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时,他们是一群被所有人保护的孩子;17年后的今天,他们是保护大家健康的“战士”。身份的转换让他们义无反顾地冲在了这场抗“疫”战争的前线,和病毒做斗争。网上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哪来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人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模样,治病救人跟死神抢人罢了。”
三名90后医生的抗疫故事
结束了发热门诊14天的工作,徐玉珍、邢博萍、程岗三名90后医生撤离一线,开始在指定地点进行隔离,十几天后,他们才能与家人团聚。作为亳州市人民医院第一批抽调到发热门诊工作的年轻医生,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们没有退缩,义不容辞奔向防控疫情第一线。
程岗:推迟婚礼坚守抗疫一线
大年初一,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程岗接到任务,下班后直接到发热门诊工作。他没有多想,简单收拾一下便进入了新的岗位。
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工作的医生共15人,根据排班,他和徐玉珍、邢博萍一班。程岗是三人中第一个到武汉返乡人员发热门诊值班的医生。
程岗说,大年初一和大年初二两天的患者非常多,第一天值班他就从下午5点20分一直工作到第二天上午8点,十四个半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
1990年出生的程岗本打算过了年与女友结婚,因为疫情,只能推迟婚礼。“特殊时期,职责所在,女朋友和家人都很理解支持我。”程岗说,能成为第一批进入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他觉得很光荣。
徐玉珍:在亳州抗疫的湖北姑娘
2018年,因为爱情,28岁的徐玉珍从湖北十堰来到了亳州,成为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一名医生。疫情来袭,家乡湖北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作为一个湖北姑娘,徐玉珍很想回到家乡奉献自己的力量,但亳州也出现了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他们也等待着医务人员去救治,所以当接到进入发热门诊工作的指令后,她义无反顾。
徐玉珍从大年三十早上开始进入发热门诊,因缺少经验,她早晨喝了粥,为了节省防护服,一直忍受着憋尿的痛苦。在未吃午饭,连续工作了6个小时后,她实在忍不住了。后来工作时间她再也没敢喝过粥和水。
与程岗一样,徐玉珍也是打算过了年与男友举行婚礼,但无奈只能延期。“婚礼晚一点举行没关系,只要大家都平平安安就好。”徐玉珍说,她的父母很早就从十堰城区回到了山区老家,那里疫情不是很严重,这让她在工作中又少了一份担心。
邢博萍:口干舌燥却不敢喝水
邢博萍出生于1991年,是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的医生。大年初一,他开始进入发热门诊工作。第一天值班是在普通发热门诊,普通门诊面临的风险比武汉返乡人员发热门诊低,但工作量却相对要大。他说,第一天他就接诊了200余名患者。
与护士相比,医生不需要来回奔跑,但需要不停地说话,了解患者的病史,还要安抚他们的情绪,回答他们一系列的疑问。邢博萍说,不停讲话就会口干舌燥,但为了节省防护服却不敢喝一口水。
十几天无法回家,邢博萍与女友也只能靠偶尔的电话传情。女友曾到医院来给他送过一次东西,他们也只能远远地互相看一眼。“谢谢她的理解,等疫情过去之后,我一定好好陪陪她。”邢博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