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大明帝国推向灭亡的明末大鼠疫,是天灾,更是人祸

2020-02-09   鱼羊秘史

前些年冯远征曾经主演过一部电影《大明劫》,说的是崇祯末年,全国瘟疫横行。大明江山又正值内忧外患之际:内有李闯席卷中原,外有清兵扣关山海,万不得已之下,崇祯帝只得将死牢中的孙传庭将军释放出来,命其攻打李自成。同时,惯用狠药的江湖游医吴若可偶然来到孙传庭军营之中,看到了运尸车一趟趟运走感染瘟疫而死的士兵尸体。他运用隔离法,辅以药物治疗,终于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可是人之病虽能医,国之病却无法可治。最终孙传庭兵败自尽,崇祯帝上了煤山,而吴若可区区一介医师,也只能远走江淮,带妻儿逃避战乱。

电影所反映的明末景象可谓真实生动,而崇祯末年波及中原数省的鼠疫也的确骇人听闻。那么,将明朝引向灭亡深渊的,是否就是这场恐怖的鼠疫呢?

01

早在万历年间,河北真定府就爆发过所谓的“大头瘟”,根据康熙年间《武强县志》所载:“万历十年春亢旱,瘟疫大作,人有肿脖者,三日即死,亲友不敢吊,吊遂传染。甚至有死绝其门者,远近大骇,号为大头瘟。”可见这种以“脖子肿大”,亦即淋巴结溃烂为症状的瘟疫,传染性和致死率是何等恐怖。

到了崇祯年间,大范围的疫灾首先爆发于山西。吕梁兴县的百姓为了躲避鼠疫而四处逃散,兴县十室九空,可这些带着鼠疫杆菌的百姓却渡过黄河,向西传染到陕西,向东则迅速波及华北,造成了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可见疫情之惨烈。到了李自成进京时,北京已然“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

如此大规模的鼠疫对军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据历史记载,当时驻守京师的军队有十万人,鼠疫过后,仅余五万余人。而这些幸存者又都是精神涣散、战斗力低下的残兵弱将。李闯军前来攻打时,守城将官甚至不得不低声下气求人守城,却仍是“逾五六日尚未集”,最终便出现了三四千宫中太监扛枪执刀登上城墙的滑稽场面。

客观上讲,京师的鼠疫帮了农民军的大忙,崇祯自缢,李自成也顺利开进了紫禁城。可没等他的屁股在龙椅上坐热乎,就匆匆忙忙离开了北京。外因上看,自然是吴三桂降清,山海关会战中大顺不敌辫子军,只得“战略性转移”;而内因上,一个重要缘由就是农民军中也有不少人感染了鼠疫,不赶紧撤走的话,恐怕会成为下一批殉葬品。

那么话说回来,鼠疫毁了大明坑了大顺,却为何没对大清产生影响?这个问题一度困扰了中国史学界很久,最终还是欧洲学者找出了答案:早在中世纪,欧洲爆发过一场大规模黑死病,三分之一的人口进了坟墓,欧罗巴遍地都是十字架。后人对当时的壁画和文献进行研究,发现这噩梦般的鼠疫居然单单放过了骑兵。是因为他们身体素质好吗?当然不是,而是鼠疫需要通过老鼠身上的跳蚤传播,可跳蚤却讨厌马的气味,所以终日与马匹相伴的骑兵就得以幸免。而当时的清军多半由骑兵组成,就算不是士兵,毕竟也是游牧民族,身上肯定有牲畜的气息,自然躲过了鼠疫——可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02

那么,明末这几波鼠疫到底根源何在呢?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四次小冰期:第一次是殷商末年到西周初年,第二次是东汉末、三国到西晋,第三次是唐末五代到北宋初年,而第四次正是明朝后期。小冰期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并出现大范围的干旱,导致粮食严重减产,而对于中国这样的传统农业国,饥饿自然会引发社会的剧烈动荡。不过好在明末这次冰期时,虽然饥荒不断,但中国百姓还是靠着土豆、红薯这些美洲传入的抗旱高产作物熬过来了,没有像前几次那样饿殍遍野。

