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苏州专稿 文/张茜子】
眼前由6块正方形拼成的设备,
看似非常简易普通,
其实,这是国内首创!
并填补了这一领域技术的空白!
是不是非常意外,
它到底神奇在哪里?
今天(12月13日),看苏州记者来到了苏州市高新区计量技术研究所,为大家揭秘它的厉害之处。
苏州市计量测试院工程师刘玉龙带着记者走进了他们的实验室。
刘玉龙介绍,这六块拼凑在一起的灯光设备是苏州自主研发的室内照明统一炫光值的计量标准,“我们历时两年研发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青少年的用眼,保护学生视力健康。”
什么是眩光值?和用眼有何关系?
室内照明统一眩光值(UGR)是表征和评价室内照明不舒适眩光的重要参量。
随着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逐年增加,中小学教室的照明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灯特别亮、背景特别暗的情况下,人的眼睛会有不适的反应,这就是炫光。当人长期在这种不舒服的环境中,就会影响视疲劳,更容易造成近视。”
刘玉龙补充到,因此很多人就有这么一个诉求:能否用一个仪器去测量照明对眼睛伤害的准确数值,从而来得到照明是否合格,之后根据数值对照明进行改进,从而达到护眼的效果。
而在此之前,国内并没有眩光值的计量标准,测量眩光值的眩光测试仪都是按照亮度计进行校准的,无法判断测量数据是否准确。
“市场上这些眩光测试仪没有经过校准,也没有地方可以验证,都不知道这些设备测出的数据准不准确。”
刘玉龙跟记者讲述了一个例子,“很多人反馈在同一个教室同样条件下测试,两台不同的设备测出来结果完全不一样,还可能差得很多。”
这个时候,到底哪台设备出了问题?实际数值到底是什么?都让人困惑不已,更不用提去改造室内的灯源。
两年前,他们就把眩光值的计量标准提上了日程,“可以为室内光源提供准确的数值保障。”
“这个项目实现其实是有难度的,”刘玉龙回忆到,“最难的是这个炫光的计算公式。”
这款白色灯光设备花了一年的时间搭建完成,而他们的重心是要从各个方面拆解这个计算公式。“室内照明统一眩光值(UGR)的测量与计算涉及到大视场范围内的亮度空间分布和几何位置关系,课题组通过分析眩光值公式中的每个参量,要精确测量其涉及到的参量。”
就在本周二,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委托,省市场监管局在苏州组织专家对这个项目顺利验收。
“现在这个设置的优点是稳定、发光面积大。”这个装置通过背景光和眩光源的多路控制,使测量范围覆盖了高、中、低不同范围;有效发光面积达到了3米×2米,在0.5米的测量范围下可覆盖整个人眼的视场。
炫光测量标准出炉,降低炫光不再是问题
这款研制成功的装置已经投入应用。刘玉龙告诉记者,“国内外众多检测机构、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眩光测试仪提供计量校准服务,使用经过该装置校准的眩光亮度计。”
在自主研发过程中,他们还对炫光产生、炫光测量、改造炫光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我们已经为苏州1000余间中小学教室进行了准确的检测工作,并提出了整改意见。”
如何有效解决炫光问题?
刘玉龙提出了两个解决办法:
教室内灯具的布置应将灯管平行于课桌并与黑板垂直,这样就会使灯管的光线从人的眼睛两侧射入人的眼睛,避开直射。
同时,在灯具外安装格栅,防止眩光的效果会更好。
该装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室内照明统一眩光值(UGR)的校准,填补了相关计量标准的国内空白。
对于室内照明特别是学校教室照明不舒适眩光测试的量值统一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