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四国赛落下帷幕,近期战绩低迷的中国国奥,难得扬眉吐气了一把。不仅先后战胜约旦和印尼,而且0-0逼平了最强对手沙特,三场不败而且零失球。相比于前段时间完败给越南的糟糕表现,现在的国奥至少在比赛精气神上有了不小的改进。于是,外界一片欢腾,似乎在新主帅郝伟的率领下,这支球队已经脱胎换骨。
国奥确实有理由庆祝,毕竟他们战胜的约旦、打平的沙特,都是第三档次的球队。至少说明,在亚洲第三档队伍里,国奥仍有一战之力。但问题是,要想获得出线资格,这样的表现仍不足够,尤其在国奥的小组里,有韩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这样的强敌。
其实,凭借在四国赛上的发挥,仍不能说国奥已经有了扳倒韩、乌乃至同组对手伊朗的实力。在三场比赛中,国奥暴露出了一个巨大的缺陷:进攻端捕捉机会的能力太差。虽然郝伟比希丁克更敢用进攻球员,场面打得也更热闹,但这掩盖不了国奥三场比赛运动战进球颗粒无收的尴尬。
对约旦和印尼的四个进球,国奥均是通过定位球战术打进。这一方面证明国奥在定位球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支球队进球手段之单一、以及在运动战上的乏力。就像在对沙特的最后阶段,陈彬彬带球突前,队友禁区抢点,明明是一次很好的反击进球机会,但陈彬彬却一脚球直接交给了对手。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奥定位球得分效率很高,也能看出这批球员的优势所在:一是身高和头球,二是身体对抗,这也是国奥定位球屡屡得手的两大法宝。但这样的优势,放在约旦和印尼面前是优势,但放到乌兹别克和伊朗面前,还叫优势吗?众所周知,这两支球队的身体,比国奥只强不弱。
因此,作为国奥的新主帅,郝伟仍需要时间去打磨球队。国奥已经展现出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例如精神面貌,以及对比赛的专注度;但是如果不解决现有的问题,奥运预选赛出现,对国奥而言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