但与此同时,老鼠群体一没房子,二不会自己种粮,寒冷、干旱和乏食引起了它们的大规模迁移。遍地乱窜而且身体虚弱的老鼠将鼠疫杆菌带到全国各地,无论是万历十年还是崇祯十四年的瘟灾,本质上都是由此而来。尤其是崇祯年的这次鼠疫,一方面北方老鼠因为找不到水源而向南方进军,导致疫情进一步蔓延;另一方面,战乱中饥不择食的穷苦百姓偷吃老鼠藏在洞里的食物,甚至吃死在路边的老鼠,病毒由此迅速从老鼠扩散到了人身上。到了后来,不仅河北山西,稍往南的山东和安徽也被鼠疫相继攻陷,宽敞的大街如同静夜,无人行走。

03

这样看来,似乎是冰期和鼠疫导致了明朝的灭亡,毕竟农民军斗志再旺盛,八旗铁骑再凶猛,也无法像病毒这般无孔不入。但须知我国历史上类似程度的瘟疫发生过不止一次,却并非每次疫情都导致了朝代更迭。可见天灾虽然推波助澜,但根源仍在人祸。

人祸之一便是腐败。北方大旱,田野颗粒无收。原本天启年的时候,木匠皇帝朱由校还会发赈灾款,到了崇祯登位后,由于北方战事吃紧,甭说赈灾了,农民赋税都是不减反增。而好不容易挤出来的一笔赈灾款,也会被各级官吏层层盘剥得所剩无几。李自成之所以屡战屡败,还能不断东山再起,就是高呼“均田免赋”的口号,收拢了明帝国丧失的民心。

赈灾的钱、农民的钱都拿去打仗,那么军队质量如何呢?崇祯元年,辽东宁远十三营的士卒为了讨回欠发的薪饷,在张正朝等人的领导下攻入幕府,活捉巡抚毕自肃等,向这些官员索钱。可毕自肃表示,自己已经九次向朝廷申报欠饷,却丝毫得不到回应,军饷哪里去了,答案用屁股也想得出来。连保家卫国的士兵的饷银都要克扣,试问还能凭什么让人家在前线浴血奋战、吃苦受累?军费得不到落实,明朝军队的装备又怎么可能过硬?反观朝堂,授官索价高得惊人,任职兵部要1000两,任职礼部要2000两……如果这些雪花银能够变成一碗碗热腾腾的米饭,变成一杆杆火铳和一门门大炮,帝国的命运即便在鼠疫横行之下,是否也会有些许的转机呢?

人祸之二,便是愚昧。电影《大明劫》中,面对肆虐的瘟疫,诸多医士都是束手无策,而吴若可提出的隔离法则被嗤之以鼻。真实的历史中,李自成攻破北京前夕,一个担任候补县佐虚职的福建人经过研究,发现利用刺血法可以有效医治鼠疫,每天到他这里排队看病的患者多达数万人。到了崇祯十六年冬季,严寒冻死了大批老鼠,加上这位神医的治疗,北京城的疫情实际上正在逐步得到扭转。可李自成打进北京后,放任农民军在城中搜刮金银妇女,杀害无辜百姓,结果就在兵荒马乱之中,这位拯救了北京无数百姓的福建候补县佐也被残忍杀死。结果李自成自己杀了个痛快,还不是遭到了鼠疫的反噬?可见当时的明朝,从天子到庶民,都缺乏科学应对疫情的头脑,零星的有识之士则被丢弃到灰暗的角落,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统治阶级对瘟疫的控制能够有正确的认识,结局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华夏族一样承受过如此多的苦难,但也正是风霜的磨砺,令东方的儿女在无数次分裂和统一、灾害和丧乱中愈发坚强从容。今天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崇尚科学,也都更加和衷共济,团结一心。同样是面对疾病甚至死亡,我们每个人都相信鸟语花香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而这种源于国家强大的自信,就是我们屹立于世界的根基。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琴剑霜月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