鲜香爽口
在立春这一天
过去人们还要食用五辛盘
一般由葱、蒜、芥、姜、韭
等辛甘发散之物拼成
有驱寒暖胃的功效
中新社发 泱波 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万物复苏之际
人们要顺应天时变化
及时调整作息时间
与大自然相适应
然而,立春时乍暖还寒
呼吸道疾病较为多发
体质虚弱的人要仔细保养
预防“倒春寒”
黄华 摄
可以适当喝些温性茶
比如红茶、乌龙、熟普洱等
也可多吃百合、山药、
莲子、枸杞等清淡食物,
养肝护身,滋润脾胃
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盼望着,盼望着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草木初萌,花枝孕蕾
春的气息已扑面而来
李南轩 摄
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勤劳的人们满怀希望
在田野播撒下新的种子
也种下对新一年的期待
《立 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安源 摄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杨厚伟 摄
《立春偶成》
南宋·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春古律》
南宋·朱淑真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减字木兰花·立春》
宋·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春天
一个播洒希望的季节
一个奋发图强的季节
那些尚未实现的梦想
那些还未到达的远方
都静静等待你开启征程
王小军 摄
因为突然暴发的新型肺炎疫情
2020年的开头,或许注定不平常
武汉等地“封城”
多地医护人员驰援、运送物资
为那里的人们带来希望
2020年伊始
团结一心,抗击疫情
疾病打不垮勤劳勇敢的中国人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立春,一年四季新的起始
怀着希望,拥抱暖意
我们要坚定信心和勇气
奋斗吧!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中国新闻社(ID:cns2012 上官云)央视新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LWfDnABgx9BqZZIn2D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